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光电效应方程(光电效应的三个公式)

光电效应方程(光电效应的三个公式)

admin 2024-09-19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文目录一览:

光电效应的4个公式是什么?

光电效应共有三个公式,分别是:光子能量:E=hv;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v-Wo;截止电压:Ek=eUc。

光子能量:E表示光子能量h表示普朗克常量,v为入射光频率。这个方程是爱因斯坦,提出工是不允许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管子能量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表示。每一份光子能量跟它的频率成正比。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h表示普兰克常量,v表示入射光的频率,W0表示逸出功,这个方程求的是Ek表示动能最大的光电子所具有的能量。用入射光子能量减去逸出功等于光电子出来的正能量。

截止电压: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实验,光电子出来会进入电路中,当外电路电压调到一定值的时候电子就进不了电路中。那么此时电子走到负极所做的功。刚好就等于电子出来的动能。Ek表示光电子出来的动能。e表示电子的电荷量,Uc表示截止的电压。

光电效应 :

是指光束照射物体时会使其发射出电子的物理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1887年,德国物理学者海因里希·赫兹发现,紫外线照射到金属电极上,可以帮助产生电火花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发表论文《关于光产生和转变的一个启发性观点》,给出了光电效应实验数据的理论解释。

爱因斯坦主张,光的能量并非均匀分布,而是负载于离散的光量子(光子),而这光子的能量和其所组成的光的频率有关。这个突破性的理论不但能够解释光电效应,也推动了量子力学的诞生。

由于“他对理论物理学的成就,特别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爱因斯坦获颁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光电效应三个方程

光电效应三个方程是E=hv、Ek=hv-W0、Ek=eUc。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而神奇的现象。在高于某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吸收能量后逸出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

光电现象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而正确的解释为爱因斯坦所提出。科学家们在研究光电效应的过程中,物理学者对光子的量子性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对波粒二象性概念的提出有重大影响。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赫兹于1887年发现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第一个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金属表面在光辐照作用下发射电子的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光波长小于某一临界值时方能发射电子,即极限波长,对应的光的频率叫做极限频率。

爱因斯坦方程:hν=(1/2)mv^2+I+W

式中(1/2)mv^2是脱出物体的光电子的初动能。金属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这是金属的特征,因而对于金属来说,I项可以略去,爱因斯坦方程成为 hυ=(1/2)mv^2+W 假如hυW,电子就不能脱出金属的表面。对于一定的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最小光频率(极限频率) u0。由 hυ0=W确定。相应的极限波长为λ0=C/υ0=hc/W。 发光强度增加使照射到物体上的光子的数量增加,因而发射的光电子数和照射光的强度成正比。算式在以爱因斯坦方式量化分析光电效应时使用以下算式: 光子能量= 移出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被发射的电子的动能代数形式: hf=φ+Em φ=hf0 Em=(1/2)mv^2 其中 h是普朗克常数,h = 6.63 ×10^-34 J·s, f是入射光子的频率,φ是功函数,从原子键结中移出一个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f0是光电效应发生的阀值频率,Em是被射出的电子的最大动能, m是被发射电子的静止质量, v是被发射电子的速度

光电效应方程

光电效应方程

光电效应方程是爱因斯坦推广的一个光学方程,光电效应中,金属中的电子在飞出金属表面时要克服原子核对它的吸引而做功。某种金属中的不同电子,脱离这种金属所需的功不一样,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的功的最小值,叫做这种金属的逸出功。

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光子光子的能量,跟它的频率成正比及E=hv中的h叫做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

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hν 大于逸出功W0,那么有些光电子在脱离金属表面后还有剩余的能量,也就是说有些光电子具有一定的动能。因为不同的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需的功不一样,所以它们就吸收了光子的能量并从这种金属逸出之后剩余的动能也不一样。由于逸出功W0指从原子键结中移出一个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所以如果用Ek 表示动能最大的光电子所具有的动能,那么就有下面的关系式

(其中,h 表示普朗克常量,ν 表示入射光的频率),这个关系式通常叫做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即:光子能量 = 移出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逸出功) + 被发射的电子的动能。

当光子能量等于逸出功时,电子动能为零。虽然电子会逸出但会停留在金属表面。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是什么?

光电效应方程是爱因斯坦推广的一个光学方程。

光电效应中,金属中的电子在飞出金属表面时要克服原子核对它的吸引而做功。某种金属中的不同电子,脱离这种金属所需的功不一样,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的功的最小值,叫做这种逃逸原子核表面所做的功叫逸出功。

1905年,爱因斯坦把普朗克的量子化概念进一步推广。他指出:不仅黑体和辐射场的能量交换是量子化的,而且辐射场本身就是由不连续的光量子组成,每一个光量子的与辐射场频率之间满足ε=hν,即它的能量只与光量子的频率有关,而与强度(振幅)无关。

光生伏特效应:

一般光生电压不会超过Vg=Eg/e,但某些薄膜型半导体被强白光照射会出现比Vg高的多的光生电压,称反常光生伏特效应(已观察到5000V的光生电压)。

70年代又发现光铁电体的反常光生伏特效应(APV)可产生1000V到100000V的电压,且只出现于晶体自发极化方向上,光生电压:V=(Jc/(σD+△σl))l。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光电效应方程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是什么?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是hv=W0+Ek。

光电效应方程是爱因斯坦推广的一个光学方程。光电效应中,金属中的电子在飞出金属表面时要克服原子核对它的吸引而做功。

某种金属中的不同电子,脱离这种金属所需的功不一样,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的功的最小值,叫做这种逃逸原子核表面所做的功叫逸出功。

主要内容

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后,可能向各个方向运动,有的向金属内部运动,有的向外运动,由于路程不同,电子逃逸出来时损失的能量不同,因而它们离开金属表面时的初动能不同。

只有直接从金属表面飞出来的电子的初动能最大,这时光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所做的功叫这种金属的逸出功。逸出功与金属材料有关。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