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问答 » 什么是七情六欲(三十六式)

什么是七情六欲(三十六式)

东毅 2024-05-15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文目录一览:

七情六欲指什么

《大智度论》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七情六欲指什么,欢迎大家分享。

所谓七情,就是指人的七种感情。儒家的'说法是:喜、怒、哀、惧、爱、恶、欲。

至于“六欲”的说法,比较简单了,最初是来自《吕氏春秋》。其中说:“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这话的意思就是,“全生”的人,“六欲”都是得到了适当的满足的。所谓“全生”,是人修养身心的最高境界。这里古人没有指出“六欲”都包括什么,后来有人注释说,是“生、死、耳、目、口、鼻”,就是泛指人的各种欲望。

七情六欲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不同的学术、门派、宗教对七情六欲的定义稍有不同。但是所有的说法都承认七情六欲是不可避免的。中医学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中医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但对应五行的只有“怒、喜、思、悲、恐”五种)。中医认为,这七种情态应该掌握适当。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从而这种精神上的错乱会演变到身体上,形成各种病。佛教中的说法与《礼记》中的说法基本一致。佛教中的七情是“喜、怒、忧、惧、爱、憎、欲”。

七情六欲是指什么?

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

儒家的“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

中医理论中的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

东汉哲人高诱对六欲作的注释:生、死、耳、目、口、鼻。

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

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

什么是七情六欲呢?

七情六欲中的七情:指喜、怒、哀、乐、爱、恶、欲七种情感。六欲:指生、死及眼、耳、鼻、口所产生的欲念。

【解释】泛指人的各种感情和欲望。

【拼音】[ qī qíng liù yù ]

【反义词】四大皆空

七情六欲得反义词

1、四大皆空

【拼音】[ sì dà jiē kōng ]

【解释】四大:古代印度认为地、水、火、风是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佛教借指坚、湿、暖、动四种性能,并认为人身由这“四大”构成。佛教的说法,指世界上的万物都是虚无的。常用来表示看破红尘。

【近义词】心无杂念、看破红尘

【反义词】酸甜苦辣、七情六欲

2、看破红尘

【拼音】[ kàn pò hóng chén ]

【解释】红尘:佛家对人世间的称呼。指看穿了人世间的一切,对人世间不再留恋。也指出家为僧尼。

【近义词】参透机关、与世无争、四大皆空、超然物外

【反义词】天伦之乐、尘缘未了

七情六欲指的是什么

七情六欲是指人的各种情感和欲望。泛指人的喜、怒、哀、乐和嗜欲等。词语出自《礼记·礼运》:“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七情按《礼记》的观点是指喜、怒、哀、惧、爱、恶、欲,按佛教的说法则是喜、怒、忧、惧、爱、憎、欲,而医家的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六欲按《吕氏春秋》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大智度论》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声音欲、细滑欲、人相欲。也有说法是求生欲、求知欲、表达欲、表现欲、舒适欲、情欲。

人要有七情六欲的原因

佛学大师认为,只有摒弃六欲,心无杂念,对任何东西都没有贪念才能够有修炼的资格,才能够在修炼成功后前往极乐世界。过去存在很多存天理和灭人欲的说法,但进来越来越多的先进思想鼓励人们解放天性。

但这里的天性不单单是指人们的六欲,任何欲望都是需要被合理控制的。现代人对欲望的观点比古代人要清醒和理智很多,人有欲望是人之常情,但不害人害己才是人间正道。

因为有了七情六欲的种子,所以才投胎为人。人是有情感细胞的高级动物,是其他生物不具有的。人是高级动物,七情六欲是生存的基本欲望,但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人类不仅能接受信息,感受信息,而且还能理智地加以节制或处理这些冲动或信息,不能随心所欲。

所以,人的七情六欲,情感和理智,要与社会进步、精神道德文明等时代要求相适应。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