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苏联暴力美学代表——米格-25:堪称大力出奇迹的巅峰之作
- 2、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战斗机是什么?
- 3、米格-25战斗机设计特点
- 4、米格-25战斗机发展历程
- 5、组合变引起质变的“米格—25效应”
- 6、米格-25——苏俄空中暴力美学巅峰
苏联暴力美学代表——米格-25:堪称大力出奇迹的巅峰之作
1、米格-25的叛逃事件不仅暴露了苏联的军事秘密,也加速了其退役,但其技术的影响力持久不衰。米格-25的存在,无论是在历史还是在技术层面上,都是苏联暴力美学在航空领域的杰出代表,为现代战斗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战斗机是什么?
世界上飞得最快的战斗机是米格-25战斗机。米格-25战斗机是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一款高空高速截击机。这款战斗机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惊人的2马赫,相当于音速的3倍多,使其成为当时全球飞行速度最快的战斗机。
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的战斗机是美国的SR-71黑鸟。SR-71黑鸟是一款极具传奇色彩的战斗机,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在上世纪60年代研制。这款飞机以其惊人的飞行速度和卓越的侦察能力而闻名于世。
文章提到,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快速度战斗机是米格-25。这款战斗机的巅峰表现令人瞩目,其最高时速可达到3000千米/时,当飞行在13000米的高空时,可以达到惊人的马赫83。
北美X-15火箭飞机保持着世界上最快的超音速战斗机纪录。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X-15创造了72马赫的速度和108,000米的升限的世界记录。 作为高超音速研究的先驱,X-15的试验飞行涵盖了该领域的各个方面。 得益于其采用的火箭发动机,X-15的最大速度可达到72马赫。
米格-25战斗机设计特点
米格-25战斗机是一种设计独特的高性能飞机,具有多种改型以满足不同需求。首先,高空高速截击型米格-25Π专为前苏军和一些国家如阿尔及利亚、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设计,装备强大。侦察型米格-25P在机头安装介电质雷达罩后增设了五个照相机窗口,同时机翼翼展有所调整以优化性能。
米格-25P,高空高速侦察型,在机头介电质雷达罩后面开有5个照相机窗口,机翼翼展略减小,翼前缘取直。米格-25y,双座教练型,1975年底首次公开露面,两个座舱分开,各有独立的舱盖。米格-25P电子侦察型,与P型大体相似,但具有较大的侧视雷达,安装在机头两侧较后部分。
米格-25系中程截击机,由苏联米高扬一格列维奇设汁局设计。其最大特点就是飞得快,飞得高,最大平飞速度为2980千米/小时,被誉为“世界上飞得最快和飞得最高的战斗机”。米格-25于1964年首飞,于1968年装备部队,除苏联空军、防空军共装备300余架外,还出口利比亚、叙利亚、阿尔巴尼亚和印度等国。
MiG-25战斗机的气动布局与之前的米格飞机有较大差别,采用了中等后掠上单翼、两侧进气、双发、双垂尾布局。为了保证机体能够承受住高速带来的高温,MiG-25战斗机大量采用了不锈钢结构。
其次,米格-25的外形设计,本身就蕴含了苏联的暴力美学。粗长的机鼻、宽阔的机体、运动感十足的翼刀、醒目的垂尾以及强壮的发动机尾喷管,这些特征共同塑造了它独特的形象。从外形上看,它就代表了苏联作为超级大国和战斗民族的暴力美学极致。
米格-25战斗机发展历程
1、米格-25战斗机的发展历程在1958年至1959年间,米格-25的预研工作在米高扬设计局启动,正值美国空军研发M=3的F-108战斗机和B-70轰炸机的关键时期。1960年,改装自米格-21的E-150验证机首次试飞,搭载了R-15-300加力式涡喷发动机。
2、年12月,第一架米格-25原型机(侦察型)E-155R-1出厂,1964年3月6日,苏联著名试飞员费多托夫首次驾驶该机升空。同年9月9日,第二架原型机(截击型)E-155P-1开始了试飞,第三架原型机(侦察型)E-155R-3也随后参加了试飞。
3、米格-25战斗机(MiG-25)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高空高速截击歼击机。是世界上第一种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北约组织给予的绰号为“狐蝠”(Foxbat)。第一架样机于1967年问世。当年创下飞行速度的世界记录2980公里/小时。1973年改进型创下了飞行高度世界记录:36240米。
4、米格-25战斗机,由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发,是世界上首款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北约称其为“狐蝠”。1967年首架样机诞生,曾创造2980公里/小时的世界飞行速度纪录,1973年改进型则创下了36240米的飞行高度纪录。
组合变引起质变的“米格—25效应”
米格—25效应揭示了组合协调对整体性能的巨大影响。前苏联米格—25战斗机,虽然许多零部件落后于美国战机,但其整体性能超越了后者,原因是设计时注重各零部件间的协调组合,使得该机在多项性能上优于美国战机。此效应不仅在战斗机设计中体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也普遍存在。
米格—25效应是指,事物的内部结构是否合理,对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关系很大。结构合理,会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结构不合理,整体功能就会小于结构各部分功能相加之和,甚至出现负值。人类思想和观点上的交流与碰撞,是结构变化促成质变的高级形态,是“米格—25效应”价值的高层体现。
然而,正是这种看似不起眼的零部件组合,却以“米格—25效应”创造了一个惊人的奇迹:整体作战能力超越了美国同类战机。这背后的秘密在于,米格公司在设计时,注重了整体协调,将各个部分紧密融合,实现了单体性能的劣势转化为整体优势,尤其是在升降、速度和应急反应等方面展现出卓越表现。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在设计米格-25时从整体考虑,对各个部件进行了更为协调的设计组合,这使得米格-25狐蝠截击机的整体性能反超当时西方国家最先进的麦克唐纳-道格拉斯F-4鬼怪式战斗机而成为了当时的世界第一。
后得多,而其整体作战性能达到甚至超过 了美国等其他国家同期生产的战斗机。设 计米格战机的公司在设计时从整体考虑, 对各零部件进行了更为协调的组合设计, 就是这些细节的组合最终产生了意想不到 的效果,协调的组合能够放大各个组成部 分的效力,这就是“米格一25效应”。
米格-25——苏俄空中暴力美学巅峰
综上所述,米格-25不仅是苏联航空力量的代表,更是苏联国家、民族和文明的象征。它所展现出的性能、外形、用途和战略地位,都使其成为苏联巅峰时期的标志之一。米格-25不仅是苏联军事技术的巅峰,更是苏联在冷战时期军事战略与力量的集中体现。
米格-25的叛逃事件不仅暴露了苏联的军事秘密,也加速了其退役,但其技术的影响力持久不衰。米格-25的存在,无论是在历史还是在技术层面上,都是苏联暴力美学在航空领域的杰出代表,为现代战斗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SA-5地空导弹 这是前苏联50年代设计生产的一种地空导弹(见下图),主要用于战略层次的国土防空和要地防空,这幅图来自于红场阅兵,士兵身后的就是丑陋的SA-5地空导弹履带式运输车——注意,这是一套庞大的防空系统,你在图片中看到的仅仅是其中的导弹运输车,它并不能用于发射。
因为米格-31是专门用来拦截轰炸机的。米格-31也被称为捕狐犬 ,这架战斗机是从以前的米格-25发展而来的。 米格-25是当时世界上在高海拔和高速下最强大的重型战斗机之一,但是,由于别连科事件,米格-25军机的秘密在西方和日本广为人知。为了保密,苏联不得不加快发展更强大的重型拦截器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