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诗词赏析
【赏析】这首《摸鱼儿·更能消》是辛弃疾在宋孝宗淳熙六年,也就是他四十岁时所作。自绍兴三十二年渡淮水投奔南宋以来,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始终未被南宋朝廷采纳,自己的志向也无法实现,只是担任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这一次,又被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调到荆湖南路继续担任运副使。
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作者将自己的个人感慨融入国事之中,春意的消逝比喻南宋国势的衰微。词中春去的主题与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担忧紧密相连。作者运用比兴手法,以蜘蛛比喻自己,表达了对国家的忠心和担忧。【赏析二】《摸鱼儿》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的艺术风格多样化。
读这首《摸鱼儿》时,读者会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的外衣之内,有一颗火热的心在跳动,这就是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 总起来说,这首《摸鱼儿》的内容是热烈的,而外表是婉约的。使热烈的内容与婉约的外表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词里,这说明了辛弃疾这位大作家的才能。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宋代〕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怕一作:恨)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宋代]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辛弃疾摸鱼儿原词注释翻译赏析
1、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的《摸鱼儿》全文如下: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2、这首词内容包括:第一,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第二,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哀怨;第三,南宋当权者的不满。以下对这首词作简单的解释: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其意是:如今已是暮春天气,那里禁得起再有几番风雨的袭击?这显然不是单纯地谈春光流逝的问题。而是另有所指的。
3、第三是缠绵曲折,沉郁顿挫,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词风。表面看,这首词写得婉约,实际上却极哀怨,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
4、译文:还经得起几回风雨,春天又将匆匆归去。爱惜春天我常怕花开得过早,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春天啊,请暂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真让人恨啊春天就这样默默无语,看来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画栋间的蛛网,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飞絮。
5、摸鱼儿辛弃疾原文及翻译注音可参考下文:原文: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日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摸鱼儿》的诗词名句赏析
1、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其意是:如今已是暮春天气,那里禁得起再有几番风雨的袭击?这显然不是单纯地谈春光流逝的问题。而是另有所指的。
2、“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二句,最耐人寻味。 以景语作结,是词家惯用的技巧。因为以景语作结,会有含蓄不尽的韵味。 除此之外,这两句结语还有以下各种作用: 第一,它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暮春三月,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曾用“绿肥红瘦”四字刻画它的特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词以“问世间,情为何物”开篇,犹如雷霆万钧,引人深思。大雁的生死相许,展现了“情”的力量,超越生死。双飞客的生活,象征着夫妻间的深情,空间上天南地北,时间上寒暑更替,为殉情铺垫。大雁的痴情,与世间的痴儿女相映,表现出对爱情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