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问答 » 霍乱(霍乱病人的粪便特点)

霍乱(霍乱病人的粪便特点)

luoke 2023-05-05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文目录一览:

霍乱是什么意思

霍乱的意思如下:

霍乱,早期译作虎烈拉,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怀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剧烈无痛性泻吐,米泔样大便,严重脱水,肌肉痛性痉挛及周围循环衰竭等为特征。霍乱弧菌包括两个生物型,即古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过去把前者引起的疾病称为霍乱唤乱,把后者引起的疾病称为副霍乱。解放后我国已消灭本病,但国外仍有不断发生和流行,必须随时警惕本病的发生。

霍乱弧菌分为两个生物型,一个中古典生物型即霍乱的病原体,另一个是爱尔托生物型即副霍乱的病原体。这两个生物型除某些生物学特征有所不同外,霍乱弧菌产生致病性的是内毒素及外毒素,当胃酸暂时低下时或入侵病毒菌数量增多时,未被胃酸杀死的弧菌就时入小肠,出现剧烈泻吐,电解质丢失、肌肉痉挛、酸中毒等甚至发生休克及急性肾功衰竭。

潜伏期数小时至6天,突然起病,腹泻为无痛性无里急后重感,由于剧烈泻吐,体内大量液体及电解质丢失而出现脱水表现,轻者口渴,眼窝让卜稍陷,唇舌干燥,重者烦躁不安,精神呆滞,皮肤干而皱缩,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病人若及时得到纠和滑档正后,逐渐恢复正常,部分病人出现发热反应,一般38~39℃,持续1~3天自行消退,目前霍乱大多症状较轻类似肠类。

历史上的霍乱是什么病?

霍乱病由病菌引起、由不洁饮食传染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患者剧烈腹泻迅并晌、脱水甚至死亡,因为发病猛、传播快、影响大,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必须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

据历史记载,霍乱共有7次大流行。第一次始于1817年,当时霍乱起于印度,传到阿拉伯地区,然后到了非洲和地中海沿岸;在1826年的第二次大流行中,抵达阿富汗和俄罗斯,然后扩散到整个欧洲;第三次大流行,它漂洋过海,1832年抵达北美。

20年不到,霍乱就成了"最令人害怕、最引人注目的19世纪世界病"。到1923年的百余年间,霍乱6次大流行,造成损失难以计算,仅印度死者就超过3800万。

1961年后霍乱又开始第7次大蔽做流行。这次起于印度尼西亚,然后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1970年进入非洲,百年不见霍乱踪影的非洲从此深受其苦。

扩展资料: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说,2001年非洲霍乱患者占了全球的94%;1991年霍乱袭扰拉丁美洲,一年内就有40万人发病并有4000人死亡,仅秘鲁经济损失就达7.7亿美元。

20世纪90年代,霍乱患者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称,它是对全球的永久威胁,并说"威胁在增大"。霍乱之所以多年后卷土重来与环境恶化、卫生设施落后、居住条件恶劣、营养不良亩锋等因素有关,比如1991年秘鲁霍乱肆虐,主要在于它缺少清洁饮用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霍乱

霍乱是什么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由于传染性非常强,在我们国家被列为甲类的传染病。霍乱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病人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大量的吐和泻,典型的吐泻物为米泔水样,患者很少伴有全身的感染、中毒症状,基本上不伴有发烧,有些患者可以表现为低烧。一般情况下没灶配唯有腹痛,患者大量的吐、卖庆泻可以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的患者可以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对于霍乱的患者要求是严格的消化道隐培隔离,同时要注意大量的补充水分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严重的患者要纠正休克治疗,可以选择喹诺酮类的药物来控制感染,可以缩短疗程。

什么是霍乱

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三大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它可以引起流行、爆发、大流行,危害人民健康,影响生活、生产、旅游、外贸、交通运输,甚至社会安定。

霍乱弧菌包括两个生物型,即古典生物型(Classical biotype)和埃尔托生物型(Eltor biotype)。以前,由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的疾病称为霍乱,由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的疾病称为副霍乱(Paracholera)。但自1962年以来,国际上已将这两个生物型引起的疾病统称霍乱。鉴于我国《国境卫生检疫法》(1987年5月1日起施行)中已采用“霍乱”这一国际统一名称,因而,本手册所说的霍乱,既包括古典型(即真性霍乱),又包括埃尔托型(即副霍乱)。

自古以来,印度恒河三角洲是霍乱(古典型)的地方性流行区。十九世纪初,由于通商、航海、朝圣以及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国际交通日益发达,霍乱开始由印度向外传播。从1817~1923年的百余年间共发生交次世界性大流行,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1820年传入我国。百余年来,每次世界性大流行,我国均遭到侵袭,引起流行几近百次,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生命。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国境卫生检疫,大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积极采取各项预防措施,使古典型霍乱再未在我国出现。

埃尔托型霍乱弧菌是1905年在埃及西奔半岛埃尔托检疫站首次被段仿分离出来的。因为它溶血,当时被命名为埃尔托弧菌,以便以不溶血的霍乱弧菌相区别。1937~1960年期间,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的某些地区发生了由弧菌引起的霍乱样腹。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国境卫生检疫,大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积极采取各项预防措施,使古典型霍乱再未好燃数在我国出现。

埃尔托型霍乱弧菌是1905年在埃及西奈半岛埃尔托检疫站首次被分离出来的。因为它溶血,当时被命名为埃尔托弧菌,以便与不溶血的霍乱弧菌相区别。1937~1960年期间,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的某些地区发生了由此弧菌引起的霍乱样腹泻的局部流行。由于病例少,地区局限,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并为区别于霍乱而称之为“副霍乱”。自1961年起,这种副霍乱先在印度尼西亚国内传播,随后向毗邻国家和地区不断扩散蔓延。1961~1962年,侵犯几乎所有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1963~1969年蔓延到亚洲大陆的大部分国家;七十年代以来,更扩散到西亚、非洲和欧洲,并波及到大洋洲和北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迄今世界五大洲已有一百一十个以上的国家和友首地区先后有本病发生或流行,成为世界公共卫生的严重问题。近几年来,每年都有三、四十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数以万计的病例,其中以亚、非两大洲最为严重。尤其在第三世界一些经济不发达、公共卫生条件较差的国家或地区往往出现流行和爆发,造成极大危害。

1961年夏,此病传入我国。为区别于已在新中国绝迹多年的古典型霍乱,我国也曾沿用副霍乱这一名称。

由于这种副霍乱(埃尔托型)与霍乱(古典型)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特点基本相同,因此,1962年5月第十五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将副霍乱列入《国际卫生条例》检疫传染病——“霍乱”项之内,并与霍乱同亲处理。从此,国际上即不再使用“副霍乱”这一名称。由埃尔托弧菌引起的这次大流行,也被称为霍乱的第七次世界大流行。目前全世界流行的霍乱,基本上都是埃尔托型。古典型霍乱只在孟加拉国和印度等地有时出现。

霍乱弧菌古典型与埃尔托型均为短小、稍弯曲的弧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能在霍乱01群血清中凝集,可分为小川(Ogawa)、稻叶(Inaba)和彦岛(Hikojima)三个血清型。

两种生物型可用霍乱第IV组噬菌体(常规稀释液)裂解试验、多粘菌素B敏感试验和鸡血球凝集试验等方法加以区别。埃尔托型对外环境的抵抗力比古典型强,能在一些自然因素适宜的地区存活较长时间,因而较难清除和较易形成地方性。

根据近二十年来的防治实践和研究,发现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可分为两类菌株,即流行株(敏感株)和非流行株(抗性株)。这两类菌株在致病力、生物学特性和所引起疾病的流行特点方面明显不同。一般来说,前者致病力强,可引起流行、爆发或散发,常是流行期分离自病人、带菌者和受污染水源的优势菌株;后者不致病或只引起散发病例,多分离自老疫区和一些非疫区的自然水源。在实验室内可用噬菌体-生物分型法鉴别这两类菌株。

霍乱系急性肠道传染病。霍乱弧菌在通过胃到达小肠后,粘附于小肠粘膜表面,在肠腔的碱性环境中迅速繁殖并产生外毒素(肠毒素)。肠毒素作用于小肠粘膜,引起肠液的大量分泌。因此,重症霍乱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腹泻、呕吐、脱水、循环衰竭及酸中毒等。如抢救不及时或不得当,严重病例可在发病后数小时至十数小时内死亡。临床上可按脱水与循环衰竭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型。

霍乱的诊料应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及病原学检查三个方面综合判断。但因腹泻病因复杂,特别是霍乱轻型病例症状和体征很不典型,不易与其他病因引起的腹泻相区别,因而常以病原学检查为主要依据。

治疗中、重型病例的主要措施是及时、足量地补充已丧失的水份和电解质,纠正脱水、酸中毒,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低钾综合征等。一般病例口服含电解质的葡萄糖液也可获得良好效果。使用抗菌药物,对减少腹泻量、缩短排菌期及降低病后带菌率有一定效果。

祖国医学对“霍乱”早有记载,但与现代医学中所说的霍乱不尽相同。祖国医学对霍乱样吐泻疾病的辩证论治方法,值得总结研究。

霍乱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带菌者和轻症病人远较典型(中、重型)病人为多。这在霍乱(埃尔托型)更具隐蔽性,控制和消除的难度也更大。这也可能是埃尔托型霍乱世界性大流行迄今未能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群对霍乱普遍易感。病后免疫比较稳固,再次感染的可能性甚小。预防本病,但目前所用菌苗的效果均不理想,较为有效的肠道免疫制剂目前正在研究之中。

本病流行地区多元于沿海,内陆地区也可发生。流行高峰常见于7~10月。农民、渔民、船民与沿河居民发病较多。基本流行形式有爆发和散发两类。借交通(海、陆、空)往来,通过病人,带菌者和染菌食物等常可造成远程传播。自然因素虽是影响本病流行过程的重要条件,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社会因素。

鉴于我国各地经济文件发展很不平衡,广大农村公共卫生设施还有待完善,加之目前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人群流行增多,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大力加强预防工作,坚决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多年的防治经验,当前针对本病的关键性措施主要是:

(一)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原则,制订规则,加速水改,特别是加速一些重点地区地水改,逐渐实现自来水化,保证群众饮用安全卫生的水;

(二)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管好饮食卫生;

(三)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卫生防病知识水平;

(四)做好腹泻病门诊和监测,早期发现病人和带菌者;

(五)本着“早、小、严、实”的原则,认真处理疫点和疫区。此外,结合各地具体情况,进一步落实其他有关措施,如粪便管理,卫生检疫等,以逐步消除本病在当地赖以发生和流行的种种因素。这样,霍乱不仅可以预防和控制,最终也是可以消除的。

完整版请看这里:

什么叫霍乱?

1、霍乱是什么疾病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的特点。经口传播,可散发,易暴发流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典型病例可表现为剧烈腹泻,继以呕吐,吐泻物为黄水样、清水样或米泔水样,患者可因严重泻吐引起水和电解质丧失,出现脱水、酸中毒和周稿握围循环衰竭。严重患者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肺水肿,低钾综合征等并发症,未治疗者可予数小时内死亡。19世纪初至今已引起7次世界性大流行。01群霍乱弧菌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

1817年至1923年的百余年间,在亚、非、欧、美、澳等发生的六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是由古典生物型引起的,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2、霍乱有什么症状

2.1、腹泻

感染霍乱弧菌之后的首发症状就是腹泻,且多数是无腹痛的。每天排便十几次,先还是有些成型的,越往后就成了水样便。

2.2、呕吐

多是在腹泻出现之后发生的,而且跟食物中毒的患者呕吐表现不同,霍乱患者是喷射出来的。等到将胃里的食物呕吐完之后,几乎就都是一些水样物。

2.3、电解质紊乱

只要有体液的大量缺失,就必然会伴随有电解质的紊乱。频繁的吐泻会丢失大量的钾盐、钠盐,出现低血钾、肌肉痉挛,还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2.4、循环衰竭

这是相当严重的症状,处于这种状态下的病人连脉搏都有可能无法凳携触及,血压急剧下降甚至都没有办法测量出来。由于脑部的供血不足、缺氧,患者就会逐渐失去意识,甚至是昏迷。

急性肺水肿代谢性酸中毒可导致肺循环高压,后者又因补充大量不含碱的盐水而加重。

3、霍乱怎样治疗

霍乱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分别隔离治疗。进行随时消毒。迅速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与酸中毒枣敬伏,恢复正常血容量是挽救病人免于死亡的关键。抗菌治疗具有辅助作用。重症病人补足液体后,血压仍较低,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血管活性药物。

霍乱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1、经水传播

经水传播呈现暴发性流行,病人多沿污染的水源分布,在水体含菌浓度较低或细菌毒力较弱、人群免疫力较高的地区,也可继续出现散发病例。

2、食物传播

霍乱可以通过食物传播。食物传播霍乱的作用仅次于水,但在已有安全饮用水的地区,轻型和临床型病人,污染食物而引起传播的作用可能更为突出。

3、生活接触

传播与病人或带菌者直接接触或接触了被埃尔托弧菌污染的物品也可发生霍乱。

接触传播多在人员密集、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发生,常在小范围内引起感染。如出现一户多例现象。但本型传播与食物型、水型传播不易截然分开。不应只因多发疫源地的出现即断定为日常接触传播。

4、经媒介昆虫传播

本病流行时苍蝇可以带菌。有人曾从染有霍乱的疫船以及从疫区中捕获的苍蝇身上检出埃尔托弧菌。

怎样才能预防霍乱

1、健康教育

要大力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加强饮用水卫生

要加快城乡自来水建设。在一时达不到要求的地区,必须保护水源,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

4、管理传染源

设置肠道门诊,及时发现隔离病人,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对接触者需留观5天,待连续3次大便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5、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饮水消毒和食品管理,确保用水安全,有良好的卫生设施可以明显减少霍乱传播的危险性。在霍乱还没有侵袭和形成季节性流行的地区,制定有效的控制霍乱的计划是对控制霍乱流行的最好准备。长期改善水的供应和卫生设施是预防霍乱的最好方法。对患者和带菌者的排泄物进行彻底消毒。此外应消灭苍蝇等传播媒介。

6、保护易感人群

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可进行霍乱疫苗预防接种,但效果不理想,理想的口服疫苗正在研究中。

标签: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