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钩鼻海蛇(钩鼻海蛇ld50)

钩鼻海蛇(钩鼻海蛇ld50)

luoke 2022-10-06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文目录一览:

世界上最毒的蛇一定是海蛇吗,是贝尔彻海蛇吗

错。别被那些纪录片和营销号误导了,海蛇毒性从来都不是第一。以最毒的海蛇钩鼻海蛇为例,钩鼻海蛇毒液中含有大量的三指毒素,全部都是长短链神经毒,P1A2是磷脂酶,主要是肌肉毒性。几乎所有的海蛇,都是这种毒液类型,长短链神经毒+肌肉毒性,使得毒性强弱直接跟毒素的提纯毒性有直接关系,纯毒性决定了蛇的毒性上限,钩鼻海蛇的短链神经毒LD50为0.09和0.07,钩鼻海蛇毒性最强的成分是短链神经毒,其次是长链神经毒。钩鼻海蛇之所以是最毒的海蛇,是因为它的长短链神经毒含量比其他海蛇都要高,达到了70%,所以它毒性非常接近提纯毒性,LD50在0.09-0.16之间,毒素的纯毒性决定了海蛇的上限,最强的海蛇也就勉强持平银环蛇,而在它们毒性之上的还有三种蛇,内陆太攀蛇、东部拟眼镜蛇、海岸太攀蛇。

内陆太攀蛇的突触前神经毒paradoxin和海岸太攀蛇的taipoxin纯毒性为0.002(静脉),比海蛇纯毒性强20-100倍。毒素的纯毒性决定了上限,海蛇的毒素跟太攀蛇根本比不了。

根据以上说法,可以看到,贝尔彻海蛇都不是最强的海蛇,世界上最毒的蛇就不是海蛇了。

全球最毒的蛇是哪种蛇?有何依据?

内陆太攀蛇。

很多人说海蛇最毒,那是因为之前搞错了实验数据,结果以讹传讹将贝尔彻海蛇捧到了最毒蛇类的宝座上,闹了个乌龙,后来修改了,贝尔彻海蛇的毒性排名就跌到了20名之外。目前在wj百科上对贝尔彻海蛇的描述是“曾被误认为是世界上最毒的海蛇”,在bd百科上对贝尔彻海蛇的描述是“一度是全球毒性最强的蛇类之一”。

比较蛇类的毒性最权威的指标就是LD50(Lethal Dose, 50%),也就是“能杀死一半试验总体之有害物质、有毒物质或游离辐射的剂量”。贝尔彻海蛇的极端个体LD50值与内陆太攀蛇的一般个体相比都相差极大,海蛇家族目前还没谁能撼动内陆太攀蛇的地位,钩鼻海蛇(裂颏海蛇)、杜氏剑尾海蛇、孟加拉海蛇、黄腹海蛇、棘眦海蛇、印澳海蛇等海蛇的毒性都比贝尔彻海蛇强,但不如内陆太攀蛇。

LD50值越小,毒性越强。 单论对小白鼠的皮下注射LD50值,内陆太攀蛇是0.025mg/kg,极端个体是0.014mg/kg。

中国及北半球最毒蛇——银环蛇的皮下LD50值是0.09-0.19mg/kg。

最毒的海蛇——钩鼻海蛇的皮下LD50值是0.05-0.164mg/kg,钩鼻海蛇曾经也被捧上了“最毒蛇”的宝座,但权威的LD50值出来之后,排名跌到了第五。

贝尔彻海蛇的皮下LD50值是0.111mg/kg,这样的数据显然不能与内陆太攀蛇相提并论。

被称为“非洲死神”的黑曼巴蛇皮下LD50值是0.28-0.75mg/kg,黑曼巴蛇被吹的太厉害了,在针对性抗毒血清问世之前,黑曼巴蛇咬伤致死率接近100%,但目前黑曼巴蛇咬人致死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因为南非医学研究所已经能大量提供治疗黑曼巴咬伤的抗毒血清。 眼镜王蛇也是名气很大的毒蛇,它是体型最大的毒蛇,眼镜王蛇的皮下LD50是0.34mg/kg。

被吹上天的莽山烙铁头(莽山原矛头蝮)毒性不太高,比眼镜王蛇的毒性还要低。

虽然内陆太攀蛇是毒性最强的毒蛇,但它至今还没有杀死过人。因为它身居澳洲内陆,连人影都看不见一个,而且它生性胆小害羞,与人类的接触机会极小。

细鳞太攀蛇又被称作凶猛太攀蛇,它是地球上毒性最大的蛇之一。被它咬一口产生的毒液,足以杀死一百个成年人。尽管如此,内陆太攀蛇的性格比较温柔,如果你不捕捉它们,它们是不会轻易被激怒。这种蛇主要吃老鼠等一些小型哺乳动物。

攻击防御

细鳞太攀蛇蛇在捕食或受到惊扰时会将前半身成S形挺立起来,攻击速度极快,几乎快到人眼无法看得见,是世界上攻击速度最快的毒蛇,

往往猎物还没来得及反应,已被它的毒牙连续咬了二三下。当它采取防御姿势时,身体会抬离地面。

细鳞太攀蛇为什么是陆地最毒的蛇?

细鳞太攀蛇是陆地上最毒的蛇。细鳞太攀蛇的毒液的半数致死量(LD50)只有0.0021mg/kg,但排毒量达125mg~400mg,比响尾蛇毒性强300倍,约相当于眼镜王蛇的20倍,但是眼镜王蛇的注射量弥补了这点。细鳞太攀蛇与钩鼻海蛇(Enhydrinaschistosa)的致死情况不相上下,在动物毒素学上足以排到前十位。其一次排出的毒液能在24小时内毒死20吨的猎物,这相当于25万只小白鼠、100个成年人或两头非洲大象的重量。杀死两名成年人仅仅需要1毫克的毒液量。

细鳞太攀蛇的毒素种类为神经毒素和心脏毒素。它的毒液分子是从一个名叫尿钠排泄缩氨酸的蛋白质家族进化而来,在脊椎动物中,这些缩氨酸的作用是使心脏周围的肌肉松弛的。

神经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和肌肉接合点,抑制和麻痹神经末梢,阻断肌肉与神经的联系。如果肌肉与神经失去联系,则会无法正常行动。患者一开始会头疼、恶心、呕吐,继之以腹痛、晕眩和视力模糊,严重者还会痉挛和昏迷,并最终导致呼吸系统瘫痪。它还会造成受害者大出血、严重的肌肉损伤及肾衰竭,它的毒素中还含有能破坏肌肉组织及加速血液凝固的毒蛋白。如果血液凝固,就无法将氧气等有机物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会使心脏停止跳动。

蛇是一种许多人都惧怕的动物,除了它的样子还有它的毒液,其实大多数的蛇是没有毒的。但是有些却是相当的毒,只要一滴毒液就能置人于死地。

黑曼巴蛇,非洲最长、最可怕的毒蛇,世界上爬行速度最快的蛇,速度可达没小时15~20公里。是全世界最致命的蛇,黑曼巴蛇仅次于亚洲的眼镜王蛇,其名字中的“黑”字形容乌黑的口腔,而不是形容身体的颜色。

细鳞太攀蛇,俗称内陆太攀蛇,全世界最强毒性的陆栖蛇种,一次毒液就可以杀死20万只老鼠,细鳞太攀蛇受到惊吓时会将前半身成S型挺立起来,攻击速度极快,是世界上攻击速度最快的蛇。

贝尔彻海蛇,大多生活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阿什莫尔群岛的暗礁中,全球毒性最强的蛇类,几毫克毒液就能杀死1000人,不过好在这种蛇性情颇为温和,除非受到强烈的敌意才会进行攻击。

澳大利亚中部的内陆太攀蛇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毒的毒蛇之一。被这种蛇咬伤一次便具有足够的杀伤力,一只蛇的毒液可足够毒死100个成年人。咬伤后如果不进行治疗,最快在半小时后就会毙命。内陆太攀蛇是一种速度极快敏捷的蛇,能够以极高的准确度攻击任何物种。但它们大多都生活在澳大利亚偏远地区,一般不会轻易攻击人类,除非感到自己受到威胁。

内陆太攀蛇,以前叫做内陆盾尖吻蛇,学名细鳞太攀蛇,它还有沙漠猛蛇、内陆泰攀蛇、内陆泰潘蛇、凶猛太攀蛇、大斑蛇等别名。 内陆太攀蛇的形体比普通太攀蛇要小,成蛇也仅为2米左右(合6.5英尺),内陆太攀蛇的头部扁平,略尖,眼睛相对较大。内陆太攀蛇有灰色到黄褐色的鳞片,这些鳞片有时会镶有细黑边。躯干部为褐色或橄榄绿色,腹部为黄白色,而头部则为黑色或有黑色斑纹,毒牙长7.0—13.0毫米。

内陆太攀蛇在捕食或受到惊扰时会将前半身成S形挺立起来,攻击速度极快,几乎快到人眼无法看得见,是世界上攻击速度最快的毒蛇,往往猎物还没来得及反应,已被它的毒牙连续咬了二三下。当它采取防御姿势时,身体会抬离地面。这种蛇与其他蛇不同,一般的蛇攻击时都会咬着猎物不放,而将毒液注入,但太攀蛇只要咬一口就能将毒液注入,所以太攀蛇会先咬一口,就会立即后退看看情况如何,等到猎物倒下太攀蛇就会上前将其吃掉。研究学者说它是连续攻击速度最快的蛇,是因为曾经有人类被这种蛇咬了之后,那人说被咬了一口,但实际观察时,看见已被咬了3-4口。被太攀蛇咬到后,所出现的徵状亦有别於其他蛇,被它咬到后,你的血液并不会凝固,但你的七孔会些微出血,再过一会后你会看见四周的事物出现重叠影像,之后你全身的机能会慢慢停顿,导致瘫痪窒息而死。当你被太攀蛇咬到后,若几分钟内没注射到太攀蛇抗毒血清及得到适当治疗的话,那就必死无疑了。

开始说是海蛇最毒,但对人类威胁不大,海蛇体形大,性格极其温顺,见到人,他们就先跑啦!应该和大金毛对人一样,真挺好!

世界上最毒的蛇应该是内陆太攀蛇,而非广为流传的杜氏剑尾海蛇。内陆太攀蛇的半数致死量为0.01mg/kg,其毒性相当于杜氏剑尾海蛇的4倍,银环蛇的10倍,眼镜王蛇的100倍。内陆太攀蛇的毒性极强,其毒液一次性可致死超过100位成年人。

细鳞太攀蛇是陆地上最毒的蛇,它的毒液的半数致死量只有0.0021亳克/千克,但排毒量达125亳克,是眼镜王蛇的20倍。它一次排的毒能在24小时内毒死20吨的猎物,相当于100个成年人或2头大象。它杀死2名成年人仅需1亳克的毒液。它分布在澳大利亚中部的维多利亚沙漠及附近。

海洋中最毒的海蛇是贝尔彻海蛇(眼镜蛇科),它生活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近海暗礁周围。它的毒性稳定,经一百摄氏度,5分钟处理后仍有毒性,在酸、碱环境下也同样稳定。

陆地上最毒的是澳大利亚的内陆太攀蛇,海里最毒的是裂须海蛇

太攀蛇的毒性是眼睛王蛇的200倍

海蛇就是目前世界上最毒的蛇类,也是动物世界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动物,海蛇的种类有很多种比如裂须海蛇、钩嘴海蛇、贝氏海蛇等等,它们都是具有超强的毒性,就拿钩嘴海蛇来说,它的毒性就是眼镜蛇的两倍有余,是氰化钠毒性的80倍,能够与之相媲美的毒蛇只有被称为“毒蛇之王”的内陆太攀蛇了,两者的毒性是相差无几的,并列称之为世界上最毒的蛇。

哪些动物可以称为“万毒之祖”?有何依据?

印度尼西亚的斯摩格巨蜥。这种动物污秽至极,奇臭无比;它的“强力武器”不是毒液,而是病菌;善攻击猎物,而且自信满满。这种动物体长达6米,奔跑速度极快。被它撕咬的猎物,甚至野牛无一生还。该动物向鬼魅一样,潜伏于草丛之中,一野牛路过,该动物张开鳄鱼般巨牙,龌龊无比的吐信,突然闪电式攻击咬中;野牛惊慌逃遁。该动物顺着气味,悠悠哉哉的跟踪……被撕咬的野牛,其伤口沾满了该动物牙齿、吐信几百种病菌,迅速通过血液感染、繁衍、扩散,倒下;该动物怡然自得的体验“大餐”。这就是万毒之王,斯摩格巨蜥。

个人认为万毒之王应属毒蛇与毒蝎子。

我们常比喻某坏人比喻毒蛇与毒蝎,可见它们的毒素是何等可怕!谢谢!

在神话传说中,有一种虫子叫做“蛊虫”,在很多影视剧中,蛊虫被刻画的非常毒,能够传播很多疾病。但实际上,在真实的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一种东西类似蛊虫的生物,它就是“蝙蝠”。

蝙蝠

蝙蝠之所以非常毒,其实和它们的飞行能力有关。

在我们的认识里,鸟类之所以会飞翔,是因为鸟类有翅膀,但如果我们按照鸟类的翅膀比例、大小等为自己修建一个翅膀,却无法像鸟类一样飞向天空。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 鸟类在使用翅膀飞行时,消耗的能量是地面行走的三倍, 也就是说我们想要飞到天空,除了有翅膀还不行,还要提高自身的能量生产水平。

动物在生产能量时,需要依赖酶帮忙提高生产能量的效率,而酶只有在合适的温度下才能够进行,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动物生产能量的能力受限。比如:蛇属于变温动物,当外界温度降低时,它们会冬眠。

蝙蝠和人类一样,属于恒温生物,所以无论外界温度怎么变化,蝙蝠都能够转换出足够的能量用于飞向。

蝙蝠和人类不一样的是两者的体温, 人类的体温保持在36摄氏度-37摄氏度之间,如果人类体温过高,此时将会导致人体细胞受高温影响而损坏, 如果人类长时间保持在40℃的体温,那么人体很可能会因此而死亡。

但是蝙蝠却可以在体温40℃长期存活。这是因为蝙蝠体内具有修复基因的能力,它们可以将被高温损害的基因修复好,再加上它们的体细胞具有远超常人的分裂次数,使得它们已经适应了高烧能力。

而且,高温体温还给它们带来了一个好处,那就是酶催化能量反应的速度大大提高了,所以它们的新陈代谢非常快,能够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的能量(前提是有足够的食物),这些能量确保了它们能够飞上天空。

蝙蝠与病毒

虽然蝙蝠的高温能够帮助它们飞行,但它们的高温也为病毒提供了一个长期稳定的宿主。

病毒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它们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时才能呈现出生物的一面,在细胞外面则呈现出非生物的一面。

当病毒入侵蝙蝠的身体时,此时蝙蝠的免疫系统并不会激烈地与病毒发生争斗,而是温和地消灭它们。 再加上蝙蝠自身体温较高,而较高的体温会抑制病毒的分类,所以病毒在蝙蝠体内既不能大肆繁殖,但蝙蝠的免疫系统也不能将它们完全消灭。

于是,蝙蝠体内的病毒数量维持在较少的范围内,不会让蝙蝠致病,但会让蝙蝠成为病毒携带者。

我们知道,蝙蝠属于大型群居动物,在一个大型洞穴中,可能生活着上千万只蝙蝠, 这些蝙蝠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它们身上的病毒也发生了交流 ,所以在1只蝙蝠的个体上,我们能发现非常多的病毒,有时多达上百种。由于蝙蝠自身不发病,所以蝙蝠成为了病毒的自然宿主。

虽然蝙蝠会飞,但 蝙蝠属于哺乳动物,这意味着和人类的亲缘关系较近,而病毒在宿主之间传播时,能够较为容易突破物种之间的屏障,使得它们能够从蝙蝠身上感染到其他动物。

比如:蝙蝠身上携带的狂犬病毒,经过演化之后称为了能够感染人类的狂犬病。除此之外,人类 历史 上许多大型传染病几乎都是它们所携带的。比如: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sars病毒,新冠病毒等。这些病毒原本在蝙蝠身上携带,但由于病毒的进化,再加上人类与动物的接触,使得这些病毒突破物种屏障,感染了人类。

其实蝙蝠身上还携带了许多未知的新型病毒,只不过这些新型病毒还没突破物种屏障,所以暂时威胁不到我们。这里多说一句, 并不是蝙蝠身上的每一种病毒都会感染人类,只有极其少的一部分病毒才能够突破物种屏障感染人类。

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科学家们在监视蝙蝠身上的病毒,但却无法预计下一次感染人类的病毒究竟是哪一种。

总结

由于蝙蝠身上携带了非常多的病毒,而且这些病毒有可能会突破物种屏障感染其他哺乳动物,因此对于哺乳动物而言,蝙蝠就是万毒之祖。

但对于其他物种而言,蝙蝠身上的病毒很难感染它们,比如:鸟类。这是因为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越不容易传播病毒。所以对于其他生物而言,它们也有自己领域内的万毒之祖。

对于这个“万毒之祖”如何理解?在武侠小说里面,敢以“祖”为号的,要么是一派宗师,要么是顶尖高手,所以这个“万毒之祖”可以理解为最早的有毒动物和毒性最强的动物。

最早的有毒动物

最早的有毒动物是牙形虫,外形类似海鳗,但只有5厘米长,出现在约5亿年前,约在2亿年前灭绝,它的牙齿比人类的头发丝还细,却是最锋利的牙齿之一 。将它的牙齿和已灭绝的和现存的有毒动物进行对比发现,它用来释放毒液的是一种类似沟槽的结构,毒素是一种类似河豚毒素一般的神经毒素。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产生疑问:灭绝2亿年的东西,是这么知道它有毒的呢?

牙形虫拥有特殊的牙形刺,古生物学家仔细研究这种牙形刺,并将其与灭绝和现存的有毒的五的牙齿进行对比,得出牙形虫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毒动物的猜测,并利用更多的化石对这种猜测加以证实。

毒性最强的动物

关于谁是最毒动物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候选者主要有三个——内陆太攀蛇、箭毒蛙、箱型水母。

内陆太攀蛇是目前公认的最毒蛇,至于很多人认为海蛇更毒,那是之前论文搞错了,把贝尔彻海蛇弄成了最毒蛇,但后来证实它的毒性比不上内陆太攀蛇。通过LD50测试得出内陆太攀蛇的毒性为毒蛇之最,钩鼻海蛇排第五。另外,黄腹海蛇、杜氏剑尾海蛇、棘眦海蛇、橄榄海蛇的LD50值都很低(LD50越小,毒性越强),综合来看还是内陆太攀蛇还是最毒的蛇。

但在现存最毒动物的选拔上面,箱水母和黄金箭毒蛙呼声更高,目前来看,是黄金箭毒蛙夺魁了。

单论对小白鼠的皮下注射LD50值。

内陆太攀蛇是0.025mg/kg,极端0.014mg/kg。

黄金箭毒蛙最低致死量0.002mg/kg,比河豚毒素强五倍以上,河豚毒素提纯之后皮下注射LD50值为0.0125mg/kg。但黄金箭毒蛙毒素当中的某种物质提纯之后最低致死量只需0.00001-0.00002mg/kg,甩开其他有毒动物一大截。

箭毒蛙通过进食某些昆虫积累毒素,毒素散布在皮肤上,相当于“护体毒药”,敢打它主意的动物会付出死亡的代价。黄金箭毒蛙的毒素尤为猛烈,拿手去触碰就有中毒的可能,但圈养的箭毒蛙毒性会小很多。

如果与病毒,魔兽之类相比,我个人感觉可能跑题后,还是认定喜怒无常,奸诈的人类中的极品人种才是万毒之恶。任何朝代,古国以来不缺乏的物种。万年之中,前后里仍然存在,产生中。

根本没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个问题!

非洲原始森林中的树蛙可称得上万毒之祖,它不大,身上的毒液可毒死五头牛。

很多动物都进化成了有毒动物,方便捕食,如蛇,蝎子等。

也有一些动物携带大量病毒,例如蝙蝠、老鼠等。

可是他们都不配称为“祖”

--------------------------------------------------------

目前人类发现的,最早的有毒动物是牙形虫。

近期古生物学家认为牙形虫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毒动物。它类似于鳗鱼,这种无颚海洋脊椎动物生活在5亿年前,它们在大约2亿年前灭绝。牙形虫与其他灭绝和现存有毒物种的牙齿化石进行对比,古生物学家仔细地研究了它释放毒液的类似沟槽结构,这是一种像河豚毒素一样的特殊神经毒素。具有类似河豚毒素的动物还包括:箭虫、吹气鱼、翻车鱼、蓝环章鱼、粗皮蝾螈、箭猪和扳机鱼。

眼镜蛇,蟒蛇等动物

毒蛇猛兽有哪些

1.内陆太攀蛇

2.杜氏剑尾海蛇

3.东部拟眼镜蛇

4.长吻海蛇

5.棘头海蛇

6.沿海太攀蛇

7.银环蛇

8.黑环海蛇

9.钩鼻海蛇

10.黑虎蛇

至于被万众吹捧的贝氏海蛇为什么没有上榜,下面这张图给出了说明。大概说的是,最先出版的一本科普教材把钩鼻海蛇的静脉注射致死量最高值和其他蛇的皮下注射数据对比,得出钩鼻海蛇最毒的结论。之后传着传着就传成贝氏海蛇最毒了(什么鬼?)贝氏海蛇实际肌肉注射ld50为0.24mg/kg,和上述毒蛇差的还远。

钩鼻海蛇的介绍

钩鼻海蛇(学名:Enhydrina schistosa),亦称裂颏海蛇,是蛇亚目海蛇科裂颏海蛇属下的一种有毒海蛇,是海洋里第二毒的蛇。

钩鼻海蛇和贝尔彻海蛇哪个更毒

钩鼻海蛇是有毒海蛇,但并不具强烈侵略性,即使被渔夫挟持亦不会害怕,不过一般而言渔人看到钩鼻海蛇都会立刻将其抛回大海中.目前世界上约有700种蛇有毒,而最毒的蛇是贝尔彻海蛇,它的毒性比任何陆地蛇大许多倍。陆地上最毒的蛇是澳大利亚西部的长1.3米的小型蛇,一条蛇的毒液能毒死25万只老鼠,其毒性是眼镜王蛇的200倍。它生活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阿什莫尔群岛的暗礁周围。

这就证明了贝尔彻海蛇比钩鼻海蛇的毒性强啊,这就是科学的验啊!

别没完没了的 事实证明贝尔彻海蛇毒性就是比钩鼻海蛇强啊

标签: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