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发生在什么时期)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发生在什么时期)

胜艺 2024-05-06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文目录一览:

染色体变异详细资料大全

在真核生物的体内,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载体。当染色体的数目发生改变时(缺少,增多)或者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时,遗传信息就随之改变,带来的就是生物体的后代性状的改变,这就是染色体变异。它是可遗传变异的一种。根据产生变异的原因,它可以分为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两大类。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染色体变异 外文名 :chromosomal variation 生物类别 :真核生物 主要原因 :染色体缺失,增添,易位或倒位 发生时期 :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 产生后果 :遗传病,极少数为有利变异 常见病例 :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等 有利套用 :三倍体植株(如无籽西瓜)培育 染色体结构变异,发现,发生,鉴定,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结果,染色体数量变异,整倍性变异,非整倍性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 发现 染色体结构变异最早是在果蝇中发现的。遗传学家在1917年发现染色体缺失,1919年发现染色体重复,1923年发现染色体易位,1926年发现染色体倒位。人们在果蝇幼虫唾腺染色体上,对各种染色体结构变异进行了详细的遗传学研究。 发生 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或者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发生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有各种射线、化学药剂、温度的剧变等,内因有生物体内代谢过程的失调、衰老等。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染色体可能发生断裂,断裂端具有愈合与重接的能力。当染色体在不同区段发生断裂后,在同一条染色体内或不同的染色体之间以不同的方式重接时,就会导致各种结构变异的出现。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结构变异的情况。 鉴定 ⑴最初细胞质存在着无着丝点的断片。 ⑵缺失杂合体中,联会时形成环状或瘤状突起,但易与重复相混淆,必须: ①参照染色体的正常长度 ②染色粒和染色节的正常分布 ③着丝点的正常位置 ⑶当顶端缺失较长时,可在双线期检查缺失杂合体杂交尚未完全端化的二价体,注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末端是否有长短。 遗传效应:缺失对个体的生长和发育不利: ①缺失纯合体很难存活 ②缺失杂合体的生活力很低 ③含缺失染色体的染色体一般败育 ④缺失染色体主要是通过雌配子传递的 缺失 缺失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从而引起变异的现象。缺失的断片如系染色体臂的外端区段,则称顶端缺失;如系染色体臂的中间区段,则称中间缺失。缺失的纯合体可能引起致死或表型异常。在杂合体中如携有显性等位基因的染色体区段缺失,则隐性等位基因得以实现其表型效应,出现所谓假显性。在缺失杂合体中,由于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效应随着缺失片段大小和细胞所处发育时期的不同而不同。在个体发育中,缺失发生得越早,影响越大缺失的片段越大,对个体的影响也越严重,重则引起个体死亡,轻则影响个体的生活力。在人类遗传中,染色体缺失常会引起较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如猫叫综合症等。缺失可用以进行基因定位。 重复 染色体上增加了相同的某个区段而引起变异的现象,叫做重复。分为顺接重复和反接重复。前者指的是某区段按照染色体上的正常顺序重复,后者指的是重复时颠倒了某区段在染色体上的正常顺序。在重复杂合体中,当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发生重复的染色体的重复区段形成一个拱形结构,或者比正常染色体多出一段。重复引起的遗传效应比缺失的小。但是如果重复的部分太大,也会影响个体的生活力,甚至引起个体死亡。例如,果蝇的棒眼就是X染色体特定区段重复的结果。重复对生物体的不利影响一般小于缺失,因此在自然群体中较易保存。重复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多余的基因可能向多个方向突变,而不致于损害细胞和个体的正常机能。突变的最终结果,有可能使“多余的基因成为一个能执行新功能的新基因,从而为生物适应新环境提供了机会。因此,在遗传学上往往把重复看做是新基因的一个重要来源。 鉴别:⑴重复区段较长时:在杂合体中重复区段的二价体会突出环或瘤,不能同缺失杂合体的环或瘤相混淆。 ⑵重复区段很短时:可能不会有瘤或环出现。果蝇唾腺染色体体细胞联会时特别大,其中出现很多横纹带,可以作为鉴别缺失和重复的标志。 遗传效应:1、扰乱基因的固有平衡体系 2、重复引起表现型变异: ⑴基因的剂量效应:细胞内某基因出现次数越多,表现型效应越显著 ⑵基因的位置效应:基因的表现型应因其所在的染色体不同位置而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倒位 指某染色体的内部区段发生180°的倒转,而使该区段的原来基因顺序发生颠倒的现象。倒位区段只涉及染色体的一个臂,称为臂内倒位;涉及包括着丝粒在内的两个臂,称为臂间倒位。倒位的遗传效应首先是改变了倒位区段内外基因的连锁关系,还可使基因的正常表达因位置改变而有所变化。倒位杂合体联会时可形成特征性的倒位环,引起部分不育性,并降低连锁基因的重组率。倒位杂合体形成的配子大多是异常的,从而影响了个体的育性。倒位纯合体通常也不能和原种个体间进行有性生殖,但是这样形成的生殖隔离,为新物种的进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普通果蝇的第3号染色体上有三个基因按猩红眼—桃色眼—三角翅脉的顺序排列(St—P—Dl);同是这三个基因,在另一种果蝇中的顺序是St—Dl—P,仅仅这一倒位的差异便构成了两个物种之间的差别。 鉴别:⑴较短倒位区段:倒位杂合体联会的二价体在倒位区段内形成“倒位圈” ⑵较长倒位区段:倒位区反转过来与正常染色体的同源区进行联会,倒位区段以外的部分只有保持分离。 遗传效应:1、倒位杂合体的部分不育 2、位置效应:倒位区段内、外基因之间的物理距离发生改变,其遗传距离一般也改变。 3、降低倒位杂合体上连锁基因的重组率 4、倒位可以形成新种,促进生物进化 易位 易位是指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从而引起变异的现象。如果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叫做相互易位,这种易位比较常见。相互易位的遗传效应主要是产生部分异常的配子,使配子的育性降低或产生有遗传病的后代。易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偶线期和粗线期,可出现典型的十字形构型,终变期或中期时则发展为环形、链形或∞字形的构型。易位的直接后果是使原有的连锁群改变。易位杂合体所产生的部分配子含有重复或缺失的染色体,从而导致部分不育或半不育。例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就是由人的第22号染色体和第14号染色体易位造成的。易位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17个科的29个属的种子植物中,都有易位产生的变异类型,直果曼陀罗的近100个变种,就是不同染色体易位的结果。 遗传效应:1、半不育是易位杂合体的突出特点 ①相邻式分离:产生重复、缺失染色体,配子不育 ②交替式分离:染色体具有全部基因,配子可育 2、降低临近易位接合点的基因间重组率 3、易位可以改变基因连锁群 4、造成染色体融合而改变染色体数目 结果 染色体结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大多数染色体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导致死亡。 染色体数量变异 整倍性变异 指以一定染色体数为一套的染色体组呈整倍增减的变异。一倍体只有1个染色体组,一般以X表示。二倍体具有 2个染色体组。具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者统称多倍体,如三倍体、四倍体、五倍体、六倍体等。单倍体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一般奇数多倍体由于减数分裂不正常而导致严重不孕。如果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则称同源多倍体。如直接使某二倍体物种的染色体数加倍,所产生的四倍体就是同源四倍体。如使不同种、属间杂种的染色体数加倍,则所形成的多倍体称为异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系列在植物中相当普遍,据统计约有30~35%的被子植物存在多倍体系列,而禾本科植物中的异源多倍体则高达 75%。栽培植物中有许多是天然的异源多倍体,如普通小麦为异源六倍体、陆地棉和普通菸草为异源四倍体。多倍体亦可人工诱发,秋水仙素处理就是诱发多倍体的最有效措施。 非整倍性变异 生物体的2n染色体数增或减一个以至几个染色体或染色体臂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生物体称非整倍体。其中涉及完整染色体的非整倍体称初级非整倍体;涉及染色体臂的非整倍体称次级非整倍体。在初级非整倍体中,丢失1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称为缺体(2n-2);丢失同源染色体对中1条染色体的生物体称为单体(2n-1);增加同源染色体对中1条染色体的生物体称为三体(2n+1);增加1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称为四体(2n+2)。在次级非整倍体中,丢失了1个臂的染色体称为端体。某生物体如果有 1对同源染色体均系端体者称为双端体,如果1对同源染色体中只有1条为端体者称为单端体。某染色体丢失了1个臂,另1个臂复制为2个同源臂的染色体,称为等臂染色体。具有该等臂染色体的生物体,称为等臂体。等臂体亦有单等臂体与双等臂体之分。由于任何物种的体细胞均有n对染色体,因此各物种都可能有n个不同的缺体、单体、三体和四体,以及2n个不同的端体和等臂体。例如普通小麦的n=21,因此它的缺体、单体、三体和四体各有21种,而端体和等臂体则可能有42种。染色体数的非整倍性变异可引起生物体的遗传不平衡和减数分裂异常,从而造成活力与育性的下降。但生物体对染色体增加的忍受能力一般要大于对染色体丢失的忍受能力。因 1条染色体的增减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一般也小于1条以上染色体的增减。非整倍性系列对进行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确定亲缘染色体组各成员间的部分同源关系等,均具有理论意义。此外,利用非整倍体系列向栽培植物导入有益的外源染色体和基因亦有重要的套用价值。如小麦品种小偃 759就是普通小麦增加了 1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异附加系,而兰粒小麦则为普通小麦染色体4D被长穗偃麦草染色体4E所代换的异代换系。 许多癌症如肺癌、肠癌等都是由于其肿瘤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异所造成的,而且科学家们也发现细胞调控因子或者纺锤体蛋白的突变会造成染色体不分离(chromosome nondisjunction,即细胞分裂进入中后期时,某一对同源染色体或者姐妹单体未分别移向两极,造成子细胞中一个染色体数目增多,一个减少的现象),从而引起染色体数目变化。 在繁殖过程中减数分裂的时候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或者有部分没有分开,也会导致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对数发生改变

染色体变异包括什么?染色体变异的定义?

染色体变异包括四种,分别是缺失;重复;易位(两条染色体之间);倒位(同一条染色体之间)。

染色体变异是指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结构的改变。

在真核生物的体内,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载体。当染色体的数目发生改变时(缺少,增多)或者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时,遗传信息就随之改变,带来的就是生物体的后代性状的改变,这就是染色体变异。它是可遗传变异的一种。根据产生变异的原因,它可以分为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两大类。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消失)、增添(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颠倒(染色体的某一片段颠倒了180度)或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等改变。

扩展资料:

单倍体育种:

形成原因:由生殖细胞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而成。例如,蜜蜂中的雄蜂是单倍体动物;玉米的花粉粒直接发育的植株是单倍体植物。

特点:生长发育弱,高度不孕。

单倍体在育种工作上的应用常用方法:花药离体培养法。

意义:大大缩短育种年龄。

单倍体的优点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速度快,单倍体植株染色体人工加倍后,即为纯合二倍体,后代不再分离,很快成为稳定的新品种,所培育的种子为绝对纯种。生物育种的方法总结如下:

①诱变育种:用物理或化学的因素处理生物,诱导基因突变,提高突变频率,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品种。实例---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

②杂交育种:利用生物杂交产生的基因重组,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培育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实例---用高杆抗锈病的小麦和矮杆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培育出矮杆抗锈病的新类型。

③单倍体育种: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经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迅速获得纯合体。单倍体育种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

④多倍体育种:用人工方法获得多倍体植物,再利用其变异来选育新品种的方法。(通常使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从而获得多倍体植物。)实例 ---三倍体无籽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6n普通小麦与2n黑麦杂交得4n后代,再经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至8n,这就是8倍体小黑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染色体是DNA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形排列。在正常情况下,其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都是稳定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染色体变异呢?原因又有那些呢?

染色体变异是什么

我们经常都会看到染色体这个词语,但是染色体是什么?染色体变异也是经常出现的词语,染色体变异是什么?其实染色体变异跟我们的生活是有很大关系的,并不仅仅是跟医学或者我们学过的知识有关系。

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遗传物质深度压缩形成的聚合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

那么染色体变异是什么呢?在真核生物的体内,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载体。当染色体的数目发生改变时(缺少,增多)或者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时,遗传信息就随之改变,带来的就是生物体的后代性状的改变,这就是染色体变异。它是可遗传变异的一种。根据产生变异的原因,它可以分为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两大类。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由不同的表现,差别比较大。

总结以上的信息,可以将染色体变异归纳为:

生物类别:真核生物。

主要原因:染色体缺失,增添,易位或倒位。

发生时期: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

产生后果:遗传病,极少数为有利变异。

常见病例:21-三体综合症,猫叫综合症等。

有利应用:三倍体植株(如无籽西瓜)培育等。

染色体变异的原因

染色体变异的主要原因是染色体缺失,增添,易位或倒位。妈网百科给大家详细介绍染色体发生变化的几个因素。

1、物理因素:人类所处的辐射环境,包括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天然辐射包括宇宙辐射,地球辐射及人体内放射物质的辐射,人工辐射包括放射辐射和职业照射等。

2、化学因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有的是天然产物,有的是人工合成,它们会通过饮食、呼吸或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染色体畸变。

3、生物因素:当以病毒处理培养中的细胞时,往往会引起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包括断裂、粉碎化和互换等。

4、母龄效应:胎儿在6—7个月龄时,所有卵原细胞已全部发展为初级卵母细胞,并从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进入核网期,此时染色体再次松散舒展,宛如同前胞核,一直维持到青春期排卵之前。这种状态可能与合成卵黄有关。到青春期时,由于FSH的周期性刺激卵母细胞,每月仅一个完成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自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在管内进行第二次减数分裂达到分裂中期。此时如果受精,卵子便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成为成熟卵子,与精子结合成为合子,从此开始新个体发育直至分娩。随着母龄的增长,在母体内外许多因素的影响下,卵子也可能发生许多衰老变化,影响成熟分裂中同对染色体间的相互关系和分裂后期的行动,促成了染色体间的不分离。

染色体变异发生在哪个时期

染色体变异有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两种类型,那这两种不同的染色体变异发生的时期是不是一样的呢?如果不一样,分别发生在什么时期?

人类的许多遗传病是由染色体结构改变引起的。在一般状况下,染色体数目变异发生在分裂前期,由于数目变异,纺锤体的形成同时也受到破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发生在分裂间期,准确来讲应该是染色质的结构变异,因为当细胞进入分裂期后,染色质缩短变粗,高度螺旋化变为染色体,此时染色体结构稳定不易突变,所以一般发生在间期。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发生在分裂前期,亦即此时,纺锤体的形成受到破坏。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染色体数目变异发生的时期是一样的。不管是结构变异,还是染色体数目变异都在分裂期(有丝,减数都可以)。

染色体变异的病有哪些

染色体变异会导致很多的人力疾病,常见的综合征有以下几种:

1、愚钝综合征

患儿出生时较正常新生儿的平均身长略短,随年龄增长差异愈发明显成年患者身高很少超过正常10岁儿童。手呈短粗状,手掌宽只有一条横纹,表现为水平掌褶纹(通贯手)及其他特征性皮纹改变,如小指短而内屈呈单一褶纹(即第五指为两节),肌张力减低多数患儿3~4岁仍不会走路,婴幼儿反应迟钝或引不出进食困难患儿智力及精神发育明显异常,智商为20~70,平均40~50多在Gaussian曲线以下,90%的患儿5岁时才会说话。大多数表现沉静、温顺、易让人接近,寿命可达40岁。

2、13三体综合征

13三体综合征也称Patau综合征,活婴发病率为1/2000,女性多于男性,患儿母亲平均生育年龄为31岁。患儿表现为小头前额凸出、小眼、虹膜缺损角膜浑浊、嗅觉缺失耳位低唇腭裂、毛细血管瘤、多指(趾)畸形、手指弯曲、足跟后凸右位心、脐疝听力缺陷、肌张力过高及严重精神发育迟滞等患儿多死于儿童早期。

3、猫叫综合征

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所致。患儿生后数周至数月出现小猫叫样哭声,严重精神发育迟滞,眼间距过远内眦赘皮折叠、短头畸形、满月脸、反先天愚型样睑裂歪曲,小颌肌张力减退和斜视等。

4、Turner综合征

Turner综合征的染色体为XO(45X)型仅见于女性。患者身材矮小颈部有蹼脸呈三角形,小下颏乳头间距宽,指(趾)弯曲肘外翻和指甲发育不全,可伴五官距离过远内眦赘皮折叠,可有性发育迟缓及中度精神发育迟滞等。

染色体变异的概念

染色体变异

概念:染色体数目或者结构发生改变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1.缺失(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从而引起变异)

2.重复(染色体上增加了相同的某个区段而引起变异)

3.倒位(某染色体的内部区段发生180°的倒转,而使该区段的原来基因顺序发生颠倒)

4.易位(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从而引起变异)

二、染色体数量变异

1.整倍性变异(以一定染色体数为一套的染色体组呈整倍增减的变异)

2.非整倍性变异(生物体的2n染色体数增或减一个以至几个染色体或染色体臂的现象)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