本文目录一览:
- 1、上德若谷取之于心用之于事!
- 2、如何理解道家“上善若水,上德若谷”这8个字?
- 3、解释这句话:上善若水,上德若谷
- 4、解释这句话:上善若水,上德若谷
- 5、“大道行思,取则行远;上德若谷,不弃不休”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 6、上德若谷是什么意思?
上德若谷取之于心用之于事!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
大道行思.是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结篇第十二集的题目.
取则行远.来源于海洋大学的校训“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正道直行,应该善于思考.
思考就会有所得,有心得才会越行越远
上德若谷:
老子有曰:“上德若谷”.这一恰当的比喻蕴含着深意奥义:最高尚的道德犹如川谷,上仗大山之气象,下涌潺潺之流水,兼具刚与柔、重与轻之两脉.故而有川谷,才有山水,才有天下,才有情操与襟怀.
意思是崇高的道德就像绵绵的川谷一样,宽广而绵绵不绝,包容而博大,上德若谷水长流.
如何理解道家“上善若水,上德若谷”这8个字?
水性就是随顺,碰到什么就变成什么的样子,越过障碍之后就又恢复了本来面目。最重要的是水不会停在障碍物上,虽然过障碍的时候会变形一下,但过去了也就过去了。
这里也要注意一下水本身的特性——流动。所谓“流水不腐”,臭水沟的水就是不动的,这说明“保持发展”是必须,不发展就是死路一条,前途走起来或许坎坷,不走就连坎坷也遇不上了。在《易经》中,坎为水,卦辞上来就是“习坎”——你得经过沟坎才知道那是沟坎,等以后看见大的沟坎才能躲过去。
老子爱谈水,如果按照庄子的说法就是“至人之用心如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然后再对此一下人的问题,“执念”就是希望事情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发展,而不是把自己投入到事情中去,我们真的改变不了事情的进展,只能顺应,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堵是一定会决堤的,所以有执念者遇到不通的事情自己就会堆积在那了,总是翻来覆去想,给自己徒增烦恼,最终形成内耗。
这种状态和水性是完全反着来的,如果一个人这么持续下去最终是会把自己给“冲垮”的,而“水性”的做法又很难令人认同,因为老子明白对孔子说过这种做法的表现形式——为人臣者勿以有己,为人子者勿以有己。
这种“缘起”在一般人看来是很“不堪”的,但有个里子的根本不同——做不做事,也就是作为水你流不流。这就是严嵩和徐阶的区别,二人都会逢迎置地,但徐阶做公事。
谷的特性是“空”,里面什么都能装,来了就来,走了却也不会留,像是个“局外”的存在。若按庄子的话来说就是“汝徒处无为,则物自化”。
然后再对比一下人的问题,心里什么都装不下,那是因为已经装进去了的丢不出来,于是只能是窝在心里持续发酵。非但如此,因为心事装满的缘故,任何新的东西也都进不来,整个人会变得很沮丧。
而对于沮丧者,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因为讲道理本身就是在向他“输入”,而沮丧正是因为“输入”不进来也丢不出去所导致,这同样和谷性是反着来的。
这看似是个“死局”却并非不能破,至少运动就可以。类似光的波粒二象性一样,人的身体和精神也存在着这种微妙的关系,身体和心境意识就是这么联系到一起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人如果生病了,心情会非常差,病好了心情就会跟着好起来。就像庄子谈到自己“知鱼之乐”,鱼的心情如果不好的话会“从容”吗。所以体魄是可以带动精神意识共振的。
提高到循环畅通的状态就是“上善若水,上德若谷”。
解释这句话:上善若水,上德若谷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
解释这句话:上善若水,上德若谷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第八章
【释义】上善:至善,最完美;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了。
【典故】夷道若颣,上德若谷。《老子》第四十一章
【释义】上德:最高的道德;谷:溪谷。形容具有崇高道德的人胸怀如同山谷一样深广,可以容纳一切。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上德若谷,不弃不休”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语出《左传》,意为正道直行,应该善于思考,思考就会有所得,有心得才会越行越远。
《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扩展资料:
《左传》中的人物与事件是按照历史资料来编写的,但作者在记叙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时,也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政治倾向。这种思想在伦理道德、政治主张、强调等级制度、尊卑观念等方面接近儒家。
首先,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历史趋势。作者以敏锐的历史眼光,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的兼并,表现了新旧势力的消长,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
作者在记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做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
《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描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道德评价。
比如庄公十年叙述“曹刿论战”中曹刿与鲁庄公的一段对话,就是通过曹刿的话语传达出作者的思想。同时,《左传》创立了“君子曰”的新形式,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对事件或人物作出道德评价,以此表明作者的态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秋左氏传》
上德若谷是什么意思?
出自老子《道德经》,形容具有崇高道德的人胸怀如同山谷一样深广,可以容纳一切。
老子有曰:“上德若谷”。这一恰当的比喻蕴含着深意奥义:最高尚的道德犹如川谷,上仗大山之气象,下涌潺潺之流水,兼具刚与柔、重与轻之两脉。故而有川谷,才有山水,才有天下,才有情操与襟怀。
扩展资料:
上德若谷成语阐述:
我们常说的“道德文章”,恐怕也离不开这种“谷”性。川谷之水总是具有诗性的,是“人间一条真情的溪流”,“它漂流过许多痛苦/也承载过无数欢乐/它卷走过无谓的叹息/也托举过凝重的希望”。
上德若谷水长流,对于汇集真善美之道德的赞颂,是诗歌绵延不绝的“母题”之一。现在,《道德之歌》以单纯、朴实、饱满的风采有了好的开端。
那么,我恳望广大诗人、词家将这一“母题”接续下去,咀英嚼华,茹古含今,笔泻琼瑰,有更多深邃与原创相结合的新篇问世。
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乘船!人处世的智慧之一就是宽容他人。宽容别人方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宽容他人的过错,就会赢得朋友,赢得别人的佩服与尊敬。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二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宽容他人,需要自己有度量。何谓“度量”?度量,原本是计量长短和容积的标准,后来人们拿它比喻人的气量胸襟。“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蔺相如位尊人上,廉颇不服,屡次挑衅,相如仍以国家利益为上,以社稷为重,处处忍让而终使廉颇负荆请罪,这就是度量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度量大”,有的人心胸狭窄,小肚鸡肠,不能容人容事。
西方近代天文学之父弟谷就曾是一个小度量的人。他在学校读书时,因为一个数学问题与一位同学发生争执,竟决定与人决斗。结果在决斗中,弟谷的鼻子被对方削掉,他只好戴着个假鼻子度过下半辈子。
一个人度量的大小,根本原因在于他是否志存高远。有远大抱负的人,是不会计较眼前的得失、个人的荣辱的,只有胸怀大志,才能胸襟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