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消极影响
1、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一系列弊端日益暴露出来。
2、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文化就是文化形式单一,歌颂领袖和个人崇拜。思想僵化保守,阻碍了文艺的健康发展。
3、消极影响)但是这种高度集权不仅以自由市场的不发达作为自己存在的理由,而且为了保全自身,而通过经济资源的绝对垄断,限制市场因素的发展来巩固自身。
4、第四,斯大林和他之后的苏联领导人,强行把这一模式硬搬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这些都给后来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埋下了隐患。
5、苏联国民文化素质普遍得到提高,不但扫除了文盲,而且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家。第弊端:政治方面的表现:权力高度集中,干部职务终身制,个人崇拜盛行。
“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有什么?
1、在经济方面: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用剥削农民和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做法,实现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
2、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
3、“斯大林模式”也成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权利的高度集中。
4、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轻工业发展缓慢。政治上,苏共和苏共领导人高度集权,干部任命终身制,政治体制比较僵化。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利弊?
“斯大林模式”也成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权利的高度集中。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或主要表现)(1)经济方面(计划、片面、包办)①它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它排斥市场调节,由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并通过指令性计划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计划就是法令”)。
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斯大林模式给苏联带来的好处有,使得苏联国家重工业迅速发展,并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国家。同时斯大林模式为苏联积攒了大量的物质资料,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积极影响)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斯大林模式”创立是与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积极作用。
其次,斯大林模式对政治和社会的所有形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和监管。政治压制包括一系列的镇压行动,如大清洗、政治恐怖以及强迫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等,以确保政治体系的稳定和控制。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形成标志各是什么
含义:指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2)形成时间及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3)形成的背景: “斯大林模式” 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 它形成的标志为苏联1936年宪法的通过。
该体制形成的标志为苏联1936年宪法的通过。表现为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并片面发展重工业,实行高积累,多投资。影响为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并最终造成了苏联1991年解体。
年12月通过的《宪法》。政治:党政不分,个人高度集权制度。经济:以行政代替市场调节。片面发展重工业。影响: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提高。从长远看,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最终促使苏联解体。
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苏联是指由众多‘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组成的军事同盟,他们的目标是打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盟军,改变世界格局。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行的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一直沿用了七十多年。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苏联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