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爱好 » 第七个读者(心理罪)

第七个读者(心理罪)

百闻百科 2024-04-05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文目录一览:

心理罪第七个读者死亡顺序

死者分别是:

①周军——被绳索勒死

②佟倩——高空坠亡

③宋飞飞——绑在旗杆上冻死

④贾连博——意外被冰锥刺入而死

⑤林希——砍头

⑥唐德厚——高空坠亡

⑦王建——烧死

⑧祝老四——烧死

⑨孙梅——烧死

⑩吴涵——烧死(凶手)

作者简介

作者雷米,本名刘鹏,现年36岁。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犯罪心理学教师,精通犯罪心理学和刑侦学,洞悉形形色色的罪恶,甚至超过自己的掌纹。 以《心理罪》(网络原名《画像》)等犯罪心理小说闻名于网络,粉丝无数,读者言必称其“老师”。

主要作品有《第七位读者》(自2006年7月至9月连载于《今古传奇·故事月末》,2006年度最佳长篇惊险悬疑故事)、《心理罪》(网络名《画像》)、《教化场》、《暗河》。据坊间传闻,此人心宽体胖,天下之门非侧身不能过也。目前于沈阳任教。

读书笔记《心理罪之第七个读者》

这次阅读的书籍是雷米的《心理罪》系列的《第七个读者》。

这本书我只花了一天半的时间就读完了。意犹未尽……

简单介绍一下作者——雷米。他是公安部某直属学院教师,精通犯罪心理学和刑侦学。代表作《心理罪》系列。他是中国心理犯罪小说第一人。或许正是因为他掌握的这些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他才会把《心理罪》写得这么令人惊叹。

这本书虽是写犯罪心理的,却在故事陈述时,对景物和环境进行了大量的描写,使读者看后仿佛置身其中,或美好,或惊悚,或伤感……总能感同身受。

(这样的景色,总感觉不会有什么好事发生)

(读到后面才发现这环境不单单只是环境,也是线索)

文章中有很多铺垫的地方,乍一看似是一句玩笑,但随着剧情的展开便会慷慨,这句话用的甚是巧妙

1.引子中方木遇到一个女孩 “我看着他,突然觉得他的眼睛很像我曾经认识的一个人。单纯,懵懂,清澈见底” 等你读完便知这个他曾认识的人,那其实是一个刻骨铭心的名字,是一个一生都无法弥补的遗憾,那个叫陈希的女孩,曾是他目之所及再无其他的放在心尖尖上的人。既然如此重要,为什么会轻飘飘的说出来?或许是因为她也是他不愿想起和触碰的痛。

2.在第一章中,作者对男生二舍环境的描写中有这样一段话—— “五十多年来,这座老楼始终矗立于校园,除了有点潮湿,仍然很坚固。而潮湿也不见得是件坏事情,前几届毕业的学生笑谈,这座楼永远不可能发生火灾,人为去放火都点不着” 看似玩笑,调侃,可到后面的剧情却是以一种残酷的方式打破了这个笑话。 “还没跑到楼下,他就已经看见了……传说中永远不会失火的二舍,此刻被包围在一片火焰与浓烟中。”

关于这本小说的创作手法的感想:

1)米老师用了大量的铺垫来向读者展示线索,引读者思考猜想,在不断的阅读中,找寻谜团的答案,使阅读的过程充满趣味。

2)多重画面感。从不同的视角讲述故事发展。你会觉得,这个前段里,主角是方木。下一个片段里,主角是凶手。在某些片段里,主角是受害者。他们将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都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3)环境描写,既烘托氛围,引人入胜,也衬托人物的心境,甚至是破解案件的重要线索。

4)人物的塑造。从语言,形体,性格,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去塑造人物。剧中众生云云,众生之中必有你我。

5)大结局,通过阅读孙梅日记将整个故事以另一种方式复述一遍,将杀人动机,犯案时间,人证物证,一线串起。让原本铺设迷离的案件得以清晰明朗的展现在读者眼前,解开谜团的同时,让读者不禁生出“啊,原来是这样”或“你看我猜对了吧”的感慨。

关于故事本身的感想:

1)当人心里埋下了恶的种子,奶阴暗便是它肥沃的土壤。在别人无法窥视的世界里肆意生长,那是无论谁给予他阳光雨露,温暖欢笑,都无法将其除掉的顽固。吴涵面对身边人的善意,将其视为对自己的怜悯与嘲笑。当生活的不如意如同巨石一般压在他身上的时候,如蝼蚁苟活的他,渴望着掌握他人生死的力量。信任被他当做伪装和自保的武器,爱被他当作耻辱与作恶的借口。曾一瞬而逝的温情,暖不了他充满仇恨和私欲的心。不管别人生死如何,是否无辜,只要他快乐,他只要他快乐!

心理罪其实展现的是一种病态般的现象,它如老鼠般藏于阴暗角落,若任由它生长,终会坠入无尽黑暗的地狱。快感是短暂的,被人发现的恐惧和被怨灵复仇的恐惧远大于犯下罪恶的痛快。

施暴者葬身火海,受害者死不瞑目,留世者痛彻心扉,此乃悲剧是也。

更多时候,我们其实更像一个旁观者,与己无关时悠哉度日,与其相关时战战兢兢。 我们永远不知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到来,珍惜当下,善待他人,谨言慎行,全力以赴,不留遗憾,一心向阳,方不负时光,不负己。

第七个读者的人物形象

方木:《心理罪》系列主人公,1978年生,在本书中为C市师范大学法学院三年级学生,家住C市,男生二舍352室的老六,原本性格开朗活泼,但经历第“七个读者事件”后变得内向寡言。具有“察觉犯罪的天赋”(刑至森语)。

祝成强:C市师范大学法学院三年级学生,男生二舍352室的老四,身宽体胖,没心没肺,暗恋对象为同校研究生佟倩。

周军:C市师范大学法学院三年级学生,广西人,个子矮小,性情开朗。

吴涵:C市师范大学法学院三年级学生,男生二舍352室的老三,家住贫困山区,与同龄人相比具有自卑感。与男生二舍管理员孙梅发生不正当关系。

邢至森:C市刑警大队副队长,主持调查C市师范大学内发生的一系列杀人案,刑侦经验丰富。

丁树成:C市刑警大队警察,邢至森的得力属下。

孙梅:C市师范大学男生二舍管理员,年近四旬,丧偶,有一女廖亚凡。与吴涵发生不正当关系,并怀孕。

佟倩:C市师范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生,四川人。年轻漂亮,是祝老四的暗恋对象。

宋博:C市师范大学经济系学生,河南人。与贾飞飞为恋人关系。

贾飞飞:C市师范大学经济系学生,甘肃人。与宋博为恋人关系。

陈希:C市师范大学经济系三年级学生。性情开朗,是方木未曾表白的初恋。

王建:C市师范大学法学院三年级学生,因为过于紧张的学习竞争压力而导致性格有些孤僻,后来和方木等成为好友。

《心理罪 第七个读者》已经死了五个人,到底谁是凶手

作者 I 西达雅

这周开始看一本新书,书名叫《心理罪》。这是本悬疑小说,从一个一起跑步的同事那里借来的,书上还有作者雷米的签名。

小说的背景是校园,大学生,一个接着一个莫名其妙的死亡,警方查不到凶手,校园里人心惶惶。

我已经看到第五个受害者,大概看完半本书,怀疑了好几个凶手,但都一一被排除。

第一个死者是宿舍熄灯后上大厕,在北方那种公共洗浴间,淋浴和厕所左右排列,他被发现的时候已经在厕所蹲了一夜,凶手是用麻绳从他后背的厕坑,越过一米四左右的围墙,勒住他的脖子,拖拽顶到墙上勒死的。

第二个死者是个研究生美女,晚上去行政楼顶层的文印室,给即将转任的导师复印一大堆材料,第二天被发现,她的尸体出现在三楼的平台,她从二十几层坠落到三楼,摔死了。

第三个死者和第四个死者,是一对在足球场边亲昵的情侣,当天下着雪,十点半宿舍熄灯后他们仍依依不舍,最后决定去看通宵电影。但这时候,女孩看到从男生背后升起一个身影,举着凶器向男生砸来,男生被砸晕在地上。凶手抓住女孩,用迷药将其迷晕,扛在肩上走了。后来凶手来寻男孩,发现男孩不见了踪影,为避免自己身份暴露,他决定找到男孩。凶手沿着雪地里的脚步,看到操场墙边,有个扶墙行走的身影,他赶紧跑过去,途中却摔了一跤。结果看见,那个男孩被围墙上结的冰凌砸下来,刺到后脊椎,僵住了。女孩被发现时,是赤裸着身体被绑在操场的旗杆上,没有性侵痕迹。

第五个死者,是经济系的陈希,她的死更诡异,在死了4个人的校园里,人心惶惶的时候,学校的元旦晚会、社团活动依然没有结束。她在戏剧社团参演一个话剧,演女主人公,一名公主,剧本写的是一个普通人爱上了她,为了得到她和恶魔交换了灵魂,成为一个国家英雄,和公主订婚,他完成愿望的时候,恶魔侵占了他的身体,用斧头砍下了公主的头,为的是重生。剧本里砍头砍的是一个塑料人,谁知道真实上演的时候,凶手假扮了男主角,他把陈希迷晕,按着剧本,在3000名观众面前砍下了真人头,然后逃走。

作者很会渲染气氛,我一个人在悄无人声的房间里看书,心里腾升出一阵阵恐惧。如果我还是在大学校园里,看这本书,我估计自己会有好一阵害怕夜里到操场上散步、在图书馆自习,甚至起身上厕所。

看书的过程中,我也怀疑过几个人是杀人凶手。一个是本书的第一主人公方木,第一起案件和第二起案件,甚至第五起案件的死者,都和他有关系,他有时候甚至能敏锐地感觉到凶手的意图,就像他就是杀人犯一样。他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精神分裂症,会梦游啥的,晚上死的那些人都是他杀的。后来他甚至将自己绑在床上睡觉来排除自己的嫌疑。

我怀疑的第二个凶手是吴涵,方木同宿舍的舍友,他是和舍管一起值班的学生干部,他强壮有力,有能力扼死人,也能随意走动。但是随着第五个受害者的死,凶手体型曝光,吴涵的嫌疑排除了。

目前怀疑的王健,本是基地班的学生,后来考试成绩不够好被淘汰初基地班,但是他仍在基地班的宿舍住。基地班是一群只顾学习,没有人情味的人,后来他搬出来去了第一个死者的床上住。再后来,人死得越来越多,市里的学生都不住校了,王健自己住在那个六人间宿舍。他的性格很怪,孤僻不合群,所以在被怀疑的人之列,但是至今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是凶手。

或许接着看下去,我还会怀疑更多的人是凶手。我想这也许就是悬疑小说成功的魅力吧,既要破案,却不能让轻易知晓凶手是谁,也要渲染气氛,要让读者恐惧,恐惧之余又让大家有读下去探索真相的勇气。

《心理罪之第七个读者》有感

最近开始阅读《心理罪》这个系列的小说,对悬疑类的小说,其实看得不算多。 (下面会有很多剧透内容)

这本书是前传,但写作时间是最后一部,是写完前面四本后,再写的,并且还包括了4篇番外。

事实上,我也是先看完了第一部《画像》后才看这本,这本就介绍了方木大学时期经历过的事情,是他第一次察觉到自己拥有察觉到犯罪天赋,并开始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当然这段经历也带给他很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发生过后做了两年多的噩梦。

这本书对人物刻画得是很好,然后在叙述上写得也不错,分别写了两条线,明线是方木的视角,而另一条只是用男孩,女人,到后来出现一个男人的线,一开始是真的感受到疑惑,为何会突然多出这段故事,但是看到后来揭晓了凶手,就感觉这个写法真是很棒,很好。另外,我觉得这本书里面的凶手的故事,也能说明一个事实,就是城乡差距是很大的,还有就是教育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农村教育问题。

相比于《画像》里面的凶手,《第七个读者》的凶手其实一开始算是激情犯罪,因为错失了进入基地班,换个词语就是尖子班,可以保研的班级,其他人以为只是他没有送礼给老师,但是只有他自己清楚真正的原因是被告密了。

实际上知道凶手是老三吴涵后,同样也就清除了暗线中的男孩说的就是他。之所以他想要杀人,直接原因当然就是因为一封信,他和楼管孙梅的恋情被人知道,并且告发,从而导致失去了进入尖子班的资格。作为一名非常努力从农村中考到大城市的一所优秀大学的孩子,在并非智商很高的情况下,都会经历过从自信甚至自负到自备的过程,自信或者是自负是因为一般能够考上城市中顶尖的大学的,必然是在县城或者农村中成绩顶尖,甚至就是一直都是第一名的学生,因此他们会因为成绩一直如此优秀,会非常自信,甚至也有自负的,但是到了大学后,他们会发现比他们优秀的人非常多,可能第一次考试,他们就会发现自己不再是第一名,不再是名列前茅,甚至可能就变成中游,甚至倒数了,接着发现他们需要很努力,才能维持在班级上游,没法回到过去一直都是第一名的时候,这让他们就突然会有自备的感觉。

这让我想起来最近看过的一部网剧《春风十里不如你》里面的小玉这个女孩,也是农村,县城的第一名,考到了北京的仁和医院,但是发现舍友们都比自己厉害,无法理解舍友们说的东西,学的英语也是哑巴英语,自己擅长的只是考试,从而变得非常自备,当然还有舍友们的捉弄等等因素,也导致她后面进行割腕自杀的行为。

而吴涵,就是在知道这件事情后,开始了杀人,一开始只是比较简单的用绳子勒死、推下楼,到后面就开始有更加精心设置的杀人事件,比如元旦舞台剧中,杀人后自己绑起自己,并制造被人敲打后脑勺的假象。其实在经历前面两次杀人后,他应当已经是宣泄完自己的情绪,但是由于方木找到了前面几个死者的内在联系是都借过同本书,所以他突然就有了想要炫耀,或者是证明自己的能力的感觉,这应该是直接原因。

另外,吴涵会跟楼管孙梅发生关系,当然孙梅是寡妇,她是爱上吴涵了,否则也不会为了掩饰他的罪行,被迫献身给唐德厚(如果没记错名字的话),当然最后也是为了不让他一错再错,拉着她一起死,说到这,其实吴涵也是不懂爱情,所以他不喜欢孙梅,只是喜欢她的身体,最后是想着把她也干掉了,但没想到她会临死前都拉上他,一起葬身火海中。我在想,这里是不是也反映出来性教育的缺乏,导致吴涵会做出这种事情呢?因为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所以自然会对这方面的东西产生兴趣,容易被诱惑,被吸引住。

回到开头说的,城乡差距,当然现在其实还是很大,所以才会有如毕业后要不要留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工作,还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假设是小城市,县城or农村)工作呢,前者在大城市,压力更大,包括买房,生活成本,但是见识也会更多,城市的快节奏也能促使人不断前进,不断成长,但承受不住的人很多,所以能够脱颖而出的人很少,非常少;后者,工资不一定有大城市的高,但是房子更便宜,生活成本低,环境也会相对更好,生活工作节奏没有那么快。

说到教育问题,其实还是指当前教育比较注重成绩,如果说是分为德智体美的话,智其实是占了很大比重的,虽然说是要全面发展,但是其他方面就相差比较大的,更不用说性教育这方面了,很大家长不知道如何教导这方面内容,很多时候可能都是希望孩子到一定年龄就自己懂了,但是孩子可能是通过观看某些电影懂了,但是实际上这些电影并不是合格的启蒙片或者教育片,这对孩子可能会产生很多误导,在他们还未有很好分辨能力的时候,是不应该提前接触到这些内容的。

最后,突然想到其实还有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心理健康了,在中国吧,这方面真的很多人在真的心理出现问题,明知道自己心理有问题了,都不会,或者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心理有问题,因为在我们的意识中会认为心理有问题,或者精神有问题就是心理变态或者是精神病,但其实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应该是分为很多种了,普遍认为的心理变态,精神病应该是属于那种比较严重的,但还有一些比较轻的症状。虽然学校一般都会有心理医生,但是一般很少人会去看。如果当事人能去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那么肯定可以减少很多悲剧的发生。

第一次发篇书评,因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想程度还是有所不足,写出来的东西也是有感而发,肯定还是不严谨的,有不少错误的,也有可能作者并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是我想多了。。会虚心接受大家的评论意见(当然可能会根本没人看)。

读后感《心理罪之第七个读者》

我的耐心似乎真的很有限,即使一开始很喜欢的电视剧或是综艺或是明星,我都不能一路追下去,所以跟别人讨论的时候,总是不知道电视剧的大结局、综艺的收官作、明星的近况。

对于《心理罪》我也是如此,看完了画像、教化场、城市之光,网易蜗牛又有了暗河和第七个读者的资源,暗河看完了,当看到第七个读者的时候我已经失去了看下去的耐心。于是前后兜转找到了喜马拉雅,听完了这本书。借着上下班走路回宿舍,上班空闲时间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听完了。

同事和朋友都笑话说,小心你拿下耳机发现自己聋了。(那几天我真是24小时都带着耳机)

泡芙先生读的特别好,配乐也很到位。终于认识到了那个欢快活泼的方木,一个无忧无虑的法学系学生,还有依旧活着的邢志森和丁树成。看着他一点点的变化,很是心疼。但又高兴又悲伤,如果没有发生这些,方木不会变成那个犯罪心理学的天才,当然他也不会变得那么阴沉。大家说方木该死,害死那么多人。他虽然像柯南一样自带死亡buff,有时候处理事情不常规,但是他不该死,他是好人,他是警察,他明白自己的义务是救人,让光明撒向这片黑暗,照亮他心里被过去笼罩的阴暗角落。他就跟《汉尼拔》里面的小茶杯一样,是犯罪心理学天才,能够清晰地洞察凶手的内心。那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啊,深入其中去模拟、去经历犯罪,让我想起了秦风(为什么要考警校?我想制造一场完美的犯罪)。

电影《心理罪》毁了心理罪系列。但我很感谢他们让陈曦死的那么美。

还有我期待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审核没通过,问室友一般这种情况怎么办,她说等呗!好吧,那天我第一次认真思考了中国电影分级的必要性。(回头来写:看了城市之光,发誓以后再也不看心理罪改编的电影了,我还是看书吧,自己脑子里幻想幻想场景,毕竟我是看过criminal minds,识骨寻踪的女人。)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