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问答 » 王阳明(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王阳明心学)

星慧 2024-02-29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文目录一览:

王阳明著作有哪些?

王阳明著作有《大学问》、《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作品收录于《明史》、《古文观止》。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咐扒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衡森昌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生而不凡

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王守仁天生有特殊的气质。他的母亲怀孕十四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春磨”。

王阳明简介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橘码闭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扩展资料:

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模仔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

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圆裂”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

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阳明

历史上的王阳明是个怎样的人?他都有哪些成就呢?

王阳明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是集陆王心学的大成者。其主要的成就便是将学术思想传播到了东南亚朝鲜半岛以及日本等地。明朝时期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堪称“完人”的著名人物,他就是王阳明。不仅他的思想被后人兆好称为“明阳理学”,而且王阳明在军事方面也有过人的,才能评定了许多的战乱,而且打了很多以少胜多的漂亮仗。

一、王明阳的身世与生平

王阳明原名为王守仁,因曾经居住过阳明洞,所以自己便取名为阳明子。后世也称他为阳明先生。王阳明出生于富贵之家,其父便是当代的历部尚书。而颇具神话传说色彩的说法,也从侧面印证了此人的不凡。而从小身世卓越使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3岁时便显现出了与同龄孩子所不同的认知与见解,20岁时第一次参加乡试就中了举人,后来更是多计频施多措并举,仅用时35天就平定了一场大型的叛乱。而后更是聪明的选择了明哲保身,退出人们的视线。

二、王阳明的主要成就

王阳明提出了读书先立志的理念,表示要读书学习就要先有远大的志向否则便如无根之树站立不稳。而且提出了要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及事物,原本的面貌才能获得成功,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提出虚戚朱熹的理念到亲身去格竹悟道,就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王明阳读书学族誉铅圣贤的志向,以及学习先立志的理念,无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人树立了学习求知的榜样,即使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现在王阳明的思想仍有可借鉴之处,这也是阳明学能够对日本东南亚等甚至在世界各地都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

王阳明的生平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浙江余姚人,因晚年居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

王阳明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以读圣贤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他兴趣广泛,不仅诗文出众,还热衷于骑射兵法。15岁时,他开始随父亲游历黄河南北、大江上下,了解风土民情,熟悉边塞形势。

弘治十二年(1499年),27岁的王阳明考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正德五年(1510年)大宦官刘瑾倒台后,王阳明受到同僚推荐,又开始担任一些重要职务。1516年,福建、江西、广东一带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王阳明被任命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巡抚,作为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担负镇压农民起义的重任。王阳明也因为平定叛乱有功,加官晋爵。

1519年,居住在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举兵叛乱。短短30多天的时间内,一场危及江山社稷的叛乱,几乎是在王阳明的谈笑之间就灰飞烟灭了。王阳明尽管屡立战功,政治声望不断升高,但是仕途却日趋坎坷。1505年,正德皇帝继位,无心朝政荒淫无道,王阳明出于义愤,冒死辩护被重打四十大板后谪迁至贵州龙场,作一个没有品级的驿丞。

在途中为躲过宦官的追杀逃出一命,后又被朝廷任命,不过屡建功勋的王阳明忧愤之下,以回家养病为名请求辞官回归故里,得到批准。回到老家的王阳明兴办书院,讲学不辍,继续完善和传播他的思想。

嘉靖六年,两广地手樱区再次爆发少数民族起义,朝野上下又想到了被闲置已久的王阳明,让他重新出山,前去镇压起义。不幸的是,此时王阳明的身体每况愈下,到任不足一年就病逝了。

扩展资料:

知行合一、“心学”宗师

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王阳明的“心学”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他开创的一代学术新风,不仅浸润了明代近百年的儒学,孙亏在明清之际掀起了一股近代的启蒙思潮,而且直到现在,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王阳明从小接受程朱“理学”教育。他对南宋大理学家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深信不疑,希望通过对自然界一草一木的耐心品味和静心思考,以得到所谓的“天理”。

王阳明主张“致良知”,认为只有疗救人心,才能拯救社会,只有每一个人去掉内心世界的“恶欲”和“私欲”,才能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王阳明的“心学”肯定了每一个人的感性认识,更贴近现实生活,远比朱熹的冰冷冷的教条更有人情味。

“人欲”战胜“天理”,是明则薯神代中期以后商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王阳明“心学”一出,学子蚁聚,风气大开,迅速成为当时社会上的又一种主流思想。

立德、立功、立言是古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王阳明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实现了人生的最高价值。王阳明临终前,他的学生周积问他还有什么遗言,他自信而乐观地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后人从中不难品味出他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一代宗师王阳明

王阳明是谁?

燃漏王阳明(1472~1529),即王守仁,原名王云,浙江余姚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出身书香仕宦之家,有过耳成诵之能。二十八岁中进士,历经边地磨砺,后统兵平乱,军功卓著,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隆庆时加封侯爵。

五十岁那年,王阳明已是名满天下的一代大儒,又是统兵讨贼的大帅。他在镇江时,去金山寺游玩。一路走来,只觉似曾相识,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后来,他看到一间关房(和尚闭关修炼的地方)屋门紧锁,破旧不堪,门上还贴有封条,就要求打开门进去看看。知事和尚解释说:这是五十年喊段段前圆寂老僧的肉身舍利(不腐金身)所在,五十年未曾打开,不能看的。王阳明坚决要求开门,以他当时的声望权威,知事和尚也只好开门。开门一看,圆寂老僧依然端坐在蒲团上,五十年过去依旧栩栩如生,宝相庄严。墙上写有一首偈语:

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

原来老僧圆寂之时,已察知过去未来之事,所以特意留下偈语,提醒王阳明不要忘了自己本来面目。

也就是说,王阳明其郑誉实是金山寺老僧圆寂后的转世,当初闭门的和尚和今天开门的王阳明,其实是一个人,禅门不坏之身是真的,可以让人相信的。

这就是个奇闻异事,读者姑妄观之,姑妄信之。

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什么

《传习铅磨录》。

王阳明的主要思想主张是: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槐神斗宇宙,致良知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在哲学方面,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说,否认心外有理。认为事物的道理或规律离不开心或意识;

在认识论上,王阳明宣扬“致良知”与“瞎轿知行合一”说,认为人的认识就是对本心良知的自我认识,人都有良知,良知也就是天理,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都包含在良知之中。

标签: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