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捉野生养灰斑鸠养犯法吗
- 2、灰斑鸠先出壳的是公还是母
- 3、灰斑鸠的概述是什么?
- 4、请问这是什么鸟?
捉野生养灰斑鸠养犯法吗
捉野生养灰斑鸠养不犯法,因为灰斑鸠不是保护动物。
灰斑鸠其全身灰褐色,翅膀上有蓝灰色斑块,尾羽尖端为白色,颈后有黑色颈环,环外有白色羽毛围绕。虹膜红色,眼睑也为红色,眼周裸露皮肤自包或浅灰色,嘴近黑色,脚和趾暗粉红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习性:
群居物种,多呈小群或与其他斑鸠混群活动。在谷类等食物充足的地方会形成相当大的群落。灰斑鸠的叫声是“咕咕——咕”,第二声较重,并重复多次。
偶尔它也会发出大约2秒钟的巨大刺耳而又呆板空洞的鸣叫声,特别是在夏季着陆时。主要以各种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草子、农作物谷粒和昆虫。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灰斑鸠
灰斑鸠先出壳的是公还是母
公。
1、一般大多数灰斑鸠和鸽子基本上一样,第一个出壳是雄性,第二个是雌性。
2、灰斑鸠是早成鸟,出壳后,亲鸟再哺喂14-17天,幼鸟就可以离巢独立生活了。
灰斑鸠的概述是什么?
灰斑鸠的概述:
灰斑鸠是一种大斑鸠,体色很浅,尾长,翼宽。
悠然自得的振翅飞行中双翼保持向后。
在炫耀飞行中,几乎垂直升起,然后展开双翼盘旋。在地面取食,其他习性非常像鸽类。
发出令人烦躁的“coo,coo,cuck”的鸣叫声和带有鼻音的“嗡嗡”的炫耀鸣声。
1955年首次发现灰斑鸠在不列颠群岛筑巢,现在已遍布全岛。
请问这是什么鸟?
可能是山斑鸠,它体长约32厘米,嘴爪平直或稍弯曲,嘴基部柔软,被以蜡膜,嘴端膨大而具角质;颈和脚均较短,胫全被羽。上体的深色扇贝斑纹体羽羽缘棕色,腰灰,尾羽近黑,尾梢浅灰。下体多偏粉色,脚红色。起飞时带有高频“噗噗”声。成对或单独活动,多在开阔农耕区、村庄及房前屋后、寺院周围,或小沟渠附近,取食于地面。食物多为带颗谷类。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东北亚、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北方鸟南下越冬。
别称 斑鸠、金背斑鸠、麒麟鸠 、雉鸠、麒麟斑、花翼
山斑鸠雌雄相似。前额和头顶前部蓝灰色,头顶后部至后颈转为沾栗的棕灰色,颈基两侧各有一块羽缘为蓝灰色的黑羽,形成显著黑灰色颈斑。上背褐色,各羽缘以红褐色;下背和腰蓝灰色,尾上覆羽和尾同为褐色,具蓝灰色羽端,愈向外侧蓝灰色羽端愈宽阔。最外侧尾羽外翈灰白色。肩和内侧飞羽黑褐色,具红褐色羽缘;外侧中覆羽和大覆羽深石板灰色,羽端较淡;飞羽黑褐色,羽缘较淡。下体为葡萄酒红褐色,颏、喉棕色沾染粉红色,胸沾灰,腹淡灰色,两胁、腑羽及尾下覆羽蓝灰色。虹膜金黄色或橙色,嘴铅蓝色,脚洋红色,爪角褐色。
习性: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成对栖息于树上,或成对一起飞行和觅食。如伤其雌鸟,雄鸟惊飞后数度飞回原处上空盘旋鸣叫。在地面活动时十分活跃,常小步迅速前进,边走边觅食,头前后摆动。飞翔时两翅鼓动频繁,直而迅速。有时亦滑翔,特别是从树上往地面飞行时。鸣声低沉,其声似‘ku-ku-ku’反复重复多次。
食性:主要吃各种植物的果实、种子、草子、嫩叶、幼芽,也吃农作物,如稻谷、玉米、高粱、小米、黄豆、绿豆、油菜子、幼小螺蛳等,有时也吃鳞翅目幼虫、甲虫等昆虫。觅食多在林下地上、林缘和农田耕地。冬天,乌鸫吃食樟树籽后吐出的樟树籽硬核成为山斑鸠的重要食物来源。
可以对比一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