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长沙米粉(长沙米粉一条街)

长沙米粉(长沙米粉一条街)

星慧 2023-02-22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文目录一览:

长沙哪家米粉好吃

1、王记长常米粉饭店:位于长沙市东二环与滩头坪路交叉口西50米;

2、津市米线:位于长沙市金山桥街道金坪社区长沙医学院后一街15号;

3、鲜榨米粉:位于长沙市芙蓉区畅心苑4栋103号;

4、桂林米粉: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后湖小区22栋8单元1楼

5、锁味米粉:位于长沙市长沙县三一路92号。

长沙特色美食小吃有哪些

1、长沙臭豆腐

长沙臭豆腐是湖南省长沙市的一道传统特色小吃,属于湘菜。

长沙臭豆腐以臭豆腐等食材用料烹制,其色墨黑,外焦里嫩,鲜而香辣, 焦脆而不糊、细嫩而不腻、初闻臭气扑鼻,细嗅浓香诱人。

2、口味虾

又名麻辣小龙虾、长沙口味虾、香辣小龙虾等,是湖南省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湘菜系,该菜品以小龙虾制成,口味麻辣鲜香,色泽红亮,质地滑嫩,滋味香辣。

20世纪末开始传遍全国,成为人们夏夜街边啤酒摊的经典小吃。主料所用龙虾原产自北美洲,1918年由美国引入日本,1929年再由日本引入中国,生长在中国南方的河湖池沼中。

3、糖油粑粑

是湖南省长沙市的一道传统名吃,属于湘菜,其成本便宜,主要原料是糯米粉和糖,但其制造工艺精细讲究,有特殊的制造过程。

虽不能登大雅之堂,更不能与山珍海味、鱼翅熊掌相媲美,但正是因其廉价的身份,能出入平常百姓家,受到民众的厚爱,成为民间常吃不厌的小吃。

4、长沙米粉

长沙米粉是湖南省长沙市的一种传统美食,属于湘菜系;该菜品是长沙市民最爱的食品之一 。该菜品以米粉,肉丝,盐,味精,酱油,猪骨汤,葱花,熟猪油等制作而成。

5、德园包子

德园包子是湖南长沙地区的传统小吃之一。选料精细,糖馅香甜爽口,肉馅则选用猪前夹缝肉或好瘦肉,拌以香菇、笋干、葱姜、冻油等调料,油而不腻。

德园的掌案师傅历来都是技术高超的老师傅,老面发酵,绝不添加使用“泡打粉”,所制包点皮薄馅大、面香浓郁、颜色白净、质地松软、面呈海绵状富有回弹性,口感特有嚼劲。

德园以外形4个小孔的“四眼大包”为代表独具特色,德园包点中的“银丝卷”亦是湘点中的代表之作。

长沙米粉啊,没点味!

有名的的长沙米粉其实是没有味道的。

嗦一碗粉带给你的美味享受,有六成融在粉底下的那碗汤里。

以前我嗦粉从不喝汤,总觉得汤面上浮着一层油,加之放了各种码子、调料之后,又咸又辣,颇有些刺喉。但是后来偶有一次,在定王台附近一家粉店嗦完粉之后,意犹未尽地喝了一口汤,顿觉以前那些怎么算的上是粉汤,不过是煮粉的水而已。

那家粉店有两口大锅,都架在店门之外。一口里面是半透明的白色汤水,这没什么巧的,是真正的“煮粉水”罢了,奥妙都在另一口锅里。

这口锅里的汤是奶黄色的,面上浮着一层金黄色的油,还有半截小孩儿手臂粗的猪大骨露在外面。骨头的空腔里汪着一腔包含油脂的骨髓,骨头上的肉都已经煮得烂溶,跟汤合为一体了。另外浮着的,还有用纱布做成的小包,丝线扎了口,里面装着种种店家列为“秘方”的香料之类。

粉煮好了,负责煮粉的“唰”地一下把雪白的米粉盛到早就装好了乌黑的酱油、粒粒晶亮的味精和翠绿的小葱叶子的碗里。负责盛汤的拿起汤锅里的一支长柄大勺,用勺底三两下就把汤面上的浮油推开,勺子一沉,舀起大半勺鲜香的骨汤,哗——浓汤入碗,不多不少,正好没过碗里的米粉。盛汤的在勺里的汤入碗时,并不用双眼紧紧盯着,马上就转身舀码子,汤多汤少,全凭手感,动作极熟练。我后来常去这家店,并没见过汤洒出来,或是装得太少顾客不满的事。

后来我又去过多家长沙有名的粉店,发现这些粉店基本都用猪大骨熬浓汤打底,也有少数几家汤里还放一些切做半个手掌大的五花肉块一同熬煮,煮至肥肉烂糜,瘦肉丝丝分明。这种汤比猪骨汤更油、更香,但是也容易腻。

长沙米粉还有四分美味在于“码子”。

长沙人所谓的“码子”,其实就是“浇头”“臊子”“卤儿”,指的是煮好的粉上面放的各种味道的“菜”。

长沙米粉的码子,一般分“炒码”“煨码”。炒码当然首推辣椒炒肉,既可以嗦粉,又可以品尝地道湘味。辣椒炒肉常常用本地种的“螺丝椒”,切滚刀,跟带皮猪五花肉(现在很多店里都不用带皮肉了,遗憾。)大火爆炒,放蒜瓣,放大量酱油。炒到辣椒全熟,吃起来没有“咯吱咯吱”的声音,猪肉也缩皱着,被酱油烧成诱人的暗红色,就可以出锅。有时候辣椒还在意犹未尽地“吱吱”叫,就往浸在骨汤里的白花花的米粉上一放,端上了食客的桌。略拌两筷就可以和着辣椒的辣味、粉汤的鲜味、腾腾的热气一起吃下肚。如果是冬天,马上通体发热,夏天,鼻尖上早就是一片汗珠了。

煨码的话,一般是店家提前做蒸或炖好,放在煮粉的锅边上的笼屉里煨着,随吃随拿。外地客人来了,建议你选择豆豉辣椒蒸肉或者蒸排骨,干豆角蒸肉,都不会有错。如果笼屉里有肉饼蒸蛋,那就差不多等于中了彩。这是长沙“老口子”(长沙方言,泛指某方面很有经验的人)喜欢的口味。猪肉肥三瘦七,剁得烂碎,再拌入香菇碎末,调饺子馅似的调好盐和酱油,最后仪式般地撒上胡椒粉,放入蒸钵紧紧压实,最后打上一个鸡蛋随肉蒸熟。蒸好之后,黄色的蛋黄被白色的蛋白和酱油色的猪肉末包裹着,一筷子挖下去,蛋香肉香菇香扑鼻,即使空口吃,也能吃掉一碗。

但可惜的是,随着长沙人的口味越来越重,这种肉饼蒸蛋渐渐地不再出现在粉店的码子里面了。

如果硬要说米粉本身,只能占一分美味。地道的长沙的粉只有一种,那就是手工扁粉,吃起来是无味的。现在的粉绝大多数都是机器做的,但在长沙的一些老街区,还有幸能吃到手工制作的米粉。

这种手工米粉切得比机器米粉更细,粉条会有些厚薄不均,但也是这种不均匀的厚度,反而可以让口感更丰富。与劲道的桂林米线和很有嚼劲的广西螺蛳粉比起来,长沙手工粉更软、更细、更绵。这种绵软的粉可以迅速吸收浓郁的粉汤,食客只需要轻松一嗦,就可以带汤汁入口。米粉弹在齿背舌尖,好像一双少女的手在轻扣,又香,又软。怪不得《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也不得不感叹——“美好的米粉像少女的胸”。

不过,上班族要是想打一碗手工粉回办公室慢慢品尝,那可得腿脚快点才行。慢了,这娇嫩的米粉就会“糊”了,筷子一夹就变成几段,吃起来也就毫无味道了。

“重挑轻挑二排溶排过桥带迅干,宽汤扣汤轻油重油免青落锅起”,这是长沙爱吃粉的人都熟悉的。长沙人好吃,对于吃的,总是有点挑剔,不想亏待了自己的口味,所以才生出这么些对粉、面“挑剔”的专用词来。

“重挑”“轻挑”是米粉分量放多放少;“二排”要求粉面“熟而不溶”,有嚼劲;“溶排”又要求粉面熟而不碎;“过桥”,是要粉面、码子分开;“带迅干”,那是不要汤,多放油!“宽汤”“扣汤”挑剔汤的多少;“轻油”“重油”最好理解;叫了“免青”,就不要放葱,最好问问蒜是不是也不要;“落锅起”,那是喜欢吃不太熟的粉面,放到锅里烫一烫就马上盛出来。

这里面最值得一提的是“带迅干”。一般吃粉要带迅干的,比吃面的少。煮熟的碱面,放到调好了底料的碗里,不放或者放很少的汤,扣上码子,浇上油,再任由食客按自己口味搭配榨菜、雪里蕻、剁辣椒、蒜蓉、干辣椒或者豆豉、花生米、萧山萝卜,甚至是油渣——你都要也可以!把这些料和面,用最快的速度拌好,料中有面,面上有料,夹起一筷子,俩腮帮子用力一嗦,一瞬间就把世间美味都嗦到了嘴里。

吃完了带迅干,千万别忘记问老板要一碗粉汤(是骨汤,不是煮粉水)。无汤的碱面才下肚,嗓子里还有点发干,喝上一碗鲜香的粉汤,既润了喉,又一下子冲开了胃里所有的美味,韵味啊!

湖南哪里的米粉最好吃?

只要涉及到吃,中国人向来是寸步不让的。如果我说某某地方的米粉最好吃,其他地方的人一定会不服。“食无定味,适口者珍”,让你吃得最开心的那一碗,就是最好吃的那一碗。

1.长沙米粉丨质朴清澈的肉丝粉

与人们对湖南人口味的印象相反,长沙米粉的一切,都必须从一碗清汤肉丝粉说起。

一碗典型的长沙肉丝粉,在上桌前是不带丝毫辣味的。每个粉店老板都宽容地把决定权交给食客。一盆一盆的剁辣椒、榨菜、酸豆角,静静地等在柜台上,任人自取。

对人来说,只要米粉味道对了,环境什么的都无所谓。苍蝇馆子里面,不论男女老少,都埋头专注于自己面前那碗粉,有种世界与我无关的泰然。这时,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或许只有在轻挑、重挑(粉的多少)和轻盖、重盖(浇头的多少)之间有所区别。

长沙米粉从内到外都透着一种洒脱。

敞口锅,滚水下粉,翻腾几下即成。一勺红亮的肉汤,透着鸡汤的鲜甜,也带着骨汤的厚重,只有易入味的扁粉才能提炼出其中滋味。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小火慢煨的肉丝,没有肉丝还叫什么肉丝粉呢?

如今,米粉码子的丰富程度,可以说是对选择恐惧症患者最大的恶意,倒不如就来一碗简单直白的肉丝粉。匆忙的清晨,只有这一碗快手的米粉才能赶走瞌睡。

2.常德米粉丨湖南米粉的“半壁江山”

如今的常德米粉,早已不再是常德人的专利,而是湖南米粉的“半壁江山”。

在常德米粉派系内,津市牛肉粉怕是实力最强劲的了。常德人不像长沙人独独偏爱扁粉,这里扁圆皆有。只不过,常德人默认粉就该是圆的,扁粉只能叫做米面。

粉店老板倒是全无门第之见,在我小心翼翼地提出要扁粉的时候,他们反倒会大度地说一句,扁粉入味。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形容常德米粉的味道,我想应该是“凌厉”。招招都是杀招,没有一丝一毫的拖泥带水。牛肉软烂中带着嚼劲,香料没有掩盖肉香,反而使得肉隐隐带着一丝回甘。劲道的米粉,把汤汁的醇厚分毫不差地送入口中。偶尔裹挟上来的葱花,为本就丰富的口感又增加了一个层次。这是在唇齿间进行的一场深入交流,每一口咬下去,都能得到积极的反馈。在此期间,筷子是绝对停不住的。直到一碗米粉见底,方才回过神来,身边的食客早已换了一茬。

3.湘西米粉丨炖码为王

一提起湘西,总觉得那地方悠远神秘。湘西多民族杂居,文化多元,口味自然也就丰富。光是米粉的浇头,就比长沙、常德要多出不少。酸辣是湘西饮食的灵魂,湘西人号称“辣椒当盐,酸菜当饭”。酸辣肚片、酸菜肉片、木耳肉丝、猪脚、红烧牛肉、肥肠,这些浇头一股脑儿地都放在大锅里慢炖,所有食材的香味便瞬时都融合在了一起。

同样是Q弹的圆粉,湘西人会配上酸辣椒、酸豆角和酸萝卜来吃,各种味道交织在一起,有一种“丰年留客足鸡豚”的亲切与厚道。

4.株洲米粉丨一盘镬气十足的炒粉

株洲人能在炒粉圈技压群雄,靠的就是醴陵炒粉。

想做好一盘醴陵炒粉,重点就在一个“快”字。与湖南其他地方不同,醴陵炒粉用的是干粉。炒粉的时候,幼细的米粉必须要提前泡软,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打头阵的是一颗鸡蛋。旺火冷油,鸡蛋在锅里抖动着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鸡蛋炒散后放入豆芽菜,紧接着锅内又是一阵喧闹。豆芽要炒到半熟才能下米粉,用辣椒粉、盐、酱油调味,颠勺爆炒,起锅前撒上一把葱花,这一份炒粉才算是形神具备。

5.郴州鱼粉丨一碗让人辣到昏迷的鱼粉

在郴州鱼粉届坐第一把交椅的,该是栖凤渡鱼粉无疑。据说,三国时的凤雏庞统被刘备任命为耒阳县令,上任路上在此投宿,店家拿来招待他的就是一碗鱼粉。

本来因为刘备轻视自己而闷闷不乐的庞统,吃完鱼粉,一扫颓气。又是一个名人吃后赞不绝口的故事,且不论故事的真假,栖凤渡鱼粉倒是真能扫除一切不愉快。

拿到一碗鱼粉,红彤彤的汤已经让人看得直冒汗。现杀的鲢鱼炖汤,加上用当地的五爪朝天红椒粉炸成的辣椒油,再来上两勺茶油,就是鱼粉的汤底了。

怕辣的人看到这儿已经望而却步,而郴州人却是越辣越要吃、越辣越想吃。火辣的鱼粉强行打开周身的毛孔,让人倒吸凉气的同时,却大呼过瘾。这种爽快感,能抵挡住所有的不顺心。

6.衡阳鱼粉丨鱼之鲜,粉之弹

如果说郴州人痴迷用鱼汤来衬托火红的辣油,那么衡阳人就是执着于汤头的鲜美了。

衡阳鱼粉的汤,要用敲开的猪筒子骨熬一整夜,有这骨汤做底,汤头才不会单薄。鱼块在炖汤前一定要经过油煎,既是为了定型,也是为了让汤能够更白。

衡阳人吃鱼粉也少不了辣椒。只不过,他们用的不是一勺一勺的剁椒,而是切成段的小米辣,提味的同时,也增添了一抹亮色。吃鱼粉讲究得是先吃肉,再吃粉,最后喝汤。等到吃完鱼肉,浓缩了猪骨和鱼肉的精华的汤汁,带着满满的胶原蛋白,已浸透每一根米粉。

7.永州卤粉丨卤香四溢

比起汤粉和炒粉,永州人最爱的还是拌着吃的卤粉。

卤粉,顾名思义,要有卤水。米粉本身除了米香,是没有其他味道的。所以,卤粉味道的好坏,全在卤水上。炖着猪骨或牛肉的汤锅里,翻腾着各式香料和中草药扎成的料包,至少要熬煮两个小时,才算是合格的卤水。

清爽透亮的米粉,吸满卤水,配着原汤卤出来的牛肉或鸡蛋,满嘴馥郁的香味,也难怪永州人对此欲罢不能。

8.邵阳米粉丨湖南人的“乌冬面”

如果你是第一次见邵阳米粉,八成会说,“这不是乌冬面吗?!”

据说,因为做米粉的是黏性稍差的早稻米,邵阳人就把米粉做得比一般的粉更粗,让它能够保持不输给别处米粉的韧性。

邵阳人喜欢用牛肉或者豆腐木耳盖码来配这种胖胖的米粉,再舀上一勺红油,用筷子熟练地搅拌开。而目光,更是始终随着筷子游走,生怕洒出一星半点。直到嗦进第一口粉,这一天才算是真正地开始了。

标签: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