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是消费者剩余呢?
- 2、消费者剩余计算公式是什么?
- 3、消费者剩余是指什么?
- 4、什么是消费者剩余?
- 5、什么是“消费者剩余”?
什么是消费者剩余呢?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马歇尔从边际效用价值论演绎出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范里安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剩余的几种计算方法。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产业的社会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之和,或者等于总消费效用与生产成本之差。
1977年a.k.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将内在规模经济引进一般均衡模型,推出了市场考虑最适度边际利润而社会考虑消费者剩余的结论。一般认为,消费者剩余达到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支出。
产生原因
一是边际效用递减律,二是消费者根据对具体产品或服务边际效用的评价而愿意支付的价格,经常高于他们 实际支付的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市场价格。
消费者剩余计算公式是什么?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一买者的实际支付价格。
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收入一卖者的实际成本。
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实际成本。
简介
从改变对消费者需求曲线的理解开始。需求曲线不仅表示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在购买特定数量时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但对消费者而言,市场价格是给定的,所以在其支付愿意与实际支付之间存在一个差值,这就构成了一种“心理剩余”。消费者为得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实际必须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什么?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简单地说,就是买者卖者都希望从市场活动中获得收益。
消费者总剩余可以用需求曲线下方,价格线上方和价格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表示。如图以OQ代表商品数量,OP代表商品价格,PQ代表需求曲线,则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时所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为图中的灰色面积。
什么是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指的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
消费者剩余理论认为,对任何一种商品,对于消费者来讲,都有一个愿意支付的价格,而根据经济学原理,某种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共同决定的,因此,会出现由于供求以及市场等方面的原因,导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不吻合,从而使消费者心理上的满足感发生变化。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一买者的实际支付价格
扩展资料:
消费者总剩余可以用需求曲线下方,价格线上方和价格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表示。
消费者剩余是一种主观感受。消费者所愿意付出的代价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概念,它是消费者内心认同的一种主观感受。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反映了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时所感受到“物超所值”、“物有所值”、“物所不值”的不同的价值判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消费者剩余
什么是“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买者的实际支付价格。
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
消费者剩余的基本内涵
消费者剩余源于递减的边际效用。更确切地说,它表现为一种物品的总效用与其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人们之所以能够享受“消费者剩余”,并从他们各自的购买行为中获得福利感,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对所购买的某一物品的每一单位,即从第一单位到最后一单位,支付了相同的价格,而且所支付的又都是最后一单位的价格。
对同一物品因占有的次序的不同给人们带来的满足感就不同,因而人们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就不同。随着人们对同一物品占有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即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效用是递减的。
但总效用是增加的,当总效用达到极大值时,边际效用趋于零;当超过极大值继续消费时边际效用为负,从而总效用开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