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黄唇鱼生长发育
经过长达14个月的自然养殖,令人惊奇的是,其中一条黄唇鱼经过这样的过程,体重已经增长到了惊人的1公斤,充分显示了这片海域对黄唇鱼生长发育的优越支持。
黄唇鱼的繁殖习性颇为独特,根据历年捕获的数据,只有在东莞海域自然生长的黄唇鱼,当其体重达到15公斤以上时,其卵巢发育才会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此时,卵巢的重量可占到鱼体重的20%。卵粒的大小与鲤鱼卵相当,但吸水后会膨胀30%至50%,呈现出粘性卵的特性。
黄唇鱼以鱼、虾为食,东莞海域的黄唇鱼,12-5月吃虾为主,6-8月吃弹涂鱼为主,9-11月吃鲻鱼为主。在农历23-26日最低潮、平流水、吹东风时,黄唇鱼苗便会成群浮上水面;当开始涨潮、水流动、不是吹东风时,黄唇鱼苗便散群下沉。
黄唇鱼为什么不能养殖?
黄唇鱼不能养殖。黄唇鱼是一种生活在海洋环境中的特殊鱼类,其对生活环境和食物需求有极高的要求,因此难以进行人工养殖。具体原因如下: 生活环境要求高 黄唇鱼通常生活在沿岸的较深海域,对水温、水质和海洋环境有特定的适应性。人工养殖时,难以完全模拟海洋环境,确保水质、水温等条件的稳定。
黄唇鱼不能养殖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生活习性和繁殖机制的特殊性,以及养殖技术和环境条件的限制。黄唇鱼是一种深海鱼类,其生活习性使其难以在人工环境中生存。它们通常生活在深海的底层,承受着巨大的水压和低温环境。这样的特殊生活环境使得黄唇鱼在人工养殖池中难以适应,其生存率和繁殖率都会大大降低。
黄唇鱼的养殖条件比较苛刻,对水质要求高,对饵料要求也高,养殖技术要求达不到,而且在中国买卖黄唇鱼是违法的,所以不能养殖。
人工饲养的问题:鱼苗难觅。网箱的空间限量.。
黄唇鱼属于底层鱼类,从鱼苗长到1米长,那是很漫长的时间,大概6-7年。不适合养殖。
潮汕地区俗称“金钱免”的鱼的学名是什么?以及相关的介绍。
黄唇鱼 别名金钱鳘,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拉丁学名Bahaba flavolabiata,英文名Chinese bahaba。 体长1~5米,重15~30公斤。大可达50余公斤。体背侧棕灰带橙黄色,腹侧灰白色。胸鳍基部腋下有一个黑斑,背鳍鳍棘和鳍条部边缘黑色,尾鳍灰黑色,腹鳍和臀鳍浅色。
.潮汕俗称:黄体 (别名:泥猛鱼)蓝子鱼科 Siganidae 蓝子鱼属 Siganus 鱼类 下图为 褐蓝子鱼 Siganus fuscescens 本鱼体侧上褐绿,下为银白;杂以白微带浅蓝的圆斑。沿体纵轴排列成行。侧线下,斑点大,成6行,侧线以上,斑点小,排列约成18至20行。背鳍和臀鳍的鳍棘部具明显缺刻。
俗名橡皮鱼、剥皮鱼、猪鱼、皮匠鱼。分布于朝鲜、日本、印度洋非洲东岸以及中国东海、黄海、渤海、上海地区见于长江口等海域,属于外海近底层鱼类。其常生活于栖息水深50-12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烟台。绿鳍马面鲀全长34厘米,第一背鳍具2鳍棘;第一鳍棘粗而坚硬,第二鳍棘极短小。
巴浪鱼,学名蓝圆鲹,别名又名刺巴鱼、棍子鱼、池鱼、黄占、池仔。鲈形目鲹科圆鲹属的1种。体纺锤形,稍侧扁。脂眼睑发达,前后均达眼中部,仅瞳孔中央露出一长缝。上颌后端较钝圆。上下颌有一列细牙;犁骨牙群呈箭头形;腭骨和舌面中央有一细长牙带。体被小圆鳞。
以下供参考这是俗称剥皮鱼剥皮鱼学名叫绿鳍马面鲀,又叫马面鱼,潮汕俗名:迪仔、剔皮鱼在上海和闽浙一带称橡皮鱼,在北方称猪油、皮匠鱼、面包鱼、烧烧角。
潮汕 黄眉头 学名 石首鱼科 Sciaenidae 梅童鱼属 Collichthys 鱼类 下图为 棘头梅童鱼 Collichthys lucidus ,俗称 黄皮、梅子鱼、大棘头、大头宝、九道箍、烂头鱼、朱梅鱼 体延长,侧扁,背部浅弧形,腹部平圆。尾柄系常,头钝圆,额部隆起,高低不平。
怎样区分野生和人工养殖大黄鱼
鱼鳞不同 养殖的黄花鱼,鱼鳞比较不规整。反之野生的黄花鱼,除了身材修长,鱼鳞也很整齐,顺畅。表面颜色有差异 相对养殖的大黄鱼,野生黄鱼体色更黄、鱼嘴更红艳、鱼体更修长苗条、肚小。
野生大黄鱼体色更黄、鱼嘴更红艳、鱼体更修长苗条、肚小。而人工养殖大黄鱼体形较肥,鱼肚较鼓胀,肤色暗黄或灰白,鱼唇颜色淡。野生大黄鱼的鳍一般干净而完整、鳍形较长、身上的鱼鳞、鱼鳍不会留下充血的痕迹。养殖黄鱼的鱼鳍有点红、有点破损、鳍形较短。
外观上的区别:野生黄鱼体色更黄、鱼嘴更红艳、鱼体更修长苗条、肚小,因为生存环境的关系,野生黄鱼的嘴巴、眼圈会显得大一些,鳞片粗大,肉质排列也相对比较紧密,吃起来“有嚼头”,口味鲜美。
野生黄鱼肉质排列相对比较紧密,口味鲜美。而人工鱼体形相对较肥胖、肚大,肉质松软,口味不如野生黄鱼纯正。养殖的黄鱼鱼头较大,浮肿,野生黄鱼鱼头则比较小。另外,野生黄鱼上下颌边缘处颜色呈鲜艳红色,养殖黄鱼颜色就较淡。由于养殖黄鱼常年生活在网箱之中,空间有限,尾巴一般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