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爱好 » 冯唐易老的典故(冯唐)

冯唐易老的典故(冯唐)

luoke 2024-05-26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文目录一览:

为何都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话有什么典故?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这句话是说冯唐的年龄大了所以难以得志,李广虽然为西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却是时运不济,难以封侯,王勃借用这两人的坎坷命运表达了自己未得到重用的愤懑之情。冯唐在文学方面的才华造诣很高,不过性格过于耿直,一直未能等到升迁的机会,李广是西汉时期的一员老将,李广曾经辅佐过三位君王,可以说是西汉王朝元老级别的将军,但是汉武帝时期依然没有重用李广。

汉文帝时期冯唐就展露出了过人的才华,但是由于性格原因一直有人排挤他,等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知道冯唐的才华十分想要重用他,但是那时候的他已经年老体衰不能再待以重任了,后来冯唐抗击匈奴有功本来是要行赏的,但是由于谎报了八个首级又受到了处罚。

李广辅佐过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战功赫赫却因为没有达到西汉时期封侯的首级标准而一直未能封侯。李广一直有要报效家国的心,但是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加上李广性格也是比较直率,朝廷中肯帮他说话的人并不多。汉武帝时期李广年龄也比较大了,而且当时汉武帝手下有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位年轻的大将,对于李广这种老将自然也就看不上。

李广向汉武帝表露过自己的心境,希望汉武帝可以给他一个机会,汉武帝的确答应了李广,但是还是将最好的机会留给了卫青,比起李广封侯,汉武帝更希望卫青和霍去病有更卓越的战绩。李广除了性格直率之外还喜好以军功打压别人,所以这让汉武帝也很是不喜,因此不论李广怎么努力都无法得到汉武帝的重用,这是李广一生的悲哀。

冯唐易老的典故

“冯唐易老”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冯唐列传》。

汉文帝时,冯唐是一位大臣,他当初以孝悌而闻名,拜为中郎署。由于他为人正直无私,敢于进谏,不徇私情,所以时时处处遭到排挤,直到头发花白,年事已高,也没有得到升迁,还只是个郎官。

冯唐以孝行着称于时,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郎官是汉代的初级官吏,职责是担任皇宫侍卫,干这活的一般都是年轻人,冯唐作郎官时年纪已经不小了。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怎么还在做郎官?家在哪里?冯唐说是代郡人。汉文帝曾经做过代王,就说:“我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了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齐。

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尚且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担任过统率士兵的职务,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也过从甚密,所以能知道他们的为人。”汉文帝听完冯唐的述说,很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

汉文帝很不高兴,回到宫里,越想越窝火,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汉文帝还真是个有道明君,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这不是虚夸之言呀。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

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支援韩魏。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后来恰逢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卖唱的女子。他一即位,就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因此军溃兵败,被秦人俘虏消灭。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边地的税金用来犒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

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从村野来参军,哪里弄的懂朝廷的令律例呢?他们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现在,他们只是因为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

文帝听了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皇帝的节符,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而任命冯唐作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汉景帝即位后,由于冯唐性格耿直,不久又被罢官。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即位,匈奴又来侵犯边疆,汉武帝又广征贤良,有人推举冯唐,可是冯唐已经九十多岁了,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再也不能出来任职。后来,人们就用冯唐易老来形容老来难以得志。

冯什么什么老 关于冯唐易老这个历史典故的介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成语都有不同的意思,今天为大家介绍冯唐易老的典故。冯什么什么老就是冯唐易老,这是一个汉语成语,一般用来感慨人生。在《滕王阁序》中都有用冯唐易老,来慨叹生不逢时。

冯唐易老典故介绍

许多人感慨生不逢时的时候,都喜欢用冯唐易老这个词来感慨。一些人只记得冯什么什么老,不知道这个成语是什么,今天为大家介绍冯唐易老这个历史典故,相信大家就容易记住这个词了。冯唐是西汉人,三朝元老,年老之后都还在担任中郎署长。

在汉文帝时期的时候,冯唐就已经是中郎官署,因为说话太直刚开始让汉文帝耿耿于怀,之后因为赦免魏尚的事情得到过汉文帝的重用,被任命为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兵。之后汉文帝去世后景帝即位,冯唐被任命为楚相,但后来还是被免职了。

景帝去世之后汉武帝即位,在诏求贤才的时候有人推举了冯唐,但是那个时候冯唐已经九十多岁了,不能在做官了。冯唐闻名朝野就是因为他说话直,一根筋走到底都不知道忌讳,所以他虽然是三朝元老,经历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代,却一直到老都是郎中署。

经历了三个皇帝都一直没升官,有一次汉武帝遇见了他就忍不住问他,说你都这么老了怎么还是一个郎署。冯唐就感叹道自己的生不逢时,还说出了他怀才不遇的几个原因。冯唐在汉文帝时期的时候就是郎署了,汉文帝好文,而他好武,所以没有得到重用。

到了汉景帝时期的时候,景帝好美,而他则长得丑,所以也没有得到重用。等到了汉武帝即位的时候,不管是文物美丑都好,但是却喜欢重用年少的人,但这个时候冯唐却已经很老了。汉武帝在听了冯唐的话之后很动容,就将他提拔为车骑都尉跨栏。这就是冯唐易老的由来,冯唐历经三朝却一直怀才不遇,后世之人都喜欢拿他感叹人生。

李广难封冯唐易老典故

一、冯唐易老的典故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冯唐是一位颇负盛名德才兼备的人才,在汉文帝时年龄已经较大了,但官职卑微,不受重用。到景帝时,略有升迁,但不久被免官闲居,后来汉武帝寻求贤才,听到人们盛赞冯唐,就召见了他,但这时冯唐已九十余,不能复为官。

二、李广难封的典故

典故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

他曾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文帝说可惜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飞将军李广纵然战功赫赫,其至死也没有封侯。

冯唐已老成语典故

典源出处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 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说(悦),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汉书·冯唐传》 亦载此事,略同。

释义用法

汉文帝时,冯唐年纪很大了还在做郎官,后被汉文帝派去出使云中,做了车骑都尉,到汉武帝时想重用他,冯唐却已九十多岁了。后以此典感慨年老而得不到重用。

用典形式

【冯颠】 宋·苏轼:“冯颠久已攲残雪,戎眼何曾眩落晖。”

【冯公老】 唐·陈子昂:“未及冯公老,何惊孺子贫。”

【冯唐老】 唐·姚合:“莫笑冯唐老,还来谒圣君。”

【老冯唐】 宋·陆游:“此去得非穷李广,向来元是老冯唐。”

【荐冯唐】 唐·曹邺:“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

【冯唐已老】 唐·杜甫:“谢眺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

【冯唐头白】 明 ·刘基:“冯唐头白偏多感,倚遍天南百尺楼。”

【晚似冯公】 金 ·元好问:“勒如韩子初无补,晚似冯公岂见招。”

【皓首悲冯】 清·唐孙华:“方壮既悼颜,皓首仍悲冯。”

【白首不见招】 晋·左思:“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尚少弃冯唐】 唐·白居易:“重文疏卜式,尚少弃冯唐。”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表达的是什么深意?

这是很简单的两句诗,并没有什么深意。只是诗人王勃感慨“人生无常、怀才不遇”的诗句。

这两句诗出自大名鼎鼎的《滕王阁序》,是一篇文辞极为华美的骈体文,四六并用,读来朗朗上口,极富韵律,笔者幼年也曾全文背诵,至今很多句子仍然熟记于心。其中就有这两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这两句诗,用了两个典故来表达诗人“人生无常、怀才不遇”的忧虑。如果加上前两句就更好理解“嗟乎!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哎,小时候读书没感觉。如今而立之年,再看到这两句,真的是忍不住要掉下眼泪来。辛酸苦楚、坎坷磨难,怎么就这么多呢?

"冯唐易老"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冯唐列传》

冯唐是 汉文帝 时的 一位大臣。由于他为人正直无私,所以时时处处遭到排挤,直到头发花白,也没有得到升迁,还只是个郎官。 汉景帝 即位后,由于冯唐性格耿直,不久又被罢官。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即位,匈奴又来侵犯边疆, 汉武帝 又广征贤良,有人推举冯唐,可是冯唐已经九十多岁了,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再也不能出来任职。 后来,人们就用冯唐易老来形容老来难以得志 。

飞将军李广大大的有名,以善战和倒霉著称。

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 ,文帝说:"可惜啊! 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 !"李广从一开始就比较倒霉啊。

后来李广又多次立下赫赫战功,但是又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遭受处罚,不是大战迷路,就是遭遇敌人埋伏,实在是倒霉到家了,连汉武帝都认为李广运气不好。最后李广因为战斗失利,不愿意面对刀笔吏, 有没有钱赎罪,无奈的 选择了自杀。

汉武帝时期,很多才能和人品不及李广的人都封了侯,但是飞将军李广至死也没有封侯。后人常常对李广的悲剧命运感到惋惜。

时也!命也!

时运不济,纵有绝世才气都是枉然;命途多舛,纵然万般努力全付流水。

然而,奋斗的人生才有趣味。至于结果,随它去吧。

这句话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王勃在这里引用了两个 历史 人物,一个冯唐,一个李广。

冯唐为人正直无私,有话就说,敢于直言,得罪了不少人,所以并没有得到皇帝的重用,折腾了几十年,90多岁了,想重用,也有心无力了。

李广,骁勇战将,高大威猛。汉文帝都说他,要是生在高祖的时代,肯定能封一个万户侯。说明李广生不逢时,时运不济。其实,这只是推辞罢了。李广不封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有勇无谋,俗话说,一介莽夫。

王勃,年轻气盛,在《滕王阁序》里面引用这两个典故的意义何在?很明显,这是在暗喻自己。

其实,了解了王勃为什么去交趾看望父亲就知道原因了。

王勃原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因为《檄英王鸡》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小伙子年轻气盛,肯定有怨气的。于是,在《滕王阁序》这里引用这两句,来形容自己时运不济,命运多舛。

滕王阁序创作背景:

公元675年,王勃去交趾(在今越南境内)探望做县令的父亲。途经洪都(今江西南昌)时,都督阎伯屿因重修的滕王阁落成,定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在那里宴请文人雅士和宾客朋友。他的女婿吴子章很有文才,阎伯屿叫他事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到时当众炫耀。王勃是当时有名文士,也在被请之列。

宴会上,阎伯屿故作姿态,请来宾为滕王阁作序。大家事先都无准备,所以都托辞不作。请到王勃时,他却并不推辞,当场挥毫疾书,一气呵成,写就了著名的《滕王阁序》,各宾客看了一致称好。阎伯屿读后也深为钦佩,认为这篇序文比自己女婿写的要高明得多,也就不再让吴子章出场著文了。

不请自来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王勃被称为初唐四杰,28岁坐船溺水而死,而这篇滕王阁序是王勃23岁所做。背景就是王勃进谏唐高宗引起皇帝的不满因而被贬。在被贬的途中去看自己的父亲,途径洪州,这是滕王阁从重修赶上九月九日重阳节,邀请文人墨客于此,王勃提笔就作,引起其他文人的不满,当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说其大才。

“冯唐易老”汉武帝时期匈奴频频来袭,汉武帝让大臣推荐谁去击退匈奴,有人推荐冯唐,可当时的冯唐已经90了,已经无力抵抗匈奴,年轻的时候也没得到重用。“李广难封”李广被称为飞将军,骁勇善战,多次击退匈奴,匈奴听见李广的名声都害怕,但是没有被封侯。

这两句与王勃当时被贬,同时都怀才不遇,相呼应。后来这俩句基本上都表达怀才不遇的 情感 。

这个问题,有书君来回答: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王勃之手,他的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我们首先来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实际上是两个典故,王勃在这里引用了两个 历史 人物,一个冯唐,一个李广。

先谈谈“冯唐易老”

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冯唐列传》。

冯唐,是汉文帝时的一位大臣。因为他的为人正直、无私,所以经常遭到排挤。即使新帝即位,也因性格耿直,多次被罢官。直到头发花白,也得不到升迁。最终只是个郎官。

后来汉武帝即位,匈奴侵犯边疆,汉武帝广征贤良,有人推举冯唐。

但那时冯唐已经九十多岁了,折腾了几十年,想重用,也有心无力,再不能出来任职。

后来,人们就用“冯唐易老”来形容老来难以得志。

再了解下“李广难封”

李广,汉族,是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西汉时期的名将。

他骁勇善战,高大威猛,参加抗击匈奴的历次战役,身经70余战,匈奴都称他为""飞将军"",

他一生屡经磨难,战功卓越却未得封爵。后追杀匈奴中,因道路迷失,愤而自杀。

后来,人们常用李广来指""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那么王勃,这位年轻气盛的诗人,他在《滕王阁序》里面引用这两个典故,表达了什么深意呢?

大家跟随有书君,来了解一下作者王勃,以及他的创作背景,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他引用这两个典故,所表达的深意:

王勃,他是唐代诗人,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他才华横溢,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被称“初唐四杰”,而且王勃还排在首位。

他年少成名,被人们称为神童,16岁科举中第,但是一直仕途不顺。

因为一篇斗鸡文《檄英王鸡》,惹怒了唐高宗,被逐出官府,后来又因为恃才傲物,遭人嫉妒,被人陷害,被终结了仕途。

这篇《滕王阁序》,实际上,就是他前往南方探望父亲,路过洪都时所撰写的。

因此,王勃用这两个人,来比喻自己的的不幸境遇,以冯唐、李广来自比,倾述了自己深恐""人生易老,有志难伸""的苦闷。

象冯唐,颇负盛名,德才兼备的人才,空有满腹经纶,受不到重用,得不到施展的机会,直到白发皓首,也难遂自已的报国之心。确实也让事隔700多年的王勃,为此,也发出""冯唐易老""的感叹。

再看李广,纵然是千古绝唱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匈奴闻风丧胆的""飞将军"",最终也得不到封侯之赏,人才的价值得不到展示,着实令人慨惜。

王勃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都没有机会。但是他又不甘心自己无所作为,只好凭借文章来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

那""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既表达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又对当时封建制度的极度不满!

因此,通过分析,有书君仿佛仍然可以看到,一个有志的青年,虽处劣境,仍积极向上的心声,以及对封建统治人才管理上的随意性,压制人才,浪费人才等方面弊端的抨击和无奈。

同时,“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典故,也让王勃明白了冯唐、李广之所以得不到重用,跟平时冯唐恃才傲物、李广有勇无谋的为人,以及他们对人、对事、对物的个性,也有很大关系。

反思自己之所以有此处境,实为自身性格中已综合了两个人的共性。因此也“命运多舛,怀才不遇”。

好可惜王勃,真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写完这篇千古名篇后,不幸溺水而亡,天妒天才,英年早逝,未能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只留下这些千古绝句,让世人传诵,可叹可惜!

以上是有书君个人见解,供大家探讨!

这句话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相信大家高中的时候都学过这篇古文。

原文段落如下: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形容人到老都难以得志,命运多舛,有志难伸。

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时候就是这心情,王勃想:老子这么有才你把我给流放了,这皇帝老儿真是气死我了。事实上王勃写《檄英王鸡》得罪唐高宗被流放去交趾北部找自己父亲,写下《滕王阁序》这篇千古文章后,就去见了他的父亲,在归途中不幸溺水而死,算是英年早逝。

冯唐易老

汉文帝时,冯唐是一位大臣,他当初以孝悌而闻名,拜为中郎署。由于他为人正直无私,敢于进谏,不徇私情,所以时时处处遭到排挤,直到头发花白,年事已高,也没有得到升迁,还只是个郎官。

李广难封

汉朝的“飞将军”李广忠诚爱国,但在性格上以及能力上不足,虽然在小规模战斗上,他表现出来的勇猛以及处变不惊的大将气度使他名噪一时,但是而大战斗中李广总是犯错,没有大的战绩可言,因此李广至死难封。

这句话里面有两个典故,分别是冯唐和李广的经历,这两人都是汉朝的官员。这句话借用两人的经历,要表达的是 怀才不遇,拥有一身本事却到老了还得不到重用的苦闷心情 。

因为李广的名气最大,我就先说一下 李广难封 的故事。

李广是西汉时的大将,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作战非常勇猛,立过无数的战功,被称为飞将军。

当时的士兵凭战功是按照人头数来算的,你杀敌多少人评什么级别的功劳,这个人头数都有严格的规定。李广虽然打了无数次胜仗,击退了匈奴无数次,但是杀敌数却不如别人多。将军肯定不会亲自杀敌,他的功劳是按照一场战争中士兵们的杀敌总人数算的。

当时获得封侯爵是武将们都梦寐以求的荣耀,李广也不例外。但是他一生中胜仗无数,可杀敌数却一直都打不到封侯的标准。另一方也是他脾气直,容易得罪人。所以直到死也没能封侯。

所以后人用李广难封,来形容不得志。

再说冯唐易老。

冯唐也是西汉时的人物,是个宫中的侍卫。因为为人耿直,说话太直,经常得罪人,所以到处受到人排挤,一直在这个位置上干到老。

有天皇帝路过看到了他,问他怎么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干侍卫。谈话中皇帝看出来他是个有才华的人,就提拔了他做都尉。可他的脾气还是那样,特别的耿直,对皇帝说话也是这样,不给人留面子。后来因为这个又被贬官了。

很久后老皇帝死了,新皇帝登基让人举荐人才,有人就想到了他。可是这个时候他都90岁了,老的走不动了,已经不能出来做官了。

所以就有了冯唐易老的典故,形容一个怀才的人到老了都得不到重用。

最后贴一首古人描写飞将军李广的诗。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要了解“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表达的什么意思,首先要了解这两个典故出处和冯唐、李广两位人物。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著名的《滕王阁序》。

王勃是神童人物,死时才二十多岁,但被誉为“初唐四杰”。据说他六岁就能写文章,九岁时就能写文章纠正颜师古注《汉书》中的错误,十六岁应试及第,授职朝散郎。本来前途一片大好,但后来因写了《斗鸡檄》得罪了唐高宗而被贬。后来又求补为虢州参军,但在参军任上,又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唐高宗上元二年他到交趾探望父亲时经过洪州,此时恰逢重阳节,当时的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了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滕王阁,在重阳节这天大宴宾客,吟诗作乐。王勃也参加了这次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

冯唐一般知道有个现代作家笔名叫冯唐,这里所说冯唐是汉代人,身历三朝,直到汉武帝时被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做官。

李广知道的可能就比较多了,也是汉代人,一生战功卓著,但时运不济,一生不得封侯。

王勃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两人的遭遇隐隐表达了自己命途多舛,时运不济的遭遇。王勃短命,写完此序的第二年八月,自交趾返回时渡海溺水后惊悸而死,年方二十六岁。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特意翻看《史记》。《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了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后来不知忌讳,屡屡惹怒皇帝而得不到升官,到景帝为楚相又被免除,到武帝想找冯唐为官的时候,冯唐已经九十多岁不能再当官了。

冯唐经历了汉朝的文帝、景帝、武帝时期,官运不济。

李将军李广,善骑射。性格木讷少言,又比较自负,为了打击匈奴违背军令,曾经诱杀过降敌,也因为射箭距离太近被匈奴抓过,这些因素累积起来,他只能到将军的官位,后来更是不愿意对刀笔吏而自杀。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而不能封侯,所以说李广难封。

后世唐朝王勃所写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引用典故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即使有才华有能力,也会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名句和典故诸多,但最让有书君唏嘘不已的,是那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要明白其中深意,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两个典故。

01 冯唐易老

《史记.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冯唐因孝悌出名而成为一名郎官(汉代的初级官吏)。

他有才德,有抱负,但为人正直无私,敢于进谏,不徇私情,得罪权贵而不自知,因而处处遭到排挤。

好不容易文帝想起他,并任命他为车骑都尉,却在景帝即位后又被罢官,直到头发花白,年近耄耋,也没得到升迁。

当别人向汉武帝举荐冯唐时,他已九十多岁高龄,心有余而力不足。

后来,文人就用“冯唐易老”来形容郁郁不得志,年华空逝。

02 李广难封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就是飞将军李广。跟匈奴作战时,他置个人生死于外,身先士卒,战斗非常勇猛,参加大小战役无数,立下赫赫战功。

封侯是每个将士的梦想,但李广十分倒霉,总在关键时刻吃败仗,许多与他同时期的将领都封了侯,而他至死也未封侯。

后世常用“李广难封”来形容功高不爵,命途多舛,有才而不得志。

总之,这两个典故都有不得志的意思,那王勃用其表达何意呢?

1.感慨人生无常,怀才不遇

王勃是天降“神童”,六岁写文,十六岁时,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年少成名,满腔抱负,期望在朝堂上大展宏图。

但因一篇斗鸡文罹难,被赶出沛王府,后又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从此与仕途无缘。

他的起点很高,机会也出现过,可他错过了机会,再不能施展抱负,故以冯唐喻己,抒发心中怀才不遇的郁结,和对年华逝去的无奈。

2.暗示达官显贵给予机会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宴会上不乏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举荐王勃轻而易举。他看明白了这点,写出“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他把冯唐、李广不得志的原因归结为运气不好,命太坎坷。表明他自己也是这样,怨不得别人。

他暗示在座之人,为防止 历史 重演,让有才之人有施展的机会,各位宾客还请慧眼识英雄,给王某人一个机会。

3.告诫人们珍惜光阴,勇敢去做

今人读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除了表达不得志之外,还表明时光易逝、努力未必有回报。

光阴流逝很快,所以我们要珍惜,趁着年轻有干劲儿去尝试想做的一切,追逐梦想。千万不要重蹈冯唐后尘,等年老力衰了遗憾终身。

李广努力一生也没封侯,我们也许努力一生也不能实现梦想。但我们努力过,享受了过程,无愧于年华,这就足够了。

“冯唐易老”,所以凡事别等到明天;“李广难封”,所以别把结果看得太重,一切尽力而为,做好自己。

除了生不逢时的宿命论,这还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话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勃借用冯唐和李广的典故形容自己怀才不遇,时运不济。

冯唐和李广的故事都出自《史记》,冯唐以孝顺和刚正不阿出名,但是正因为他太刚直,不懂转圜,因此处处受到同僚排挤,一直到垂垂暮年,还是最低等的郎官杂役。终于有一次,汉文帝看到他,了解到他的才华,任命他做车骑都尉,掌管车战之士,然而好景不长,到汉景帝继位后,冯唐依然不徇私情,耿直刚正,又被人排挤丢了官。直到汉武帝继位,匈奴侵犯边境,有人推荐冯唐,可惜那时候他已经90多岁,没办法为国效力了。他空有一身本领,空有好品质,却苦苦熬了一生。

李广是另一种悲情,他有防御的才能,当朝需要的却是进攻性选手,需要排兵布阵的能力和大局观。眼看身边的将军,卫青、霍去病等等,年轻有为,又因为家族出身的关系备受重用,自己苦苦追求的军功难立,封侯之路难成,心中焦虑不已。这个时候,终于有机会表现自己,他当然要抓住,当前锋。然而卫青只让他当侧翼,明明知道这是最后一搏,他却还是迷路了,最终贻误战机,只能悲情地仗剑自刎。

他们的遭遇是怀才不遇,怎样也无法跟紧时代,一肚子不合时宜。同时,也是个人能力局限的悲哀,有的局限是人们永远无法超越的,怎么努力都是徒劳,往深了想,真是令人心生怅然。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