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导电聚合物(导电聚合物的应用)

导电聚合物(导电聚合物的应用)

壹旭 2024-07-23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文目录一览:

有哪些物质可以被称为导电聚合物?它有什么作用?

以聚乙炔为主做的制备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和电活性聚合物等可以称为导电聚合物,因为这种材料是复合型材料,由金属和碳粉等物质合成,又完全不同于由金属或碳粉末,这是一种高分子共混而制成的导电塑料,它本身除了导电高分子的分子结构特征外,还含有由人工掺杂而引入的一价对阴离子或对阳离子所以导电高分子结合两种物质的特点,不仅具有由于掺杂而带来的金属和半导体的特性之外,还有高分子的可分子结构多样化,可加工和比重轻的特点。这一材料还是属于新型材料,问世以来的的时间不长,公布的时间也只有二十年,可是由于它的加工过程不仅能使其他类似聚合物导电,其中一些甚至还可以转化为发光二极管,这个在电子领域具有极为宽阔的前景,使它成为改变未来的五个重要复合材料之一,相关作用还要更多的研究。

一、错中问世

1967年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半导体需求加大,日本开始研究有机半导体,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化学家白川英树在研究有机半导体时开始使用聚乙炔。有一天,实验室的一位研究生在合成聚乙炔时因为要赶时间做其他事情,无意中把高出几千倍正常浓度的催化剂加了进去,结果把黑色的聚乙炔结成了银色的薄膜。研究生准备丢掉一个失败品,正好被白川英树看到,他想,这薄膜看上去有金属光泽,是不是能导电呢?要是能导电,那就研究也有了新的方向,可是测定结果显示这薄膜不是导体。但是也给了白川英树极大的启发,在后来的研究中,他发现在聚乙炔薄膜内加入碘、溴,其电子状态就会发生变化,但是达不到导体的要求,研究到这里又停滞不前,

二、合作成果

1976年事情出现转机,美国化学家艾伦·麦克德尔米德来日本进行学术交流,听到白川英树的介绍后,便邀请他去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合作研究。他们对聚乙炔分子结构进行了各种试验,经过试验发现经碘蒸气掺杂的反式聚乙炔的导电性相比原来提高了几万倍,电导率与金属极度接近,可是还是不能到理想效果,1977年,他们把这一发现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的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Society: Chemical Communications上,一来是介绍自己的成果,二来也希望能引起别的科学家的注意能够有新的思路。不得不说,这个方法不错,来自台湾的博士后研究员姜传康看到这篇文章后,结合自己的思路和工作经验,进行加碘蒸气改变聚乙炔的性质,结果,经过测试顺式聚乙炔的导电度因此增加了一百万倍,比一些金属的导电性能更好。第一个导电高分子就此诞生了!他们将这一成果写成了科学论文进行发表,凭借这篇论文他们拿到了2000年诺贝尔奖。

什么是导电聚合物,它们有哪些特征

导电聚合物是主链具有共轭主电子体系,特征是可通过掺杂达到导电态。

导电高分子材料是主链具有共轭主电子体系,可通过掺杂达到导电态,电导率达1000S/cm以上的高分子材料。

经过40年的发展,人们对于导电高分子的类型、导电机理以及如何提高其导电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于导电高分子的合成与应用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时至今日,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导电高分子不仅作为导电材料应用广泛,在能源、光电子器件、传感器、分子导线等领域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扩展资料:

日本大阪大学一个研究小组首次成功证明,在二维有机导电聚合物薄膜上存在库仑阻塞现象,他们还通过量子计算和电导率模型实验验证了相关理论依据。该研究结果或可颠覆对有机导体传导机制的传统理解,并有助于设计有机分子器件的性能。

当颗粒尺度达到纳米级,体系电荷便“量子化”,即充电放电过程是不连续的,导致电子不能集体传输,而是一个一个单电子输运,这称为库仑阻塞效应。

如今,有机设备越来越多,其中如由廉价的碳基低分子合成的导电聚合物,通过结构的改变会具有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因而可用于多种设备。但有机导体的导电性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理解,其在低温下的非线性导电原理一直是个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导电聚合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二维有机导体库仑阻塞现象获证实

可以导电的塑料

导电聚合物是一种具导电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又称导电塑料与导电塑料。当聚乙炔结构拥有共轭双键,电子不受原子束缚,能自由移动,经过掺杂后,可移走电子生成电洞,或添加电子,使电子或电洞在分子链上自由移动,从而形成导电分子。常见的导电聚合物有聚乙炔、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和聚对苯乙烯撑,以及它们的衍生物。

1967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进修的韩国边衡直博士于实验室制作聚乙炔时,加入超量的一千倍催化剂,使得本来该得到黑色粉末聚乙炔(顺式聚乙炔),却变成了银白色的薄膜(反式聚乙炔)。时任池田研究所助理的.白川英树博士即据此结果开始研究聚乙炔。

1976年,在美国化学家艾伦?马克迪尔米德与物理学家艾伦?黑格的邀请之下,白川到美国宾州大学进行访问。他们利用碘蒸气来氧化聚乙炔,之后在量测掺碘的反式聚乙炔之后发现导电度增高了十亿倍。

1977年的夏天,白川、马克迪尔米德与黑格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因此获得了200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