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
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这句话是出自庄子的《逍遥游》。
原句为: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
倘若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扩展资料:
《逍遥游》的创作背景: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子虽有祈向,不可得也”。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污秽,“不可与庄语”,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集中代表了庄子的哲学思想。“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是庄子人生论的核心内容。
“逍遥游”是指“无所待而游无穷”,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逍遥”,在庄子这里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观念及其价值的限制而达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逍遥游
“至人无己”是什么意思?
【名称】至人无己
【拼音】zhì rén wú jǐ
【解释】至人:道德修养极高的人。道德修养最高的人能顺应客观,忘掉自己。
【出处】语出《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人是庄子最高理想的神人,即能达于逍遥游(“得至美而游乎至乐”)的人,在《庄子-齐物论》中有他的注脚:“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词语引注:1,乘----顺着。 2,天地之正----即天地之正气,亦即大自然的固有规律。 3,御----适应。 4,六气----阴,阳,晦,明,风,雨之气。 5,辨----不同或变化。 6,无己----不把自己和自然对立。 7,神人----次于至人,没有做为立功之念的人。8,圣人-----次于神人,无胜人得名之念的人。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什么意思?
意思: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出自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子的散文《逍遥游》。
原句: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翻译:倘若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扩展资料:
《逍遥游》对后世的影响:
《逍遥游》全篇集中表现了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
它不仅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等古代后世作家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还对中国现当代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现代政治家当中,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毛泽东。
在现代文学家中, 鲁迅倾心于庄子的哲学和文章,思想和文风上受到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此外,闻一多、郭沫若等文学大家也受其影响很大。
庄子的逍遥游理论,千百年来,深刻影响了后世关于生活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为人们开辟了一条通往自由的人生之路。
庄子逍遥人生观对世俗工具价值进行了批判,强调从宇宙的高度来把握人的存在,使人的精神从现实中升华,并且破除自我中心,从固步自封、自我局限的狭隘心境中摆脱出来,以免在平庸忙碌之中迷失和异化了自我。
这对扩展人们的思想视野,开阔人们的心灵空间,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内涵达到新的境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