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回纥(回纥族)

回纥(回纥族)

星慧 2025-04-03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文目录一览:

“回纥”的“纥”怎么念?

1、“回纥”的“纥”念: hé 回纥[huí hé][释义]古代民族名兼国名。

2、纥拼音:hé,gē。基本释义:[ hé ]见〔回纥〕。[ gē ]〔纥 〕小的球状或块状的东西。多用于纱线、织物等:线纥。相关组词:回纥、纥纥、纥那、纥头、纥奚、纥络、纥干、纥地、纥繨、袁纥、纥那曲、纥逻敦、蛮纥恒、纥刺星。百科释义:(纥)hé 下等的丝。

3、纥:读音:[hé],下等的丝。回纥:古代民族名兼国名。纥字不识:指文盲。纥:读音:[gē],同“疙瘩”。纥繨:同“疙瘩”,纱线绳等打成的结、小球形或块状物。纥地:指笑的声音。

回鹘和回纥的区别是什么?

回鹘和回纥是两个不同的民族群体,它们的名称在历史上有过变迁。回鹘,拼音为huí hù,是维吾尔族的祖先,而回纥,拼音为huí hé,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回鹘的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他们是由回纥改名而来的,这个名称的变化反映了他们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发展。

回纥和回鹘是维吾尔族的两种不同音译,它们指代的是同一个民族。 在蒙古汗国时期之后,回纥被称为“畏吾尔”,并在8世纪时改称为“回鹘”。 蒙古汗国以后,回鹘也被称作“畏兀儿”。 到了民国24年(1935年),新疆省政府将该民族的名称定为“维吾尔”,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回鹘(hú)即回纥(hé),由回纥改名而来,是一样的,公元788年,回纥人取义于“回旋轻捷如鹘”,将国唐朝时期的回纥和回鹘是一个民族。回纥曾多次发兵助唐朝平叛,比如在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就曾有4000名左右的回纥骑兵参与了唐朝收复长安和洛阳的战役。

回纥【hé】回纥,古代民族名,又称回鹘。在历史上,回纥是一个强大的民族,曾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并与唐朝有着密切的政治和经济往来。 回鹘【hú】回鹘,有时也写作回纥,是中国古代民族名,指的是生活在今天中亚地区的一个民族。

回鹘(hú)就是回纥(hé)的另一种称呼,它们实际上是指同一个民族。回鹘是维吾尔族的祖先,而回纥是这一名称的历史变体。在汉文史料中,“回纥”这个词汇源自于古回纥文。回纥的名称来源于部落的韦纥和乌护,这两个部落分别居住在土喇河北和宽销晌天山一带。

在历史的长河中,回纥和回鹘这两个名称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民族群体。回鹘,其拼音为huí hù,是维吾尔族的前身,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4世纪,其名称的变化反映了其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历程。

回纥被谁灭了

1、直到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回鹘因为统治无道并在自820年一来连年与坚昆人征伐而最终被黠戛斯所灭。被迫迁徒,有的大部分南迁至阳山以南的河南地区的塞内或近塞投靠契丹,有的西迁至甘州(甘州回鹘)、西州(高昌回鹘)、龟兹(龟兹回鹘)、葱岭融入葛逻禄(大可汗王朝)。

2、希望对你有帮助:回纥后因长期与吐蕃战争,加上统治无道,内讧不断,于846年被所属部黠戛斯所亡。

3、回纥后因长期统治无道,于846年被所属部黠戛斯打败,回鹘部分西迁,部分南下。南下的几十万回鹘人与唐朝发生冲突,被唐军打败、俘获。

4、尽管回纥与卡尔拉汗国有合作关系,但最终,卡尔拉汗国也终于灭亡。在11世纪后期,回纥与其他游牧民族一起,受到了来自蒙古的挑战和威胁。蒙古统治者成吉思汗开始了他的征服之路,并在1206年建立了元朝政权。回纥在蒙古的征服军面前开战,但最终被蒙古征服。蒙古统治者柴可夫曾提供过和平条件,但回纥拒绝了。

“回纥”的读音是什么?

拼音:huí hé 释义:我国古族名。原游牧于今鄂尔浑河流域。至七世纪初,始称回纥。唐天宝三年(744)建汗国于今鄂尔浑河流域,与唐保持友好和从属关系。贞元四年(788)改称回鹘(hú)。开成五年(840)汗国灭后,大部西迁今新疆地区,与附近各族长期相处,发展形成后来的维吾尔族。

回纥读音:huí hé。回纥一般指回鹘,回鹘(拼音:huí hú),是中国少数民族部落。回鹘是维吾尔族祖先,由回纥改名而来。回鹘人是游牧民族地区最早过渡到城市生活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新疆,在内蒙古、甘肃、蒙古以及中亚的一些地区也有散居。

回纥的读音是“huíhé”。回纥,又作回鹘,是维吾尔族的祖先,主要分布于新疆,另外在内蒙古、甘肃、蒙古以及中亚的一些地区也有散居。回纥是中国的西北少数民族部落,由回纥文音译而来,其先为袁纥后裔,初受突厥统辖。

回纥的读音是:huíhé。回纥的拼音是:huíhé。结构是:回(全包围结构)纥(左右结构)。注音是:ㄏㄨㄟ_ㄏㄜ_。回纥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回纥又作回鹘,由回纥文音译而来。是中国的西北少数民族部落,维吾尔族的祖先。

回纥,即回鹘,其正确的读音是huí hé。回鹘是一个历史上的中国少数民族部落,源于古回纥文,部落名源自韦纥和乌护。作为铁勒诸部中的一支,韦纥居住在土剌河北,乌护则在天山地区。经过统一,回纥逐渐成为铁勒诸部的代名词。

回纥为何要借兵大唐

1、除了利益的驱使,回纥帮助唐朝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战略上的考量。唐朝自身并不产军马,回纥一直以来都是唐朝军马的主要供货商之一。如果,回纥帮助唐朝平定了叛乱,唐朝必然对回纥心存感激,回纥也可借机高价卖马,谋求暴利。再者,帮助唐朝的同时,也是在遏制吐蕃的扩张。

2、这样一来可以借助回纥剿灭叛军势力,重新稳定朝纲,二来还可可以消耗回纥的部分实力。 而且,回纥的表态效忠,多少也能平息了那些周边小国的蠢蠢欲动之心,这才能让朕腾出手来去解决那些叛军。

3、同时,回纥人十分敬重郭子仪、仆固怀恩等人。正是鉴于大唐与回纥近百年的“交情”,唐肃宗决定向回纥求援、借兵,希望回纥可以帮助大唐平定叛乱。“交情”不能代表一切,回纥也不能白白出兵,大唐总得拿出些“诚意”。

4、回纥与唐政府间的特殊关系首先表现为回纥助唐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对西域的进攻。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由于中央政府实力不足,唐政府不得不对外借兵平叛。

5、唐肃宗李亨为了平定安史之乱,曾经向当时称雄于漠北的回纥借兵。但李亨借兵的目的主要是尽早的收复长安和洛阳,而要彻底平定安史之乱,则还是要依靠大唐的军队。李亨为了向回纥借兵,许下了收复长安之时,回纥兵可以在长安肆意抢掠三天三夜。

6、这次和亲是一种相对平等的和亲,唐王朝需要通过和亲向回纥借兵,并稳固双方的关系。而回纥需要通过大唐公主的下嫁,来提高回纥一族的地位,以维持在蒙古高原的统治。

回纥和回鹘的区别是什么?

1、回鹘和回纥是两个不同的民族群体,它们的名称在历史上有过变迁。回鹘,拼音为huí hù,是维吾尔族的祖先,而回纥,拼音为huí hé,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回鹘的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他们是由回纥改名而来的,这个名称的变化反映了他们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发展。

2、回纥和回鹘是维吾尔族的两种不同音译,它们指代的是同一个民族。 在蒙古汗国时期之后,回纥被称为“畏吾尔”,并在8世纪时改称为“回鹘”。 蒙古汗国以后,回鹘也被称作“畏兀儿”。 到了民国24年(1935年),新疆省政府将该民族的名称定为“维吾尔”,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3、回鹘(hú)即回纥(hé),由回纥改名而来,是一样的,公元788年,回纥人取义于“回旋轻捷如鹘”,将国唐朝时期的回纥和回鹘是一个民族。回纥曾多次发兵助唐朝平叛,比如在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就曾有4000名左右的回纥骑兵参与了唐朝收复长安和洛阳的战役。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