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短时间内粗略看完二十四史的最好版本是哪个?
- 2、现在市面上什么版本的二十四史质量最好???
- 3、急求!哪个版本的二十四史比较好???
- 4、史记读哪个版本的最好?
- 5、关于二十四史,哪个版本的比较好
- 6、哪个版本的二十四史好些
短时间内粗略看完二十四史的最好版本是哪个?
一个暑假是不可能看完《二十四史》的(就算再粗略地看也是看不完其中的一半的)。建议重点看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这四部前四史,其他诸史根据时间及自己的喜好再说。
版本嘛,许嘉璐主编的《二十四史全译》(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文白对照,最符合你的要求,不过翻译的内容有些地方惨不忍睹,而且那书巨贵,接近1万大洋,家里不是有钱得没处花的话最好还是不要买。
中华书局出了文白对照版的《史记》、《三国志》,相对而言还可以。不过不建议买文白对照的,古籍还是需要自己感悟,翻译过的总有拾人牙慧的感觉。
最好还是买中华书局出的点校本(其他出版社的价格便宜,但质量不敢保证),繁体竖排和简体横排的版本都有,就看你自己的喜好了,到大一点的书店一问就有
现在市面上什么版本的二十四史质量最好???
同意楼上,顺便补充一些资料。中华书局的二十四史有两种版本,一种是繁体字,竖版的;另一种是简体字,横板的。繁体字竖版的邮古人为之作的注解,虽不方便现代中国人阅读却能使人更容易明白史书内容;简体字版本的虽然方便阅读,但如果没有深厚的国学底蕴,一些内容或恐是看不明白的。另外,简体字版本的分精装和简装。您可以自己任意选择需要的形式。
附加资料:20世纪50年代,中华书局组织了全国近百余位文史专家,对“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展开全面整理,改正错字,填补遗字,修改注释,加注标点,划分段落,并撰写了内容翔实的校勘记。直到1978年整理工作全部完成,“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完成。
另外,有一本书叫《二十四史全译》,应该也是不错的。
附加资料: 《二十四史全译》
【图书册数】 全213卷 含精美函套 编号收藏证书 仿古书柜
【出 版 社】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
【作者:】 主编 许嘉璐 副主编 安平秋
国家“十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 《二十四史》国家译本
《二十四史全译》从1991年立项,到2003年完成,历时十三年。前后投资五千万人民币。
二百多名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古籍研究所专家,二百多名资深古籍编辑、校对、制作人员,经十三年奋斗,始竟其功。全文五千万字的译稿反复修改,每一部史书的译文都整体修改三次以上。出版前,古文、今文近一亿字的校对做了十二遍。可谓呕心沥血。
最高水平的译文质量
许嘉璐先生是我国著名训诂学家,由他主编本书,并亲自参加翻译、审读。各高校古籍所的专家执笔。严格按照古籍整理原则。译文具有准确性和权威性,全面体现了二十四史的史料价值。
翻译采取直译的方式,要求按照词序、每字每典都有落实,而又不随意添加成分进行解释,最能传达原文的原汁原味。
译文语言精练,白而不俗。文中的歌赋及乐词,乃至诏书奏章中的对语,译文尽量对仗、压韵,典而雅,形与神兼备。志书(制度史)部分的翻译,尤为注重专业用语的准确,由专家再三核准,特别艰深的志书由国宝级专家审读把关,是各种专门史绝好的参考研究资料。
急求!哪个版本的二十四史比较好???
现在的二十四史有两个版本体系:
一是清武英殿本,以乾隆四年殿本为最佳,上海古籍和上海书店出过影印本。
二是民国商务印书馆的百衲本二十
四史,这是搜集历史上各时期正史最好的版本,拼版而成。现在学术界也有人奉此为权威。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是建国后组织专家在百衲本基础上整理校勘标
点断句而成。一般来说以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为最佳。当然各史也有问题,现在也有批评。
史记读哪个版本的最好?
我个人觉得目前市场上《史记》的通行版本,最好的是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史记》精装版。其次是相应的平装版。我个人买了一套平装版,图便宜,如果再选择一次,一定选锁线精装版的。毕竟这样的书会反复阅读且长期保存,查资料随时可能用到,精装版还是耐翻些,不易变形。
关于二十四史,哪个版本的比较好
现在的二十四史有两个版本体系:
一是清武英殿本,以乾隆四年殿本为最佳,上海古籍和上海书店出过影印本。
二是民国商务印书馆的百衲本二十
四史,这是搜集历史上各时期正史最好的版本,拼版而成。现在学术界也有人奉此为权威。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是建国后组织专家在百衲本基础上整理校勘标
点断句而成。一般来说以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为最佳。当然各史也有问题,现在也有批评。
哪个版本的二十四史好些
中华书局版本的比较好,而且还是繁体字版,看着过瘾! 补充: 中华书局 以编印新式中小学教科书为主要业务的出版机构之一。1912年1月1日在上海创立,创办人为陆费逵。初系合资经营,资本二万五千元,以编印新式中小学教科书为主要业务。1913年设编辑所,陆续编辑出版《中华教育界》《中华小说界》《中华童子界》等杂志和大型汉语工具书《中华大字典》。1915年改为股份有限公司,自办印刷所, 增设发行所;翌年资本增至一百六十万元,职工达千余人,继商务印书馆之后成为国内第二家集编辑、印刷、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1917年,因资金周转不灵,几至停业。经多方设法,营业重获发展。此后,除编印出版教科书和各种图书杂志外,还于1929年创办中华教育用具制造厂,制造教学文具仪器;1932年扩充印刷所,1933年在九龙新建印刷分厂,1935年在上海澳门路建成印刷总厂,购置先进印刷设备,既印本版图书,也承印地图、邮票、香烟壳子以及政府的有价证券、钞票、公债券等。 到1937年春,资本扩充至四百万元,在全国各地和香港、新加坡开设四十余个分局,年营业额约一千万元,进入全盛时期。 中华书局 [1] 在开业之初出版发行的杂志风行一时,号称“八大杂志”,有《中华教育界》《中华小说界》《中华实业界》《中华童子界》《中华儿童画报》,《大中华》《中华妇女界》以及《中华学生界》。其中梁启超主编的《大中华》在社会上颇具影响。黎锦晖等主编的《小朋友》创刊于1922年。其他杂志还有,《中华英文周报》(1919年创刊)、《新中华》(1933年创刊)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陆费逵赴香港,成立驻港办事处,掌握全局重要事务;上海方面由常务董事舒新城等主持日常事务,设在公共租界的印刷总厂以“美商永宁公司”的名义维持营业。1941年7月9日,陆费逵在九龙病逝。随后太平洋战争爆发,领导核心内迁,在重庆设立总管理处。此间,仍然印制教科书,编辑出版各种图书杂志。抗战胜利后,总管理处迁回上海,印制教科书的业务虽迅速恢复,但图书杂志出版业务逐渐陷入困境。 从创立至1949年的三十七年间,先后编印出版了《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辞海》《饮冰室合集》等重要书籍,卢梭《社会契约论》、达尔文《物种原始》等重要译著,以及几十种杂志,在学术界颇有声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5月,中华书局实行公私合营,总公司迁至北京,同时在上海留有中华书局上海办事处,1958年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同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中华书局被指定为该小组的办事机构,成为整理出版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文字图书及相关的学术著作、通俗读物的专业出版社,承担着国家级古籍整理的基本项目。 历经20年时间,组织整理、出版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点校本,被公认为新中国最伟大的古籍整理工程。 相继编辑出版了《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唐文》《全唐诗》《全宋词》《古本小说丛刊》《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资治通鉴》《文苑英华》《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册府元龟》《清实录》、《光绪朝朱批奏折》《中华大藏经》等一大批古代文史哲经典文献。 陆续推出的重点丛书如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历代史料笔记丛刊”、 “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 “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中外交通史籍丛刊”、“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中华史学丛书”、“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新编诸子集成”、“中国佛教典籍选刊”、“道教典籍选刊”、“理学丛书”、“学术笔记丛刊”、“古逸丛书三编”、“清人书目题跋丛刊”、“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等,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本典籍。中华书局还出版了梁启超、王国维、顾颉刚、陈垣、王力、钱钟书等著名学者的学术著作;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学术集刊、文史类期刊《文史》、《文学遗产》、《书品》等,在学术界、读书界、教育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近年来,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方面,中华书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先后出版了《左传译文》、《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庄子今注今译》、白话《资治通鉴》、白话《续资治通鉴》、《通鉴故事百篇》、《新编千家诗》、简体横排本《二十四史》、简体横排增订本《全唐诗》、《全宋词》,以及1981年创刊的《文史知识》、1998年复刊《中华活页文选》(成人版、高中版、初中版、小学版)等,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尽一份力。 在传统学术和古籍整理方面,中华书局拥有雄厚的人才资源,已故著名专家学者如陈乃乾、徐调孚、宋云彬、杨伯峻、马宗霍、金灿然、赵守俨等,在中华书局的发展过程中起过巨大的作用。现有工作人员中,高级职称占27%,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人,绝大多数是学有专长的专家,其中周振甫、李侃、傅璇琮、程毅中等先生在古籍整理及学术研究上均卓有建树。中华书局以她一流的作者、一流的编辑出版人才和高质量的出版物享誉海内外,是最能代表中国古籍、学术著作出版水准的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