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问答 » 龙灯制作(龙灯制作材料)

龙灯制作(龙灯制作材料)

星慧 2024-09-25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文目录一览:

龙灯的制作有什么特色?

龙灯的制作精致,用篾扎成形,表面再用各色纸糊贴出一些瑶族花边、花纹图案。

每个龙珠、龙身灯,都制扎有8个风耳,舞动起来能自行转动,灵活、轻巧。每个灯内还可以点燃灯火,夜间舞动时,龙灯迎风转动,人走灯移,五彩缤纷,宛如游龙,别具特色。

舞龙灯的道具制作

“龙灯”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龙头、龙尾的主要制作材料是竹、木、纸、布等,龙头的制作,有的用纸制龙头,有的用竹编织龙头。纸制龙头是先制一龙头模具,将麻纸一面刷上浆糊,裱糊在模具上,这样裱纸十多层,待干后,割开纸层取掉模具,然后再贴合。最后用颜色彩绘,用麻儿和铁丝制作龙须,眼睛有的制作火眼,有的只装龙眼。龙头还有的用竹子和铁丝编织的,外皮用沙布包出来,装上眼睛和龙须。龙尾也是用同样的办法制作。龙身是用竹皮和铁丝制作,将竹皮制成圆圈,每个圆圈绑一根4尺多长的舞棒,然后用布全面包起来,上面彩绘上龙麟。龙的颜色大体有青龙、黄龙、金龙、乌龙等色,身长也不等,平年12节,闰年13节,这一民间传下来的规矩,人们一直遵循着。龙身的每节距约5尺左右,每节龙身上装置灯的叫龙灯(即舞龙灯),没有装置灯的龙叫舞龙。龙的装饰特别讲究,有较高的工艺艺术要求。龙灯的道具不用自己做了,龙头,龙身、龙尾商店里都可买到,它的制作工艺比自己做的要精致美观。

舞龙人和耍龙人的身着打扮,一般都是头扎彩布,身着绸缎彩衣服饰,脚穿薄底武生快靴。衣服的颜色有红色、黑色、蓝色等。

花灯怎么做?需要哪些材料?

花灯制作需要的材料有:纸灯笼、铁丝架、彩纸、剪刀、胶水、小彩灯、中国结和挑杆。

制作方法如下:

1、做灯罩

把事先准备好的纸灯笼撑开,插入铁丝架,把灯笼里的圆环勾在铁丝架两端的卡扣处。

2、剪彩纸

选一种自己喜欢颜色的彩纸,剪成统一大小的圆形备用。

3、贴彩纸

把圆形彩纸沿灯笼下沿一圈一圈粘贴到灯笼的中部后,把灯笼翻转过来继续向上粘贴,直至粘满整个圆形彩纸。

4、装彩灯

把小彩灯固定在铁丝架上,拴好中国结。最后,安装挑杆,一个炫酷的灯笼就做好了。

1、花灯种类繁多,如下列举几个:有龙灯、宫灯、纱灯、花蓝灯、龙凤灯、棱角灯、树地灯、礼花灯、蘑菇灯等,形状有圆形、正方形、圆柱形、多角形等。

2、龙灯,亦称“舞龙”,是中国民间灯饰和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的很多地方。龙灯前有龙首,身体中间节数不等,但一般为单数,每节下面有一根棍子以便撑举。每节内燃蜡烛的就称为“龙灯”,不燃蜡烛的称为“布龙”。

3、宫灯,是中国驰名世界的特种手工花灯艺品。宫灯因多为皇宫和官府制作和使用,故有此名。现存最早的宫灯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朝宫灯。宫灯的制作十分复杂,主要用雕木、雕竹、镂铜作骨架,然后镶上纱绢、玻璃或牛角片,上面彩绘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种吉祥喜庆的题材。

舞龙是用什么做成的

舞龙材料有:铁皮(或塑料片)、铁线、木板、竹或木棍 (用藤棍甩动效果更佳)、粗棉绳等材料制作而成的。

舞龙道具包含龙珠、龙头、龙身( 包括骨架及龙衣 )、龙尾暨龙旗、锣、鼓、钹等。

扎龙的工作必须分别设计、选购材质、结扎、糊面、油漆、装饰再加以组合。

龙的制作

1、龙珠的制作

1)将宽一公分铁皮(或塑料片)长为75.36公分,圈成一个直径廿四公分的铁圈。

2)在铁圈选一直径两端打孔,用粗铁丝穿过,并在两端加二公分长小管。

3)将穿过铁圈的粗铁丝向下弯成一直径为三十公分的半圆圈,剩余部份固定于长105公分的竹(木)棍上,并在竹(木)棍上油漆。

4)用宽一公分、厚约 0.一公分的竹蔑四或六条,分别穿过粗铁丝,交叉扎在铁圈上;成一个个竹圈,圈与国距离要相等,使成为一个球型。 将红布剪成弧状若干块,用树脂黏贴于龙珠骨架上,使成为一个红色圆球。

5)在龙珠两旁挂上彩带(可设计多样化),即告完成。 亦可结合现代球型塑料来制作,更为快速方便。

2、龙头的制作

1)用长三十公分、宽九公分、厚一公分的木板两块,每块中间凿一直径约三公分大小的圆孔(其中一块不要穿透);

2)另取长八公分、宽九公分、厚一公分的木板两块,四块木板钉成一长方形,再将长105公分、三公分直径之竹或木棍 (用藤棍甩动效果更佳)穿过底下木板,用树脂及铁丝、铁钉固定(务必扎紧,因为龙头活动量大,易松脱)。

用厚0.五公分塑料网,长三十公分、宽94.2公分围绕在矩形木板四周,并予固定(可用铁丝密密扎紧)。

3)用宽0.五公分的竹蔑一支,穿过塑料网弯成圆筒前方中央处结扎,隆起高度约为二十公分为龙额,竹蔑后端斜向后方,用细铁丝及树脂固定于塑料网弯成圆筒中央后方处结扎;另取两支竹蔑,扎在前述竹蔑的两旁,并用细竹蔑细铁丝横扎成头部,再用塑料网覆盖。

4)龙角(如图)可用粗铁丝,交叉扎在龙头上;龙鼻用细铁丝隆扎高为十公分,并在两侧各留一长铁丝,以为上卷之龙须。

5)用铁丝或塑料网扎成龙耳状,计两片、扎在龙头两侧,并上漆(视金龙、青龙、火龙而上色),并用金银漆装饰图案。

6)在龙头骨架上糊上白布并上漆(视金龙、青龙、火龙而上色),并用金银漆装饰图案,嘴里漆成红色水纹状,龙角和龙头为不同颜色。

7)用直径五公分小塑料圆球对剖,漆成黑色为龙的眼(亦可用手电筒),白布剪成眶比眼大些),用红布剪成眉,鼻孔用黑色布剪成。

8)用厚一公分瓦楞纸剪龙齿(尖齿上下四支、门齿上下两排、漆成白色,如图)及长三十五公分、宽十二公分瓦楞纸剪成舌形(漆成红色),分别置于龙嘴。

9)用长五0公分红色塑料绳若干条,对折系在一铁丝上,再用铁刷,刷开

成为细丝以为龙须,最后绑在龙的下颚上。 最后用透明喷漆全部喷洒一次。

3、龙身的制作

1)用长三十公分、宽九公分、厚一公分的木板两块,每块中间凿一直径约三公分大小的圆孔(其中一块不要穿透),另取长八公分、宽九公分、厚一公分的木板两块,四块木板钉成一长方形,再将长105公分、三公分直径之竹或木棍(用藤棍、甩动效果更佳),穿过底下木板,用树脂及铁丝、铁钉固定(务必扎紧,因为龙身转折跃动大,易松脱),共十二支( 多余则备用 )。

2)用厚0.五公分塑料网,长三十公分、宽94.2公分围绕在矩形木板四周,并予固定(可用铁丝密密扎紧)。将此塑料圆筒两端用胶布包扎,以免凸出部份划破龙衣。

3)扎竹(藤)圈直径为三十公分,共八十个(多余则备用)。

4)竹圈与竹圈相距三十公分(每节六个)用尼龙绳四条打结相连,扎在塑料圈上,并予以固定。

5)准备两条粗棉绳各长为三十公尺,分别穿过龙身支架上下端内部,并以固定,以为龙筋。

4、龙衣的制作

1)用宽一公尺、长二十二公尺之自布,在布宽的两边各缝起一公分,并在两边每隔三十公分处,缝上一布带(长约十五公分),做为固定龙衣之用。

2)用红布(绒)剪成三角形,缝成龙的脊背。

3)在龙衣上绘龙鳞(或刻龙鳞橡皮章、沾油墨压印)及肚纹(每隔五公分绘宽一公分红线。

4)龙衣上亦可缝圆型亮片,以增加光泽,在阳光下闪烁亮丽。

5、龙尾的制作

1)用长三十公分、宽九公分、厚一公分的木板两块,每块中间凿一直径约三公分大小的圆孔(其中一块不要穿透),另取长八公分、宽九公分、厚一公分的木板两块,四块木板钉成一长方形,再将长105公分、三公分直径之竹或木棍(用藤棍甩动效果更佳),穿过底下木板,用树脂及铁丝、铁钉固定(务必扎紧,因为龙尾活动量大,易松脱 )。

2)用厚0.五公分塑料网,长三十公分、宽94.2公分围绕在矩形木板四周,并予固定(可用铁丝密密扎紧)。

3)用宽0.八公分之竹蔑一支,扎成直径二十三公分之圆圈一个,并结扎在木板中央靠边部份,另取相同竹蔑长150公分,延着前述圆扎成尾状,并固定于木板中央靠边部份。

4)用长短不一的细竹蔑八支,扎连在尾上,再用大小不同的竹(或塑料网)圈十四个,依次扎好,使成尾型,用树脂及细铁丝确实固定,尾端卷起于右边。

5)用铁丝(或塑料网)扎成三角形龙脊并贴红布。龙尾糊上白布并上漆,再画鳞片(绘时愈靠龙尾龙鳞要愈小),即告完成。

做灯花的方法

手工做灯笼的方法一、

准备材料:红、白宣纸若干、蜡烛、灯泡、竹枝或竹签、剪刀、浆糊或胶水。

1、制作骨架

灯笼比较简单的形状一般是圆柱体或立方体,所以我们可以选用比较好弯曲的竹枝或竹皮来搭成一个框架,衔接的地方再用细线绑紧。如果不好找竹枝,那么也可以用细长条状的硬纸板和烧烤用的竹签来代替,但是结实程度和柔韧性就没有那么好了,但是对于我们摆在室内来说还是不错的。

2、制作灯身

我们到文具店去买几张白色和红色的宣纸或者洒金宣纸,再将宣纸裁成符合灯笼骨架的长度和宽度,灯笼的图案可以自己来设计,可以写字、画画,甚至剪纸,这样制作出来的灯笼才是的。糊好宣纸之后,再在窄条的仿绫纸上下镶边,这样会让灯笼看起来更加的雅致,比较像古时候的宫灯。如果你不擅长画画,那么就可以用一张薄纸在字帖上面描下你想要的字样,然后再将这张薄纸和红色的宣纸重叠在一起,用刀片再将字迹刮掉,拿掉薄纸后,红色的宣纸上面就会出现镂空的字迹,再用白色的宣纸做灯身,红色的宣纸糊在里面,当烛光或灯光从镂空的地方映射出来的时候,效果会非常的漂亮哦。

3、制作光源

如果你的灯笼是打算放在室内的话,那么只需要在灯笼里面点一根普通的蜡烛,如果你想要将制作的灯笼提出去的话,那么用灯泡和电池做一个简单的电路。虽然这个灯笼没有外面卖的灯笼那样的精致,但是自己手工制作的灯笼,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哦。

洛阳的民间工艺有哪些?

洛阳民间工艺品:“帝王”龙灯洛阳龙灯始于汉代,当时表演共分赤、黑、青、白、黄“五色龙”。目前洛阳老城的“南关龙”在我国舞龙中唯一挂白胡子,以纪念赵匡胤作为“真龙天子”在洛阳出生时火光冲天的奇异天象。而东关的“巨龙”长50余米,点燃特制蜡烛,既不熄灭也不会烧着龙身,在夜色和人海中游动腾飞。洛阳的龙灯的龙灯虽然不长,仅有八节,一节头,一节尾,六节龙身。但每节都得用红绸布连起来,这样才能使总长度达到10米有余。制作龙灯的材料是竹篾和木棍,龙唇上飘着一些用苎麻做的龙须。如此龙灯模样,若白天展示,恐怕没什么看头,妙的是舞龙灯的时间大都在晚间。龙灯内置烛火,龙就有了魂魄,变活了!舞动起来,形象逼真。书上说,有的地方是用油纸卷作为点灯之物。油纸卷制作起来颇费工夫,先用草纸搓成手指大小,一尺多长,对折一下绞成麻花状,然后放到滚油中炸。炸的火候须掌握好,嫩了不耐烧,老了火焰小,易被风吹灭。这种事情得让巧手姑娘和麻利媳妇来做。在舞灯的前一天,她们就聚在一块儿,裁纸的裁纸,搓花的搓花,烧火的烧火,炸油纸的炸油纸,忙得不亦乐乎。洛阳的龙灯,与外地龙灯有很大区别,就是以纸代布。你想想,龙体内有火,用布尚且怕火给烧了,用纸岂不更加危险?但洛阳人就是这么敢于冒险,这也正是洛阳龙灯的骄人之处。话说宋代以前,洛阳东关一带的百姓擅长做纸花,生意很兴隆。五代末期,做纸花的商人把纸花运往开封及外省大城市出卖。结果他们到外面一看,人家都会玩龙灯,就跟人家学,先学会了制龙灯。外地龙灯的龙鳞都是用布制的,东关人琢磨,咱会做纸花,何不以纸代布来个创新?于是洛阳制造出来的龙灯就很酷,与谁的都不一样,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洛阳龙灯表演,分为多路,但以南关龙灯和火烧街龙灯最有特点。尤其是火烧街龙灯,因与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有关,沾着龙气,所以远近闻名,每每出动,观者如云。宋太祖赵匡胤出生在东关夹马营八孔窑。传说他出生的时候,夜半红光映天,远远望去好像大火燃烧。宋朝建立后,就把夹马营改名为火烧街。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也出生在这里,他接班登基之后,又将火烧街改为双龙巷。后来宋人在双龙巷建太祖庙,龙灯也从原来的独龙独舞,改为双龙齐舞。只是这两条龙灯,也是有区别的。一条为火龙,通身红色,卷尾,象征宋太祖赵匡胤;一条为青龙,扫帚尾,象征宋太宗赵光义。两条龙灯同时上街舞动,一前一后,蜿蜒而行,彼此呼应,十分壮观。据《洛阳市志》记载:解放前,火烧街龙灯社设在太祖庙内,“社首”多由地保绅士担任,每年元宵节、城隍节、寒食节,龙灯都要按时出来表演。表演时,排鼓震天,鞭炮齐鸣,场面上有梢子棍百余条,火弹开路,威风凛凛,气势非常。舞龙者共有9人,龙头重达40多公斤,由一位大力士充任;龙尾更重,大约60公斤。记者曾看过两次舞龙灯,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元宵之夜。记得一次是在市政府门前广场,两条龙灯依次跃入观众围起的“舞池”,顿时鞭炮阵阵,鼓声隆隆,还隐约听到指挥者的哨子声。随着哨声,龙灯上下翻飞,一节起,一节落 ,一节仰,一节俯,如蛟龙出海,摇头摆尾,尽情遨游。不一会儿,忽听哨声急,眼见舞姿变,只见领队的把扎有引珠的木杆齐腰一横,固定在一个地方转起圈来,龙灯便以他为中心疾疾旋转。引珠越转越快,龙头咬住不放,龙身龙尾紧跟其后,风驰电掣,虎虎生风,直舞得灯火一节一节地熄灭,转眼间天昏地暗,舞龙人个个气喘吁吁。我看那玩龙尾的人最辛苦,他在外围,跑的路线是龙头的几倍,没有百米赛跑的速度是不能跟上的,一场下来,即使是“飞毛腿”也要找人替换了。原来,舞龙头和舞龙尾的,非得有A角、B角不中,这大概与剧团演戏差不多,主角的唱段多,太累人,得有A、B角替换才行。据说舞龙头龙尾的人,如果舞得好,子嗣旺,多子多福,而且运气特别好,所以小伙子们都争着舞龙头龙尾,要到最艰苦的岗位上锻炼自己。也难怪,都是“龙的传人”嘛!龙的形象,既威严又灵动,被视为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物。人们争相舞龙,抒发自己对龙的崇拜,也在情理之中。至于说舞得好就能多子多福,不过是勉励后生们都来挑大梁,为龙灯社出力效劳罢了。过了正月十四、十五两天,大部分龙灯已被连日的爆竹烧破了,有的看上去已是“体无完肤”了,只剩下竹篾骨架。到了正月十六这天,有的地方还要举行回龙仪式,这是灯节的尾声,场面狂热,直到深夜回到寺庙,才算完事。其时,龙身已不堪用,除龙头之外,予以焚烧,送龙上天。龙头则高置寺庙的大梁之上,准备明年再用。民间工艺--洛阳唐三彩、洛阳布老虎、

标签: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