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威”字的部首是什么?
- 2、“威”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 3、威的部首
“威”字的部首是什么?
一、“威”字的部首是女,拼音wēi。
二、释义:
1、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态度:~信。~严。示~。助~。狐假虎~。
2、凭借威力(采取某种行动):~逼。~吓。~胁。
3、姓。
三、字源解说:
威,金文(戌,刑具)(女),表示对女子施刑。造字本义:封建时代对不守妇道的女子施刑,以警示妇女遵守妇道。有的金文将“戌”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文言版《说文解字》:威,姑也。从女从戌。汉律曰:“妇告威姑。”
白话版《说文解字》:威,丈夫的母亲。字形采用“女、戌”会义。汉朝的律法中曾提及“妇人告发丈夫的母亲。”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相关组词:
1、威慑[wēi shè]
实力或声势使对方感到害怕。慑(shè)。
2、威逼[wēi bī]
用威力强迫或进逼:~利诱。
3、威权[wēi quán]
威力和权势:炫耀~。
4、威望[wēi wàng]
声誉和名望:国际~。他在文学界享有很高的~。
5、示威[shì wēi]
有所抗议或要求而进行的显示自身威力的集体行动:游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威
“威”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威”的偏旁部首是“戈”。
读音: wēi
释义:
1、〈名〉
威力;威风
威,畏也。——《说文》
威也者,力也。——《吕氏春秋·荡兵》
有而可畏谓之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严大国之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之威。
威天下不以兵革。——《孟子·公孙丑下》
威棱威乎邻国。——《汉书·李广传》
威振四海。——汉· 贾谊《过秦论》
为敛威去。——《明史》
又如:威风杀气(威风恶煞;盛气凌人);威弧(很有威力的弧矢);威折(以威力使之折服);威服(以威力慑服);威柄(威权,权力);威畏(以威势使之畏服);威约(威势为人制约);威凌(以威势相欺凌);威绥(以威力使之安定)
尊严,威严
畏威保位。——《明史》
吏惮其威。
又如:威荣(尊严与荣华);威法(威严的法令);威神(尊严的神灵);威裕(威严和宽仁);威敬(有威严,令人敬重);威光(威严的光芒);威棱(声势威仪);威德(威严与恩德);威锋(威德);威权(威势与权力);威灵(声势威仪);威声(威严的名声);威神(威仪的神灵);威化(声威德化)
虐害。通“畏”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老子》
刑罚 。
如:威威(处罚罪犯);威令(刑法或军政命令);威辟(重刑苛法)
古代军事编制单位
百户为“威”,设中、前、后、左、右五所,每军百户曰威。——《南疆逸史》
〈形〉
〈方〉∶漂亮的
楹联贴好了,徐炳华得意地问众人:“威不威?” 傻子权竖起两个大拇指,大声说:“威呀”!—— 陈残云《香飘四季》
2、〈动〉
畏惧。通“畏”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诗·小雅·常棣》
威,畏也,可畏惧也。——《释名·释言语》
见怀思威。——《国语·晋语四》
震慑
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战国策》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威的部首
威的部首是戈,是半包围结构。
一、威的基本释义:
1、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态度:~信。~严。示~。助~。狐假虎~。
2、凭借威力(采取某种行动):~逼。~吓。~胁。
3、姓。
二、威的笔顺:
横, 撇, 横, 撇点, 撇, 横, 斜钩, 撇, 点。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威武 威风 威慑 军威
一、威武
[wēi wǔ]
权势和武力:那一排排威武雄壮的兵马俑,令中外游客惊叹不已。
二、威风
[wēi fēng]
使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在敌人的法庭上,王若飞威风凛凛,宁死不屈。
三、威慑
[wēi shè]
实力或声势使对方感到害怕。慑(shè):你哪是什么威慑,你就是一摆设。
四、军威
[jūn wēi]
军队的声威:西方国家当然不想卡扎菲大振军威粉碎叛军的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