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如何办理大病救助申请
- 2、怎样申请大病救助
- 3、如何申请大病救助
- 4、大病救助如何申请
- 5、如何申请大病救助?
如何办理大病救助申请
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到村(社区)申领《大病救助审批表》;参保人填写《大病救助审批表》,同时附上住院发票、出院小结等原件材料。
每一笔住院费用只能用于一次救助申请;参保人将《大病救助审批表》、住院发票、出院小结等材料送村(社区)核实并签署意见;村(社区)报送镇(街道)核实并签署意见;镇(街道)送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经调查、审核、集体讨论,初步拟定救助对象名单;对拟救助对象的有关情况向所在村(社区)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根据公示结果,决定救助对象名单,并通过镇(街道)发放救助款。
怎样申请大病救助
大病救助申请提供以下材料:
1、填写《申请临时救助审批表》;
2、户口簿、申请救助人身份证;
3、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市特困、孤儿等需提供《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农村五保供养证》等有效证件或者证明;
4、申请救助人住院的出院证明、转院证明;
5、住院医疗费用发票原件;
6、医疗诊断书、病历复印件;
7、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正规医疗费用票据和基本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出具的报销结算原件及复印件。
大病救助是指重大疾病的救助,例如恶性肿瘤的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救助。身患重大疾病的城乡居民都可以向户籍所在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五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所需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
如何申请大病救助
1、可以\x0d\x0a2、申请大病救助在户籍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办的民政办\x0d\x0a3、提供身份证、户口本、诊断书、花费的医疗费用票据等\x0d\x0a4、民政部门根据你所花的总费用进行救助,各地救助比例不同\x0d\x0a5、民政部门救助之前,你的费用先经过城镇职工医保的报销后再进行救助
大病救助如何申请
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到村(社区)申领《大病救助审批表》;参保人填写《大病救助审批表》,同时附上住院发票、出院小结等原件材料。
每一笔住院费用只能用于一次救助申请;参保人将《大病救助审批表》、住院发票、出院小结等材料送村(社区)核实并签署意见;村(社区)报送镇(街道)核实并签署意见;镇(街道)送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经调查、审核、集体讨论,初步拟定救助对象名单;对拟救助对象的有关情况向所在村(社区)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根据公示结果,决定救助对象名单,并通过镇(街道)发放救助款。
如何申请大病救助?
大病救助申请流程如下:
1、填写《申请临时救助审批表》;
2、向所在地乡镇政府提出大病医疗救助申请;
3、提交住院发票、出院小结等材料;
4、符合条件的,发放救助款。
大病救助是指重大疾病的救助,例如恶性肿瘤的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救助。身患重大疾病的城乡居民都可以向户籍所在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在申请时,普通城乡居民和低保户是有区别的:
1、普通城乡居民:在申请时首先填写《居民家庭经济情况核对授权书》,对申请人家庭的财产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一般为,患者家庭成员的社保缴纳信息、房产信息、工商登记信息、是否拥有车辆等情况。在证明患者因患重大疾病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也就是说,每月的实际收入减去看病支出所剩的钱数影响到基本生活后,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会对患者的家庭进行入户走访调查,然后召开民主评议会议,相关信息要在所居住的社区进行公示。公示期满后,无异议,街道就会将申请人的材料上报民政部门申请大病救助了。
2、低保户:低保户可以直接向户籍地街道办事处申请救助。
一、大病救助申请需要以下条件:
1、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和特困供养人员;
2、要逐步将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困难群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纳入救助范围。
二、大病救助申请个人申请提供以下材料:
1、填写《申请临时救助审批表》;
2、户口簿、申请救助人身份证;
3、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市特困、孤儿等需提供《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农村五保供养证》等有效证件或者证明;
4、申请救助人住院的出院证明、转院证明;
5、住院医疗费用发票原件;
6、医疗诊断书、病历复印件;
7、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正规医疗费用票据和基本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出具的报销结算原件及复印件。
总之,大病救助申请需要先填写《申请临时救助审批表》,再向所在地乡镇政府提出大病医疗救助申请,然后提交住院发票、出院小结等材料,最后符合条件的,发放救助款。一般大病救助申请需要需要具备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