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庄碧琴是哪里人
- 2、幼年丧父的名人有哪些?
- 3、李嘉诚连续31年祭拜亡妻,庄月明为何会让李嘉诚坚持这么久?
- 4、香港首富李嘉诚的爸爸是谁
- 5、92岁李嘉诚携子孙拜祭亡妻,生前他们的关系如何?
- 6、少年李嘉诚:避难香港、失去至亲、身染重病后迅速成长
庄碧琴是哪里人
潮州人
潮州人 庄碧琴跟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都是潮州人,李云经当时是一个小学的校长,李家是书香世家。庄碧琴嫁入李家之后也一直在家里相夫教子。庄碧琴之后也为李云经生下了两个儿子跟一个女儿。
幼年丧父的名人有哪些?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在孔子两岁的时候即公元549年就去世了。
2、孟子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赵岐在《孟子题辞》中认为孟子“宿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孟子幼年和孔子一样,在母亲的教育下成长,孟母教子的故事,史书上记载颇多,孟母的言传身教对孟子成为“亚圣”具有巨大的作用。
3、惠能
惠能俗姓卢,传说初生时有“二异僧”来取名“惠能”,是从小就叫惠能;按照佛门惯例,“惠能”是出家时的法名。父亲原在范阳(今北京附近的涿县)做官,后来被贬迁流放到新州(今广东新兴县)。
惠能于贞观十二年在新州出生。幼年时父亲就去世了,后来母子移居南海(广州)。长大以卖柴维持生活。《曹溪大师别传》说他三岁父母就都去世了。
4、李嘉诚
1943年冬天,李云经病重,他把李嘉诚叫到床前,轻声告诫道: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训言。失意时莫灰心,得意时莫忘形。父亲李云经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
14岁的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会看相的同乡认为他“眼眸无神,骨架瘦弱,未来恐难成大器”。李嘉诚先在舅父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李嘉诚到这里之后,学到的第一个功夫就是察言观色,见机行事。
5、巴金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巴金出生在这里。除有两年随父亲去广元县外,巴金在这里居住到十九岁,在此度过了他的少年和青年时代,1923年春天,巴金离开这里去南京读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孔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孟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惠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巴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嘉诚
李嘉诚连续31年祭拜亡妻,庄月明为何会让李嘉诚坚持这么久?
1990年元旦,庄月明突然去世。时至今日已有31年,在这31年间,李嘉诚风雨无阻都会祭拜爱妻。
今年元旦,李嘉诚带着儿子、儿媳、孙女一同前往祭拜庄月明。这份坚持让人感动不已,从某种程度来讲,李嘉诚是一个好丈夫,因为他兑现了承诺。
在爱妻庄月明去世后,他说道:“一生只爱一个女人,也不会再娶。”他遇到红颜知己周凯旋时,也没有娶进家门,将所有的家产都留给了孩子。
那么,庄月明为何会让首富李嘉诚,坚持这么久,每一年元旦都去为她祭拜呢?
豪门深渊,外人不知
1963年,31岁的庄月明,在双方长辈的见证之下,嫁给了表哥李嘉诚。
两人能步入婚姻的殿堂,吃了不少苦,父母反对他们走到一起,他们就一直坚持,直到他们同意。
让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1990年元旦前夕,庄月明打扮得体,与丈夫李嘉诚出现在君悦酒店,一起参加迎新年的宴会。
原本是要迎接喜庆的一年,谁知元旦下午,庄月明突然去世,享年58岁。
这一消息很是突然,李家给出的回应是,庄月明因为心脏病突发,离开了人世间。
世人对李家的解释,抱有怀疑的态度。她的死因,坊间有多个版本,有报道表示她是因为服用过量药物死亡。
也有对李嘉诚失望,选择了自杀一说。在她未曾去世之前,丈夫李嘉诚与李嘉欣有过绯闻。
庄月明承受不了这样的舆论,最后选择了自杀。至于何种原因,都只是外界的猜测而已。
李家始终都坚持一说,那就是庄月明因为心脏病突发而去世的。
豪门背后本身就有诸多真真假假,外界无法知晓。据悉,在庄月明去世之前,她的心情不是很好。
这段小儿子李泽楷曾在书中写过:“一直认为她应该离开那个地方,离开香港,离开令她不愉快的人和事,离开她的忧郁与哀愁。”
或许母亲的去世,让小儿子李泽楷曾与父亲的关系处理的不是很好。或多或少,豪门背后的确充满了复杂。
掌上明珠,爱上表哥
1932年,庄月明出生了,她的父亲庄静庵,是当地的钟表大王。
对女儿庄月明很是宠爱,不愿让她受一点委屈,自小就是掌上明珠。庄静庵从内地到香港,靠头脑发家致富,也是一表人才。
他的生活过得很是幸福,但姐姐庄碧琴的生活,却有着云泥之别,早早地就嫁人了,因为贫穷所以生活很是拮据。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庄碧琴与丈夫李云经带着孩子,前往香港投奔自己的弟弟庄静庵。
李嘉诚便因此认识了表妹庄月明,她比自己小4岁,却见多识广,看起来与别的女孩子完全不一样。
虽然他们是投奔过来的,刚到一个新环境,自然是不适应。庄静庵与庄月明都没有嫌弃他们一家人。
反而为他们寻得更好的机会,将空出来的房子打扫干净,让他们住的舒心。
庄月明很有才华,也会教李嘉诚很多东西,两人久而久之便产生了感情。不久,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不幸去世,对李嘉诚的打击很大。
他心中暗自发誓,不想过寄人篱下的生活,身为长子必须要扛起这一片天。
李嘉诚想要创业很难,就要从底层做起,庄月明在他身边一直支持着。他很有经商头脑,不到几年的时间,就成为了一家塑胶厂的总经理。
后想创办公司,手里的资金不够,据悉他发家的塑料花厂,也是庄静庵资助兴建的。
庄月明对他很是看好,庄父知道孩子之间的感情,一直都没有同意。一是世俗的眼光,二是他能否给予女儿更好的生活?
为爱坚持,终成眷属
庄静庵不想看着两个孩子越陷越深,就将庄月明送到了日本读书。
那个年代,寻常人家的孩子们早已结了婚,李嘉诚与庄月明过了30岁,一个没有娶,一个没有嫁。
她一直都在等他,他深知这份心,便努力工作,争取早日让她过上更好的生活。
1962年,庄静庵没有想到他的生意,能做的如日中天,看着他仿佛看到而来过去的自己。
李嘉诚斥资63万,为爱妻买了一幢别墅,只为让她过得更好,光是这份坚持与初心,感动了庄静庵与庄碧琴。
他同意了两人的婚事,1963年,这一对情侣终成眷属,可谓是一件大喜事。
婚后,李嘉诚在事业上做的是红红火火,庄月明也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李泽钜、李泽楷。
庄月明不论在事业、家庭,都成为了他最好的得力助手,他们的夫妻感情,也成为了香港的一段佳话。
爱妻去世这么多年,就算李嘉诚有了周凯旋,也没有忘记她。没有当初她的帮助,或许就没有他今天的成绩。
妻子愿意为了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坚持与他在一起,他们曾经深深爱过彼此,就算她去世31年,他的心中依旧有她。
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能做到让丈夫不娶,甚至将所有家产都留给孩子们。至少庄月明可以,李嘉诚31年来的祭拜,是最好的证明。
小结
外界总有声音:李嘉诚愧对庄月明。但不管有没有愧,李嘉诚能从爱妻去世到现在,31年风雨无阻地祭拜,也没有再娶,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他的妻子依旧是庄月明,红颜知己是周凯旋,只要没有娶进门,就是对原配少有的尊重。
坚持做一件事情很难,李嘉诚31年来元旦都会去看望亡妻,对过往的爱那么执着,也会让人潸然泪下。
香港首富李嘉诚的爸爸是谁
李嘉诚父亲:李云经
李云经(1898—1943)祖籍福建莆田,为避战乱,迁至潮州府海阳县(今潮州市)。
一、平生简介
从小聪颖好学,孜孜不倦,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 191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金山中学,1917年毕业时成绩列全校第一名。时值家境式微,无资供他升读大学,李云经受莲阳懋德学校之诚聘,开始了执教生涯。 数年之后,李云经弃教从商,远渡重洋,在爪哇国三宝垄一间潮商开办的裕合公司做店员。不久因时局动荡,李云经打道回府,在潮安城恒安银庄任司库与出纳。后因时局动荡,银庄倒闭。 李云经重返教坛,在隆都后沟学校做教书匠。他教学有方,声誉日隆,1935年春,被聘为庵埠宏安小学校长。1937年,李云经转聘为庵埠郭陇小学校长,直至潮州沦陷,举家辗转香港。 1943年冬病逝。
92岁李嘉诚携子孙拜祭亡妻,生前他们的关系如何?
92岁的李嘉诚携带子孙,拜祭亡妻庄月明。李嘉诚与亡妻庄月明,是一种夫妻关系,也是表哥与表妹的关系。亡妻庄月明对李嘉诚有恩情,所以李嘉诚是非常怀念她。至从在1990年庄月明病逝之后,李嘉诚每年在元旦时候,都会到坟场祭拜亡妻。
我们看看李嘉诚与庄月明的恋爱史。
庄月明在1932年出生,在她小的时候,父亲庄静庵携带全家到香港闯荡。当时,庄静庵看到香港的钟表业是一片空白,于是就花钱投资钟表业。经过几年努力,不仅成立了钟表公司,自己也成为香港著名的钟表大王。
可是,在内地广东潮州的庄静庵姐姐庄碧琴,却过着很清贫。庄碧琴嫁给了教书先生李云经,并且结婚育有二子一女,分别是李嘉诚、李嘉昭、李素华。后来,抗日战争1939年时候,潮州沦陷日军的手中。当时,李云经一家为了躲避战乱,就带孩子们投奔在香港的庄静庵。
庄静庵看到了姐姐、姐夫一家人,没有因穷就嫌弃,反而把大房子让给姐姐、姐夫一家人居住,也推荐姐夫李云经到朋友的商行工作。
在香港,幼年的李嘉诚也有机会认识自己表妹庄月明。庄月明没有嫌弃贫穷的表哥李嘉诚,主动帮助表哥李嘉诚融入当地的生活。
之后,李嘉诚的老爸李云经因病去世了。当时为了填补家用,养活弟弟与全家,李嘉诚也断绝舅舅庄静庵供他读书的念头,去茶楼做了一年的跑堂。这时候,他与表妹庄月明的关系越来越好。
之后,李嘉诚去了庄静庵创办的钟表公司,从学徒开始,逐渐成为店员,之后成为销售员。后来,被塑胶厂老板看中,在塑胶厂当总经理。之后创办了一家自己的塑胶厂,就这样走上了人生发迹的道路。
之后,庄月明也全力用资金支持表哥李嘉诚创办的塑胶厂,两人也克服了庄静庵的阻扰,在1963年,李嘉诚与庄月明两人结婚。这一年,李嘉诚35岁,庄月明31岁。
之后,两人结婚后生下了两个儿子,庄月明不仅相夫教子,也扶持丈夫的事业。那时,他们是香港商界的夫妻楷模,感情很好,乃非常恩爱的夫妻!
可是,在1990年庄月明去世之后,李嘉诚为了思念爱妻,捐了一大笔钱修建庄月明楼。这一栋楼在大学校园里面,是对学生的关怀,更是对社会的贡献。
现在,李嘉诚每年都祭祀自己的结发亡妻庄月明,也是感激妻子在人生落魄时候对自己的帮助,怀念以前夫妻恩爱的人生岁月。
少年李嘉诚:避难香港、失去至亲、身染重病后迅速成长
编者按:叱咤商海70年,李嘉诚是中国企业史中传奇的一笔。他是白手起家的富豪,没有一夜暴富的神话;他厌恶巧取豪夺,也从不哗众取宠,一直低调地展示着一个真正的商界教父应有的姿态。
本文摘自《李嘉诚大传》,讲述少年李嘉诚家道中落辗转至香港后的一段坎坷经历。
避乱香港
在李怀功带领许昌李氏家族落户潮州277年之后,李云经一家再次踏上了因战乱而迁徙的旅途。
日军占领之下,逃亡谈何容易。重镇和大道已被封锁,日本海军在粤东沿海水域横冲直撞,商船、客轮亦无法通航。寒冬腊月,淫雨霏霏,李云经带领一家人只敢在夜间行动,他们走过崎岖的山间小路,穿越平原地带,走累了就露宿荒野,或者在山村好心人家的茅屋借宿。
胡雪岩曾说过,走哪条路都不会一帆风顺。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遭遇挫折与苦难,就如同一年四季,必须要经历冬天一样。只有学会吃苦,才能重新站起来,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何况是战乱的迁徙。李云经一家历经千辛万苦,穿越一道道日军封锁线,跋山涉水十多日才来到香港。
李嘉诚的舅父庄静庵,是香港钟表业的老行尊,也是李嘉诚成长的第一块基石。他幼年在潮州乡间读私塾,小学毕业后外出闯荡,先是到广州谋生,在一家银号从当学徒做起,逐渐升为经理,后来转行做贸易。27岁那年,庄静庵到香港闯天下,从在家制作表带等最简单的产品做起,后来在上环开办了一家山寨式工厂,专门生产布质、皮质表带,交给港九的钟表商代理销售。庄记表带质优价廉,深受代理商和消费者欢迎,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产品还销往中国内地。李云经一家初到香港时,庄静庵刚刚摆脱单一的表带生产,成立了中南钟表公司。
当时,在潮州人看来,庄静庵已经是潮州商人中的佼佼者。因为潮州人在香港,大多经营米铺、酱园、餐馆、土杂山货铺,庄静庵刚刚创立的中南钟表公司,是为数不多的技术类企业,但他并不满足眼下的业绩,由于不断地扩大规模,资金分外紧张,家庭生活仍是小康。姐姐一家的到来,无疑会成为庄家的负担。尽管如此,亲人见面,分外热情,庄静庵未表露出任何一丝不快的神情,而且腾出房间让李云经一家住下,并准备了家宴,为姐夫、姐姐接风洗尘。
庄静庵问了老家的近况,然后介绍香港的现状。他劝姐夫不要着急,安心休息,逛逛香港的街市,再慢慢找工作:“香港时时处处有发财的机会,就怕人懒眼花,错过机会。潮州人最吃得苦,做生意个个是好手,我认识好些目不识丁、从潮州乡下来的种田佬,几年后,都发达了起来。”
香港,长江和记、长江实业集团(CK Asset Holdings Ltd.)办公室
但是,庄静庵在商言商,绝不把公司人事与亲戚关系搅和在一起,因此未提起让姐夫到他公司上班。李云经虽然长期生活在传统伦理氛围当中,但明白这是商家通常的做法。庄碧琴欲去质问弟弟,都被李云经制止。来香港投靠内弟已是万不得已,他不想再给内弟添太多的麻烦。
只是,随着蜂拥而至的难民潮从内地逃至香港,流落到弹丸香港的战争难民越来越多,李云经一家人寄居在庄静庵家里,卑微如蝼蚁。兵荒马乱,小学校长是没有价值的经历,处于求学阶段的李嘉诚无法继续升学,必须做小学徒。白天和工人们一起劳作;夜晚必须搬开家具与其他伙计挨着入睡。
安排停当的第二天,李云经就出去找工作了,结果四处碰壁。在家乡,他是受人尊敬的小学校长,渊博的学识使众多乡绅、富商黯然失色;但在香港这个商业社会,一切都颠倒过来,钱财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唯一标准,没有人向李云经请教古书上的问题,更没有人夸奖儿子吟诵诗文的出众禀赋。就是在这全家人的生活毫无着落的艰难情况之下,李云经不忍儿子的学业就此半途而废,他和夫人庄碧琴咬紧牙关,硬是把天资聪颖的李嘉诚送上了香港的中学。
少年李嘉诚对眼前的一切都感到生硬而又新奇。在他的眼中,异常忙碌的舅父是个实用主义者,工作起来不分白天黑夜,不像他的父亲、伯父那样总是引经据典大谈伦理道德,是个不喜清谈的搏命猛人。从庄静庵身上,李嘉诚学到的是一种更符合香港人价值观的生活节奏和价值取向,因此,他对这位从小接触不多的舅父,自落地香港开始就充满了有一定距离感的敬意。
起初,庄静庵经常来看望姐姐、姐夫,嘘寒问暖,对他们一家关怀备至。时间久了,渐渐来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几天都看不见人影,香港商场激烈的市场竞争冲淡了家族氛围以及姐弟亲情,对于正处事业上升期的庄静庵来说,稍不留神就可能输个精光,因此不敢有半分懈怠。
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的潮州人在外打拼,以勤奋节俭、团结互助而著称,所以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打出一片天地。在香港,除了庄静庵一家,李云经夫妇还有不少同乡故旧,他们大都能来看望一两次,尽一些力所能及的帮衬,使这个颠沛流离的五口之家在寒夜里透出一丝温暖的气息。
李云经虽然对商业文化格格不入,但他明白,想要在香港生存,非得融入这个社会不可。
由于当时香港尚无专门教授国语的学校,庄静庵就委托朋友给李云经在一家商行找了份记录账目之类的工作,因为做事勤勤恳恳,平时又不多言多语,老板对李云经的做事风格还算认可。后来,庄静庵又为他们一家租借了一间位于九龙的民房,虽然并不宽敞,但终于有了一个安家的空间。
1940年,汪精卫在日本军国主义扶植下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完全沦为日本侵华的工具;日本军队驻武汉的第11军对中国第五战区发动了枣宜会战,在这次会战中,中方战败,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成为二战期间盟国牺牲军衔最高的将领。
由此,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香港商会号召商人、市民募捐,用于购置飞机等武器支援中国军队。养家糊口尚且困难的李云经也捐出了宝贵的数仙港币,而那些名商巨贾,动辄就捐出数以万计的港元,喊了半辈子教育救国的李云经,不得不对友人感叹:“实业亦可救国。”
面对铁一般的事实,李云经不再以古圣先贤的言行教育儿子,而是要求李嘉诚“学做香港人”—这就是潮州人努力适应外界环境的一面,他们无论漂泊到世界任何地方,都会力求与当地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并在日常生活中保留着固有的生活方式,不会忘记自己是潮州人。
李嘉诚对父亲的教诲心领神会。香港华人流行说粤语,李嘉诚就把学粤语当作一门大事对待,为此他拜表妹为师,勤学不辍;最困难的是英语关,香港中学以英文教学为主,不懂英文就无法听课,李嘉诚深知自己的不足,经常在课堂上不知所云,心底泛出难言的自卑,但一想到父亲生病不求医,省下药钱供他读书,母亲缝补浆洗,含辛茹苦维持一家生计,哪敢不加倍努力。
窦应泰曾经鲜活地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虽然那时香港尚不十分繁华,不过毕竟与广州大不相同。仅仅古怪的街名就让他不可理喻了,什么铜锣湾,什么快活谷、荷李活道,什么旺角和尖沙咀。”“香港那些狭窄街道上的路标几乎都是英文书写,而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则是难懂的英文,即便偶尔遇上几个广东人,说起话来也都掺杂着难懂的英语。”而且,李嘉诚十分清醒,由于当时的香港是英国殖民地,受英国人统治多年,其官方语言是英语,这是在香港生存必须要掌握的重要语言工具,尤其是上流社会。
李嘉诚学英语,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上学放学路上,他边走边背单词;夜深人静,李嘉诚怕影响家人的睡眠,独自跑到户外的路灯下读英语,而住处每晚12点时便会熄灯,他只好摸黑走楼梯,一步步计算,数到一定的数目就知道到了家;天蒙蒙亮,他一骨碌爬起来,口中念念有词,还是英语。为了让自己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他不怕被人笑话“水皮”,敢于大胆与人交流;经过一年多刻苦努力,李嘉诚终于逾越了英语关,能够较熟练运用英语答题解题。
辍学后,李嘉诚依然常年不辍自学英语,这成为他在日后的商战中稳操胜券的一柄利器。
父亲的教诲
李云经一家既然来到香港,就做好了长期在香港生存的打算。他们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仅一年时间,战火就燃及香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航空兵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350余架日本飞机对珍珠港海军基地实施了两波攻击,投下穿甲炸弹,并向美国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发射鱼雷,毫无防备的美军在爆炸的巨响中醒来,仓促进行自卫,被炸沉四艘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炸毁188架飞机,受损的建筑、船只和飞机则更多。攻击过后,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美国也迅即予以宣战回应。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最大化。第二天上午,日军主力在炮兵、空军、海军配合下,向香港猛烈进攻。空军首先轰炸了香港启德机场和停泊在香港海面的英军舰船,毁了香港英军薄弱的空军力量—仅五分钟,英国皇家空军的数架战机被炸成一片残骸。
继而,日本轰炸机对港九的军事设施,甚至居民区狂轰滥炸,英军瓦利斯准将指挥的内地旅疏于防范,九龙要塞被日军轻易攻占,英军被迫转守香港岛。五天后,日军向英军发出通牒,要英军投降,遭到拒绝。李云经一家住在上环,附近的兵营火光冲天,炸弹的巨响震得窗户咯咯响。
12月18日深夜,经过五天的彻底炮击后,日军分别在北角、不莱玛、水牛湾登陆,英军反攻未能成功;19日,英军西部旅旅长罗松准将战死;20日,英军被日军完全分割在东、西两个地区;21日,东部旅向黄泥涌山峡反攻,西部旅向尼克松山反攻,均未能成功;24日,日军再次对英军劝降,但仍被拒绝;25日,日军飞机及炮兵集中火力对仓库山峡、湾仔山峡、歌赋山、扯旗山、西高山的英军阵地狂轰滥炸,迫使英军放弃抵抗,无条件向日军投降。
12月26日,英军投降,港督杨慕琦及部分港英军政官员被日军俘虏,分别被投入东北及港岛赤柱的集中营,日军举行了占领香港的入城式。圣诞节前夕,在香港上空飘扬了一百年的英军米字旗颓然落下,太阳旗耀武扬威地高高升起,日本驻港总督府,设在汇丰银行大厦。
在日治时期,日本推行军票制,通过不等值兑换,逐步把港民手中的港币变成一把废纸。与此同时,日本占领军把大批物资作为敌产,装船运往日本,造成香港市场物资奇缺。食米严重不足,日军实行配给制,每人每天限定六两四钱,匮乏时只能供应三两。黑市米价飞涨,最贵时每斤卖二百多元。
燃料不足,电厂不能正常供电,停电成了家常便饭,1944年夏季,停电竟长达4个月。李嘉诚一家生活原本困难,现在愈加困难。幸得舅父庄静庵的资助,一家人才免于饿死。
偏偏祸不单行,李云经因长年劳累、贫困、忧愤,染上肺病,终于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病倒了。李云经感觉自己去日无多,就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为了维持儿子的学费,坚持不住院,医生开了药方,他也不去药店买药,偷偷省下药钱,供日后儿子继续上学读书。
庄静庵知道后,强行把姐夫送进医院。李云经住进医院,仍偷偷把药钱省下来。每天放学后,李嘉诚都要去医院看望父亲,向父亲汇报自己的学业,父亲总是流露出宽慰的微笑。那段时间,李嘉诚一家过得相当清贫,两顿稀粥,再加上母亲去集贸市场收集的菜叶子便是一天的美食,全家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李云经身上,希望他能尽快把病养好,让全家渡过这一难关。
但是,李云经终于没能熬过这一关。1943年冬天,李云经走完坎坷的一生,离开这个动荡纷乱的世界。他知道未成年的儿子,未来更需要依靠亲友的帮助,同时又不希望儿子抱有太重的依赖心理,临终留下“贫穷志不移”,“做人须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的遗言。
李嘉诚向父亲承诺:“日后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李云经才放心地闭上了眼睛。
可祸不单行的是,年少的李嘉诚此时也染上了肺结核。
“这是我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多年后他回忆道,“我告诉自己不能死,身为大儿子,为了母亲和弟妹,为了前途,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没钱看病,李嘉诚便只能用自己发明的办法来对付病痛,清晨爬到山顶呼吸新鲜空气,替饭店厨师写家信以换取鱼汁和鱼杂汤,并强迫自己喝下这些恶心难闻的汤,只因它们有营养价值,可以增强体质对抗病魔。
没有人知道,这个十四岁的少年此刻的内心感受:家道中落、漂流异乡、少年失学、父亲过世,而自己又身染重病……这一系列人生巨变,迫使李嘉诚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成长。更没有人会知道,这一系列的人生磨难对他日后领袖格局的养成,起到了怎样关键的作用,但毋庸置疑的是:父亲的教诲,他始终铭记于心,并成为支撑其一生的人生信念。
李云经被安葬在香港罗湖边上的沙岭坟场,这是许多潮州人死后的安葬之地。
李嘉诚成年以后,曾经对父亲的安葬之地进行过两次重建和复修:第一次是1952年,那是在他刚刚在宵箕湾创办长江塑胶厂之初,他在原来父亲土坟的基础上,重新用水泥浇灌成一个坟墓的穹窿,然后在坟前立下一块石碑,上刻红色大字:潮州李公云经之墓;第二次是2006年,那时,李嘉诚已经成为香港商界的首富,并被《福布斯》杂志及福布斯家族授予“马康福布斯终身成就奖”,这次李嘉诚为乃父重新修墓,竖立了一方黑色大理石的石碑,碑面上镂刻金字:广东省潮州市显考李公云经太府君之墓。下署他和家人的名字,以及立碑时间。
李云经在贫穷中辞世,却给儿子留下珍贵的精神遗产——如何做人。有人说,传统文化与商业文化大相径庭,冰炭难容。成为商界巨子的李嘉诚,却能将这两者很好地结合为一体。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他体现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传统美德和恪守良心底线的商业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