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叫自我中心主义?
- 2、自我中心主义是什么?
- 3、自我中心主义的介绍
什么叫自我中心主义?
自我中心主义的心理学上
根据让·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行为和观点上这现象称为自我中心主义(或称自我主义)。自我中心主义在对自己的观点方面和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还有唯我论有相似的地方,可视为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方式。自我中心主义以自己为中心解释世界和处理事情。其基本原则为“自我中心”。
自我为中心考虑周围所有是什么主义思想
您指的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观唯心主义把本体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意识世界中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意识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中国宋明时期的心学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英国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 *** "等观点,就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怎样驳倒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
有这种心理障碍的人是以一种单线思维方式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一切皆以自我为核心,遇事爱从个人角度出发,不能从全局看问题。
1。由于长期受父母的宠爱,事事拔尖,在班里仍只考虑自己的存在,不顾他人的利益。
2.受到家庭虐待,大打骂,放任不管的孩子,往往由于得不到足够的爱,而忽视给予别人爱,只对自己的事情关心
3.一些不良个性品质也容易导致以自我为中心,诸如自负,爱好虚荣,依赖性强,内心空虚等都容易成为以“自我为中心”
4.受家庭或周围环境的影响。父母或亲戚、朋友中有这种自私的现象,必然会影响你。
5.要敢于突破“以自我为中心”,高明的人在面对人际冲突时,即考虑个人的利益,也要兼顾他人的利益体。
6.与“以自我为中心”做斗争,不是要绝对地放弃个人利益,而是要学会兼顾多方的利益,不走极端,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的头上,这样就可以逐步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影响 每个人都有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意识,这是不好的,会影响到你的人际关系,影响到你的人生。如何改变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意识呢?自己的努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做到改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思想,也能做到为他人着想了。这样的人才是成功的。 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存在着过于浓厚的自我中心主义观念,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铅亮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表现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恨不得让地球都围绕他的意愿转,服从于他。他们只要集体照顾,不讲集体纪律,否则就感到委屈、受不了。却不愿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服从他人及集体。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别人。总之,这些人心目中充满了自我,却唯独没有他人,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问题出在自我意识过浓,走向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或者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 无疑,这种自我中心意识于他自己是极为不利的。这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自我形象,也影响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以致举晌被人厌恶、瞧不起。由于一门心思都放在蝇头小利的追求与意义不大的个人得失上,没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因而也不可能拥有好的人际关系。试想想,谁愿意与这样的人长期合作共事或终生为伴呢?可能说,这种人到头来得到槐答宽的只是芝麻,而失去的是西瓜,真是得不偿失。
那么,这些人如何才能逐渐克服这种自我中心意识呢?其关键在于改变自己的认识。首先要正视社会现实,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其各自的欲望与需求,也都有其权利与义务,这就难免会出现矛盾,不可能人人旭愿。这就要求人人正视客观现实,学会礼尚往来,在必要时做出点让步。当然应该承认自我的权利与欲望的满足,但也不能只顾自己,忽视他人的存在。如果人人心目中都只有自我,那么,事实上人人都不会有好日子过的。其次,从自我的圈子中跳出来,多设身处地地替其他人想想。以求理解他人。并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这样才可获得别人的回报,从中也可体验人生的价值与幸福。第三,加强自我修养,充分认识到自我中心意识的不现实性与不合理性及危害性。学会控制自我的欲望与言行。把自我利益的满足置身于合情合理、不损害他人的可行的基础之上。做到把关心分点给他人,把公心留点给自己。
自我中心主义的知识论
自我中心主义否认知识的真实性,认为“我”才是根本和权威。感觉是思想赋予肉体对世界的联系,而知识就是从感觉获得。也就是说,思想在知识产生的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自我中心主义没有定义感觉的真实性,但主要以泛虚假主义的判断原则为答案。即是“可能是假的,就不可能是真”,于是对感觉持怀疑态度。知识,感觉都是“我”的思想创造出来的,因此知识的基本是“我”,这个观点跟唯我论相同。自我中心主义对知识的定义以“我思故我在”终结。
自我中心主义的孤独
自我中心主义与孤独是孪生概念。唯有自我孤立的人才能彻底孤独。绝对的自我中心主义在形式上等同于绝对的自由,即不对他人的理性负责。所以,永远不可能有绝对的符合所有人的自由感在现实中出现,除非所有人都成为的绝对的自我中心主义者。但对道德的尊重有在某种意义上缓解了这之间的紧张感。
什么是“自我主义者”?
所谓的自我主义者就是自骸自利、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的规劝及建议常常采取冷漠的态度,刚愎自用.这种人的典型代表就是西楚霸王--项羽!
自我中心主义是什么?
一、自我中心主义的形上学观点 在形上学的层面上,自我中心主义提出“我”为世界中心及起源。认为“我”所能感觉到的世界,就由“我”的存在而开始存在。因此自我中心主义在形上学中的观点基本上跟唯心主义一样,认为世界只是我们的感觉,物质存在以意识为基础。但分别在于,唯心主义注重的是真实和理念的分别,自我中心主义注重“我”。因为世界对于“我”来说只建基于“我”的感觉,因此世界的中心是“我”,世界亦可以被“我”改变,只要“我”改变自己的感觉。所以一切除了“我”的本性和潜意识外,都可以被“我”改变。 以自我中心主义为基础的定义论由此引伸发展开去。 二、自我中心主义的知识论观点 自我中心主义否认知识的真实性,认为“我”才是根本和权威。感觉是思想赋予肉体对世界的联系,而知识就是从感觉获得。也就是说,思想在知识产生的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自我中心主义没有定义感觉的真实性,但主要以泛虚假主义的判断原则为答案。即是“可能是假的,就不可能是真”,于是对感觉持怀疑态度。知识,感觉都是“我”的思想创造出来的,因此知识的基本是“我”,这个观点跟唯我论相同。自我中心主义对知识的定义以“我思故我在”终结。 三、自我中心主义的伦理学观点 根据自我中心主义的基本原则,“自我中心”,在伦理学方面与个人主义相似,与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更接近。但更重要的区别在于,自我中心主义代表激进的自私思想。在一切除了自己都被视为虚假的情况下,“我”只受“我”的思想支配,因此道德在此只是“我”的本性对“我”的改漏思想的约束,而这一切都是可变的。简单来说,自我中心主义主张完全自由派颤,随心所欲,没有伦理约束,一切决定根据“我”的意愿。 四、自我中心主义的程度分别 由于“我”有不同层面的定义,因此自我中心主义亦有不同的定义。 1.主观自我中心主义 这里的中心是“尘歼败我”的思想。 这种自我中心主义认同我思故我在的观点,是典型和较平缓的自我中心主义。 2.客观自我中心主义 这里的中心仍是“我”,但不是“我”的思想,更注重“真实”的我。客观自我中心主义否定通用定义的“我”,认为“我”亦是虚假的。(也就是认为一切都是虚假的,除了相对的“真实”之外。)认为“我”的思想背后还有一个相对“真实”的我,然而这种所谓真实是抽象的概念,未必实质存在。 客观自我中心主义比主观自我中心主义的分别是,前者更接近定义论,而两者最重要的分别除了对“我”的定义之外,还有对“我思故我在”的态度。客观自我中心主义否定“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的矛盾在于,两个“我”是否同一个“我”呢?客观自我中心主义认为,思想的“我”存在,不代表存在的“我”存在。所以句子应改写为,“我思故这个思想的我存在。”,或者“我思故我的思想存在。”参考:百科也就是为我独尊啦
自我中心主义的介绍
自我中心主义,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1806一1880)提出的概念。指婴儿在判断和行为中有受自己的需要与感情的强烈影响的倾向。婴儿很难离开主观感情去客观地判断与理解事物、情境、同人的关系等,他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印锋早象来推理和不注意对人的意图而回答问题。皮亚杰把婴儿这种来发展的思维特征叫做自我中心主义。他还认为,婴儿出生后,在十八个梁基弯月的时候,就发生一种普遍的“脱离自我中心”的过程。这时儿童的身体、动作就必须参照其他一切事物,以形成橡闷对它们客观关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