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春闱和秋闱(春闱和秋闱 几年一次)

春闱和秋闱(春闱和秋闱 几年一次)

星慧 2023-04-02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文目录一览:

春闱和秋闱分别指什么

春闱指明清京城会试;秋闱是对乡试的借代性叫法。

1、春闱指的是明清时期京城举办的会试。唐朝时会试在春夏季节举行。元朝时二月开办会试。明清时期沿袭了之前的传统,仍旧在春季时节举办会试,故称春闱。春闱也叫春试,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第一场在农历二月九日,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在十五日。

2、秋闱指的就是乡试。乡试相当于各地方组织的地方考试,而会试是中央举办。乡试考试时间在秋季八月,所以又叫秋闱。秋闱也叫乡闱,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

3、而“闱”字,也有宫殿旁门的意思。在科举时代,“闱”也指代考场。所以就有了“春闱”和“秋闱”名称。有词名叫“闱墨”,是清代每届乡试会试的试卷,由礼部选定录取的文章,编刻成书。

4、明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

春闱和秋闱分别指什么?

春闱和秋闱分别指的是:

1、春闱: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因考试在春天举行,故又称为春试或春闱。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科举考试名目之一。

2、秋闱:

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

考试对象:

乡试由天子钦命的主考官主持,凡属本省生员、贡生、监生(包括未仕者和官员未入流者)经科试合格,均准应试,原则上包括州府县学中经过科考名列第一、二等级的生员以及三等的前三名。

但实际上凡经过科考,录科、录遗合格的考生均可以应试。但有过失而罢黜的官吏、街头艺人、妓院之人、父母丧事未满三年的,均不准应试。

春闱和秋闱分别指什么?

春闱一般指会试。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因考试在春天举行,故又称为春试或春闱。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科举考试名目之一。

秋闱一般指乡试。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

会试录取人数

会试取中者称“贡士”又称为“中式进士”,第一名称“会元”。录取名额不定,明代约300名左右,分南、北、中三地域按比例录取。

清代无定额,每科自百余名至二三百名不等,最多的一次在雍正八年(1730年),录取406名,最少的一次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共取96名。各省被录取的名额,以应试人数及省的大小、人口多寡而酌定。会试揭榜后,中式者于下月应殿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会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乡试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