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数学上,有哪些让人拍案叫绝的证明过程?
- 2、数学史上著名的最速降线问题及答案为
- 3、最速下降线是什么原理?
- 4、为什么最速降线不存在?
- 5、最速降线的解答(约翰伯努利的答案)
- 6、牛顿证明最速曲线的过程
数学上,有哪些让人拍案叫绝的证明过程?
欧拉对巴塞尔级数的证明巴塞尔级数(1+1/4+1/9+1/16+……),于1650年提出,一百多年来,无人能给出准确值,甚至牛顿、莱布尼兹和伯努利这样的大数学家,掌握微积分都无能为力。然而在1734年,27岁的大数学家欧拉,利用非常基础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难题。
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便请阿基米德鉴定。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可以判断皇冠是否掺假。
塞凯赖什夫妇 在一次数学聚会上,一位叫做爱丝特·克莱恩的美女同学提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在平面上随便画五个点,那么一定有四个点,它们构成一个凸四边形。塞凯赖什和埃尔德什等人想了好一会儿,没想到该怎么证明。
这个分析太巧妙了,实在是让人拍案叫绝。就只可惜,这个下界并不是总能达到的。当 n = 6 时,上述分析得出的下界是 22 步,但计算机穷举发现没有 23 步交换是不行的。于是,这个问题又变成了一个诱人的坑,至今仍未被填上。
”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
第二个:1930 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
数学史上著名的最速降线问题及答案为
数学史上著名的最速降线答案为:一个对数螺线形状的曲线。
瑞士数学家约翰.伯努利在1696年再提出这个最速降线的问题(problem of brachistochrone),征求解次年已有多位数学家得到正确答案,其中包括牛顿、莱布尼兹、洛必达和伯努利家族的成员。这问题的正确答案是连接两个点上凹的唯一一段旋轮线。旋轮线与1673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讨论的摆线相同。
牛顿、莱布尼兹、洛必达和雅克布·伯努利等众多学者都参与了这场解答竞赛,最终得出的答案是摆线,也被称为旋轮线,这是连接两点间的上凹唯一一段曲线。摆线的概念与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在1673年研究的摆线相一致,它是钟表摆锤等时运动的轨迹。
最速下降线是什么原理?
最速降线的基本原理是两点之间的最快下降线是一个钟形曲线。最速降线,也称为布鲁诺曲线,是一种数学曲线,它是连接两点之间,使得在重力作用下,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最短的曲线。最速降线的原理可以用变分法来解释。变分法是一种数学方法,用于求解函数的极值问题。
一个动圆沿着一条定直线作纯滚动时,动圆圆周上一点所画出的平面曲线叫摆线或旋轮线。摆线又叫最速下降线,这是因为质点在重力作用下从一点滚到另一点时,沿摆线的路径所花时间最短。
最速曲线方程推导过程是:首先,要最快到达,就必须合理分配速度。球如果沿着斜面下降,那么其加速度较小(只有重力加速度在斜面方向的投影那么点大,这个数值太小了),速度没法很快提上去,耽误了时间。如果球直接竖直落地,加速度是最大的,可以很快把速度提上来。
最速降线问题是一个经典的物理学问题,这个问题是寻找一条曲线,使得一个质点沿着这条曲线从高处下降到低处所需要的时间最少。最速降线问题的解决方法需要运用变分法,即通过对函数进行微分和积分,来求出使得函数取极值的条件。
在众多优秀的数学家之中,约翰的解法应该是最漂亮的解法了。他是利用了费马原理将小球的运动类比成光线的运动。费马原理又有其他的名字叫做最短光时原理,说的意思就是光线在传播过程时总会选择光程非常短的那条路径。这样一来最速降线就是在光速随着高度下降而增加。
最速下降法是一种求解无约束最优化问题的迭代算法。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从当前点出发,沿着当前点到最优解的方向进行搜索,每次迭代都沿着负梯度方向更新当前点,直到满足收敛条件为止。最速下降法的优点是简单易实现,计算量小,收敛速度快。同时,在某些情况下,最速下降法可以获得全局最优解。
为什么最速降线不存在?
1、首先,要最快到达,就必须合理分配速度。球如果沿着斜面下降,那么其加速度较小(只有重力加速度在斜面方向的投影那么点大,这个数值太小了),速度没法很快提上去,耽误了时间。如果球直接竖直落地,加速度是最大的,可以很快把速度提上来。但可惜,这种情况,球是永远到达不了下面这一点。
2、最速降线其实就是摆线,是指当一个圆沿一条直线运动时,圆周上的一定点所形成的轨迹,即圆上一固定点所经过的轨迹。这个问题最早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1630年提出。他最初认为最速降线应该是圆弧,但这个答案并不正确。
3、在一个斜面上,摆两条轨道,一条是直线,一条是曲线,起点高度以及终点高度都相同。两个质量、大小一样的小球同时从起点向下滑落,曲线的小球反而先到终点。这是由于曲线轨道上的小球先达到最高速度,所以先到达。
最速降线的解答(约翰伯努利的答案)
瑞士数学家约翰.伯努利在1696年再提出这个最速降线的问题(problem of brachistochrone),征求解次年已有多位数学家得到正确答案,其中包括牛顿、莱布尼兹、洛必达和伯努利家族的成员。这问题的正确答案是连接两个点上凹的唯一一段旋轮线。旋轮线与1673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讨论的摆线相同。
在部分欧洲语言中,这个问题称为Brachistochrone,即希腊语中的“最短”(brochistos)和“时间”(chronos)。这条线段就是摆线,又称最速降线,可以用变分学求证。约翰·伯努利的证明 费马原理说明,两点间光线传播的路径是所需时间最少的路径。
分别将两个乒乓球放在相同高度的曲线轨道与直线轨道起点,松手后曲线轨道的球先到达。由于曲线轨道上的小球先达到最高速度,所以先到达底部终点。而且,若连接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曲线是一条摆线,忽略摩擦力等干扰因素,则该摆线就是最速降线。
伯努利向数学界提出的挑战是,找出一条曲线AMB,使球沿这条曲线滚完全程所用的时间最短他称这条曲线为“最速降线”,这个词是从希腊文的“最短”和“时间”两个词合成而来的。显然,第一个猜想是连接A、B两点作直线AMB。
摆线与最速降线相比,最速降线出现的早。17世纪末瑞典数学家约翰伯努利(1667年—1748年)证明了:最速降线是一条连接A、B两点的上凹(曲线凹向向上)的旋轮线,旋轮线又称圆滚线或摆线。摆线:又称旋轮线、圆滚线。
牛顿证明最速曲线的过程
1、牛顿证明最速曲线的过程:从给定点A出发,画一条平行于水平面的无界直线APCZ,在这条直线上描述任意摆线AQP,在Q点上与直线AB相交(并在必要时延伸),然后另一个摆线ADC的底和高[as AC: AP]应分别为前一个的底和高AB到AQ。
2、最速降线问题好像是伯努利家里某个人最先解决的,有各种样解法,比如可以用光学解。牛顿也解了,是用微积分。牛顿与最速降曲线问题 1696年瑞士数学家约翰·伯努利向全世界的数学家提出一个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历史上有名的“最速降线问题”。
3、以下是最速曲线公式推导证明的过程 在一个斜面上,摆两条轨道,一条是直线,一条是曲线,起点高度以及终点高度都相同。两个质量、大小一样的小球同时从起点向下滑落,曲线的小球反而先到终点。这是由于曲线轨道上的小球先达到最高速度,所以先到达。
4、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的发现,使人们找到了解诀曲线的长度,曲线围成的面积和曲面围成的体积这些问题的一般方法。它简化了定积分的计算,只要知道被积函数的原函数,总可以求出定积分的精确值或一-定精 度的近似值。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是联系微分学与积分学的桥梁,它是微积分中最基本的公式之一。
5、冲量定理是由牛顿第二定理推导出来的。但是我觉得这个公式是通过实验得出来的,先是定质量来研究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然后定力来研究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F与a成正比, a与m成反比得结论。好象没有推导公式。
6、但由于他把声传播当作等温过程,结果与实际不符,后来P.-S.拉普拉斯从绝热过程考虑,修正了牛顿的声速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