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金陵十二钗判词(金陵十二钗判词及人物命运)

金陵十二钗判词(金陵十二钗判词及人物命运)

admin 2023-03-24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文目录一览:

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是什么?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解析分别如下:

一、正册判词之钗黛。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两首诗词都是讲的宝玉、宝钗和黛玉三者的爱情悲剧。“停机德”指的是宝钗,“停机德”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咏絮才,用的是晋代谢道韫典故。谢安雪天吟诗: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谢郎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其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暗示虽然最终宝玉会和宝钗成婚,但心却永远留在了黛玉那里,而宝钗则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其中“金玉良姻”“晶莹雪”“齐眉举案”指的都是宝钗,而“木石前盟”和“寂寞林”指的是黛玉。

二、正册判词之元春。

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被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这两首诗写的是元春。元春在《红楼梦》中出场不多,但却是一股可以在背后操纵贾府命运的力量。判词前面“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弓字谐“宫”字,表明和宫廷有关;橼,一种叫佛手柑的植物,音yuán,谐“元”字音)。元春是贾家的大小姐,贾政的长女。

她以“贤孝才德”被选进宫里做了女史(女官名),后来又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是荣府女性中地位最高的一位。贾家煊赫的势力,除靠祖宗功名基业外,还靠着家里出了“皇娘”这层重要关系。“二十年”,大约是说元春懂事以来的年龄。

她从贵族之家到宫廷,政治上的是非兴衰见的多了。石榴花开在宫廷里,喻元春的荣耀。为了她归家省亲,竟然修造一座规模宏丽的皇家式的大观园,再看她元宵节归省时烈烈轰轰的盛大场面,简直无与伦比了。

第三句是说,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的命运无法与元春相比,可是元春的结局也不妙,第四句就说她在寅(虎)卯(兔)年之交就要一命呜呼!前三句极力渲染元春的荣耀,突然一句跌落下来,让你出一身冷汗。元春一死,靠山倒了,这个赫赫扬扬经历百载的贵族之家就要迅速土崩瓦解。

元春虽然在书中出现的机会很少,但她的存在与否与这个大家族的兴衰紧紧联系着。后一首《恨无常》,含义与前面那首诗相似,其中加入了元春(或者说作者自己)的评论和劝戒。

三、正册判词之迎春。

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

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喜冤家: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觑着那,侯门艳质如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 一载荡悠悠。

这两首是写迎春,暗示了迎春最终的命运是“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而逼死迎春的这个是谁呢?诗中称其为“中山狼”,按后四十回续书所写,是孙绍祖逼死了迎春。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

《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的丈夫的险恶狠毒。“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

又“在兵部侯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后面一首词含义与前面相同,更多的是以迎春的口吻对孙绍祖的控诉。迎春是荣府大老爷贾赦的妾所生的女儿。她长得很美,虽然没有才华,但心地纯洁善良。

因性格懦弱,又排行老二,人称“二木头”。迎春嫁过去之后,受尽种种虐待,一年之内就被折磨死了。

四、正册判词之探春。

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这两首诗词写的是探春。探春是贾政的小老婆赵姨娘生的。在贾家四姊妹中她排行老三,是最聪明、最有才干的一个。“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一回,写她代凤姐管理一段大观园,把那么纷繁的事务,一宗一件管理得井井有条,表现出不一般的才干,其精明几乎在不凤姐之下。

她在封建观念影响下,以自己是“庶出”为耻;加上赵姨娘为人卑琐,她就干脆不认她作娘。她同姐姐迎春懦弱的性格截然相反,人称“玫瑰花”,又鲜艳又有刺。在“抄检大观园”一回,她居然敢打那个老太太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一个大嘴巴!多么令人痛快!

凤姐随意作践赵姨娘,可是对其生的这个出众的女儿却丝毫不敢小看,还要“畏她五分”,独表敬重。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小姐,随着家族末落,命运也一样令人悲哀,年轻轻的就远嫁异乡,路远山遥,断绝了与家人的联系。

判词前的画面里历着两人放风筝,可能还有一个女孩儿同她一起嫁走,因曹雪芹没写完全书,不知是谁了。“才自精明志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贾府即将走向衰落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

“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控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在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五、正册判词之惜春。

画:一所古庙,画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乡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虚花悟:将那三春勘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这两首是写惜春的判词。暗示意味很明显,是说惜春最后的结局是出家。惜春是宁国府贾敬的女儿,贾珍的胞妹。她是贾家四位千金中最小的一个,从小就厌恶世俗,向往当尼姑,当时爱和馒头庵的小尼姑智能玩,后来又和妙玉成了朋友。

惜春眼看着当了娘娘的大姐元春短命矢亡,二姐迎春出嫁不久被折磨死,三姐探春远嫁异国他乡音信渺茫,都没有好遭遇,所以才“看破红尘”毅然出家的。据脂砚斋的批语说,她将来要有“绍衣乞食”的经历,也就要靠沿门托钵乞讨生活,真够可怜了。

判词首句“勘破三春景不长”中“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所以说景不长。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所以说“景不长”。第二句“缁衣顿改昔年妆”,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

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第三、四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

当然,这里的“乞食”并不一定就指像乞丐一样讨饭,但生活艰难,颠沛流离的命运是难以逃脱的。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是清代作家高鹗所补。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

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分别是什么?

1、林黛玉

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命运:父母去世后在外祖母家生活,与表兄相爱但不得终,最后郁郁而终。

2、薛宝钗

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命运:本想入宫为妃,因为哥哥的原因转而选择与贾宝玉成亲。贾宝玉心中放不下林黛玉,家族没落宝玉又出家当和尚,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3、贾元春

判词: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命运:入宫为妃后为贾家带来了荣光,但是因为政治原因突然薨逝,不久贾府也开始败落。

4、贾探春

判词: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命运:为人志向高远,精明能干,因妾生身份不得重视,后被王妃认为义女远嫁,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5、史湘云

判词: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命运:父母双亡后在亲属家生活,性格开朗,襟怀坦荡,后嫁与卫若兰,婚后不久,丈夫即得暴病,后成痨症而亡,剧中成为花船陪酒女。

6、妙玉

判词: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命运:官宦人家女儿,在贾府静修,有才情,性孤傲,贾府败落后,被贼人掳走不知下落。

7、贾迎春

判词: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命运:老实无能,懦弱怕事,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抵债。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

8、贾惜春

判词:

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命运:性格孤僻冷漠,心冷嘴冷,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贾府败落后,入栊翠庵为尼。

9、王熙凤

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命运: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书中说被贾琏休后回了金陵,剧中病死草席裹身丢入乱葬岗。

10、贾巧姐

判词: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命运:王熙凤的女儿,书中描述不多,贾府败落后被送去舅舅处,却又被转手卖到妓院,多亏刘姥姥救回带到农村。

11、李纨

判词: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命运:贾珠的妻子,贾兰的母亲,早年守寡,抚养自己的儿子长大并且看到儿子高中。书中没有表明李纨的结局,看判词应该在最风光的时候去世,只留下个好听的名声。

12、秦可卿

判词: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命运:贾蓉之妻,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及解释

1、正册判词之钗黛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

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作判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

脂砚斋曾有过“钗黛合一”说,确切的解说如何,可以研究;但无疑不是否定林薛二人的差别或对立。

作者将她俩在一首诗中并提,除了因为她们在小说中的地位相当外,至少还可以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的态度的比较,以显示钗黛的命运遭遇虽则不同,其结果却都是一场悲剧。

2、正册判词之元春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解析:

贾府在四大家族中居于首位,是因为它财富最多,权势最大,而这又因为它有确保这种显贵地位的大靠山---贾元春。世代勋臣的贾府,因为她而又成了皇亲国戚。

所以,小说的前半部就围绕着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和“省亲”等情节,竭力铺写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是,“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

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试看元春回家省亲在私室与亲人相聚的一幕,在“荣华”的背后,便可见骨肉生离的惨状。元春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完全象从一个幽闭囚禁她的地方出来一样。

曹雪芹有力的笔触,揭出了封建阶级所钦羡的荣华,对贾元春这样的贵族女子来说,也还是深渊,她不得不为些付出丧失自由的代价。

3、正册判词之迎春

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解析:

贾府的二小姐迎春和同为庶出却精明能干的探春相反,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所以有“二木头”的浑名。她不但做诗猜谜不如姊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道让,任人欺侮,对周围发生的矛盾纠纷,采取一概不闻不问的态度。

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事情闹起来了,她不管,却拿一本《太上感应篇》自己去看。抄检大观园,司棋被逐。

迎春虽然感到“数年之情难舍”,掉了眼泪,但司棋求她去说情,她却“连一句话也没有”。如此怯懦之人,最后终不免悲惨的结局。

4、正册判词之探春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解析:

贾府的三小姐探春,浑名“玫瑰花”,她在思想上性格上与同是庶出的姊妹“二木头”迎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凤姐和王夫人都畏她几分,让她几分。在她的意识中,区分主仆尊卑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深固。

她之所以对生母赵姨娘如此轻蔑厌恶,冷酷无情,重要的原因,是一个处于婢妾地位的人,竟敢逾越这个界线,冒犯她作为主子的尊严。抄检大观园,在探春看来,“引出这等丑态”比什么都严重。

她“命丫头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并且说到做到,绝对无回旋的余地。这也是为了在婢仆前竭力维护作主子的威信与尊严。“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这一点,动手动脚,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

探春对贾府面临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但这只能是心劳日拙,无济于事。

5、正册判词之惜春

判词: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解析:

贾惜春“勘破三春”,披缁为尼,这并不表明她在大观园的姊妹中,见识最高,最能悟彻人生的真谛。恰恰相反,作者在小说中,非常深刻地对惜春作了解剖,让我们看到她所以选择这条生活道路的主客观原因。

客观上,她在贾氏四姊妹中年龄最小,当她逐渐懂事的时候,周围所接触到的多是贾府已衰败的景象。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为自己的未来担忧,现实的一切既对她失去了吸引力,她便产生了弃世的念头。

主观上,则是由环境塑造成的她那种毫不关心他人的孤僻冷漠性格,这是典型的利己主义世界观的表现。人家说她是“心冷嘴冷”的人,她自己的处世哲学是“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而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就是她麻木不仁的典型性格的表现

6、正册判词之凤姐

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解析:

王熙凤的贾府的实际当权派。她主持荣,协理宁国府,而且交通官府,为所欲为。这是个政治性很强的人物,不是普通的贵族家庭的管家婆。

她显著特点,就是“弄权”,一手抓权,一手抓钱,十足表现出剥削阶级的权欲和贪欲。王熙凤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个阶级。“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不光是王熙凤的个人命运,也是垂死的封建阶级和他们所代表的反动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形象写照。

7、正册判词之湘云

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解析:

《红楼梦》以“写儿女之笔墨”的面目出现,这有作者顾忌当时政治环境因素在。因而,书中所塑造的众多的代表不同性格、类型的女子,从她们的形象取材于现实生活这一点来看,经剪裁、提炼,被综合在小说的原型人物的个性、细节等等,恐不一定只限于女性。

在大观园女儿国中,须眉气象出以脂粉精神最明显的,要数史湘云了。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她的婶母待她并不好。因此,她的身世和林黛玉有点相似。但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又不大瞻前顾后,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青石板凳上睡大觉。

她和宝玉也算是好友,在一起,有时亲热,有时也会恼火,但毕竟襟怀坦荡,“从未将儿女私情萦心上”。不过,另一方面,她也没有林黛玉那种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

在史湘云身上,除她特有的个性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封建时代被赞扬的某些文人的豪放不羁的特点。

8、正册判词之可卿

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解析:

秦可卿本是被弃于养生堂的孤儿。她从抱养她的“寒儒薄宦”之家进入贾府以后,就堕入了罪恶的渊薮。她走上绝路是贾府主子们糜烂生活的恶果,其中首恶便是贾珍这些人形兽类。

四大家族的衰亡是社会的、政治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生活腐朽、道德败坏也是其阶级本性所决定的。

9、正册判词之李纨

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解析:

在小说中许多重要事件上,李纨都在场,可是她永远只充当“敲边鼓”的角色,没有给读者留下什么特殊的印象。

这也许正是符合她身分地位和思想性格的---荣国府的大嫂子,一个恪守封建礼法、与世无争的寡妇,从来安分顺时,不肯卷入矛盾斗争的旋涡。

她是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称为贤女节妇的典型,“三从四德”的妇道的化身。清代的卫道者们鼓吹程朱理学,宣扬妇女贞烈气节特别起劲,妇女所受的封建主义“四大绳索”压迫的痛苦也更为深重。

像李纨这样的人,在统治者看来,是完全有资格受表旌,立牌坊,编入“列女传”的。虽则“无常性命”没有使她有更多享晚福的机会,但她毕竟在寿终前得到了“凤冠霞帔”的富贵荣耀,这正可以用来作为天道无私,终身能茹苦含辛、贞节自守者必有善报的明证。

10、正册判词之妙玉

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解析:

来自苏州的带发修行的尼姑妙玉,原来也是富家小姐一。她住在大观园中的栊翠庵,依附权门,受贾府的供养,却又自称“槛外人”。

这正如鲁迅所揭露的:“要做这样的人,恰如用自己的手拔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实际上她并没有置身于贾府的各种现实关系之外。她的“高”和“洁”都带有矫情的味道。

她标榜清高,连黛玉也被她称为“大俗人”,却独喜欢和宝玉往来,连宝玉生日也不忘记,特地派人送来祝寿的贴子。她珍藏的晋代豪门富室王恺的茶杯,对她也是个讽刺。

她有特殊的洁癖。刘姥姥喝过一口茶的成窑杯她因嫌脏要砸碎,但又特意把“自己日常吃茶”的绿玉斗招待宝玉。所谓洁与不洁,都深深打上了阶级和感情的烙印。

她最后流落风尘,好象是对她过高过洁的一种难堪的惩罚。象妙玉这样依附于没落阶级的人,怎么能超然自拔而不随同这个阶级一起没落呢!

11、正册判词之巧姐

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解析:

贾府丑事败露后,王熙凤获罪,自身难保,女儿贾巧姐为狠舅奸兄欺骗出卖,流落在烟花巷。贾琏夫妻、父女,“家亡人散各奔腾”。后来,巧姐幸遇恩人刘姥姥救助,使她死里逃生。

贾巧姐从一个出身公侯之门的千金,变成了一个在“荒村野店”里“纺绩”的劳动妇女了,就象秦氏出殡途中,宝玉所见的那个二丫头那样。

与前半部十二钗所过的那种吟风弄月的寄生生活相反,巧姐走上了一条全新的自食其力的生活道路。于是刘姥姥为巧姐取名时所说的话得到了证验。

在曹雪芹看来,女子失节,不如一死;既沦为烟花女,便无“余庆”可谈;招巧姐而使她成为靠“两亩薄田度日”的卑贱的家妇,刘氏也算不得“恩人”。

12、副册判词之香菱

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解析:

香菱是甄自隐的女儿,她一生遭遇是极不幸的。名为甄英莲,其实就是“真应怜”(脂评语)。按照曹雪芹本来的构思,她是被夏金桂迫害而死的。

从第八十回的文字看,既然“酿成干血痨之症,日渐赢瘦作烧”,且医药无效,接着当写她“香魂返故乡”,亦即所谓“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所以,戚序本第八十回回目就用“娇怯香菱病入膏肓”。可是,到了程乙本,不但回目另拟;而且续书中,还让香菱一直活下云,在第一百零三回中,写夏金桂在汤里下毒,要谋害香菱,结果反倒毒死了自己。

以为只有这样写坏心肠的人的结局,才足以显示“天理昭彰,自害自身”。把曹雪芹对封建宗法制度摧残妇女的罪恶的揭露与控诉的意图,改变成一个包含着惩恶劝善教训的离奇故事,实在是弄巧成拙。

金陵十二钗的判词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

(林黛玉/薛宝钗)年叹停机德,堪怜永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贾元春)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贾探春)才白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史湘云)富贵又为何?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贾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贾惜春)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木入,哭向金陵事更哀.

(巧姐)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秦可卿)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滛,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