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 鹿港小镇吉他谱(鹿港小镇吉他谱原版)

鹿港小镇吉他谱(鹿港小镇吉他谱原版)

胜艺 2024-06-10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文目录一览:

吉他弹鹿港小镇难吗

不算难,这个是吉他谱

鹿港小镇 罗大佑 吉他谱

图片下面还有另一个版本的鹿港小镇吉他谱

不只是歌的《鹿港小镇》

印象中好长时间没专心的听首歌了,这缘于自己承受不了当今一些快节奏歌曲的吵闹。前些日子偶然间听到少年轻的同事哼唱《鹿港小镇》,好诧异于他们这一代人会唱这种风格的老歌。年青人告诉我,说这是某电视台“好声音”比赛的歌曲,一个叫彭佳慧歌手唱红的,从去年起就流行了。还笑侃,看来你老人家落伍了。不禁哑然失笑。打算找时间网搜一下,重新听听几十年前罗大佑的这首经典曲。

车里CD碟盘也不知尘封多久,平常上下班途中倒是习惯于顺手扭开调频广播。“东山人民广播电台,这里是FM103.1调频广播”……播音员娓娓动听的乡音乡调倍感亲切。无独有偶,广播里电声渲染的前奏,久违的旋律吸引了我的注意,一个富于哀怨情感的女声出现了,不正是我想听听的《鹿港小镇》? “假如先生你来自鹿港小镇/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爹娘/我家就住在马祖庙的后面/卖着烟火的那家小杂货店”……

记得罗大佑写《鹿港小镇》应该是在1982年,收录在当时唱响两岸的《之乎者也》专辑,演绎台湾岛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城乡新旧更迭的疑惑迷茫。据说当时在台湾和《绿岛小夜曲》等还被当局列入禁歌,84年左右盒卡带才在大陆翻录售卖。

那时候喜欢歌曲《鹿港》,缘于对年轻的罗大佑那带点愤怒又带点悲凉声音的喜欢,对歌词表达的意思其实也不加理解。早期配乐录制水平和播放设备当然与现在的更是无法比拟,加上多年后,歌坛“教父”老罗先生那混沌沙哑的男声,实在再也不敢恭维。说热爱,纯属愤青时代装忧郁跟风追星。

实话说,几十年后的今天,再听彭佳慧改编翻唱的《鹿港》这首歌曲,其饱含深情的演绎,特别在副歌部分,融入重金属摇滚元素,更符合时代韵味,呐喊式的唱响也更具爆棚冲击,在高潮音阶处唱音戛然而止,三秒的停顿后高亢音重现,演唱极具酣畅淋漓……让我不禁有寻找歌曲创作背景的想法。

首先这首歌旋律动听、歌词韵律和谐;再从词义内容方面,很容易勾起人们对记忆中美好事物的回想与叹息;“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砌上了水泥墙”,更是对美好的传统事物被时代浪潮冲刷直至消逝的感叹,而一句“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传达出惋惜之情。现实当中人们得到和失去往往是要付出等出代价的; “门上一块斑驳的木板刻着这么几句话,子子孙孙永宝用(保佑),世世代代传香火”,更深层次对家乡世代传承文化的深深怀念。这就歌曲容易引发听众共鸣的原因吧,加上时尚的伴奏配乐,似乎更符合年轻一代的口味,难怪乎年轻人会哼唱认同。

那一天晚饭后,和爱人沿南门湾往澳角尾方向散步,薄浪轻拍着沙滩,微风徜徉。无独有偶,堤上的冷饮摊循环播放着《鹿港小镇》,一个女孩抱着吉他,与拉杆音唱应和共唱《外婆的澎湖湾》。早听说南门湾片区即将迎来新的大开发,不久的将来,滨海景观道、文化休闲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公共旅游休闲区及公共配套设施即将成为现实。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来自大陆南端的李海鹰,也有一首传遍大江南北的民谣式歌曲《弯弯的月亮》,歌里用悠扬婉转又带点忧郁的声音唱着:“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旧日的歌谣”。这同样引起共呜,至今传唱。

恍恍惚惚间有点明白,为什么82年的台湾会唱着《鹿港小镇》,而89年的大陆会唱着《弯弯的月亮》。对现代化的渴望和老传统的怀念,都是殊途同归,这就是共鸣点。

夜幕下的海湾有些模糊和不现实,轻浪追逐抚拍着沙滩,空气中夹杂海的腥味,风止了,随风而逝的何止是古风情怀?那浪拍声,我想该是传统在新浪潮冲击下的叹息,想想家乡这些年来在美丽的海湾边,高高耸起的钢筋鸟巢,只能说,时代总是在进步的,由内而外的尽是无奈,由外而内的却是必然吧。

还是回头说说《鹿港小镇》歌曲。想当年,一些在民间私下流行的歌曲,宝岛和大陆一致的禁播,以“靡靡之音”为由据多,当然还有其他理由,不一而足。像齐豫的《橄榄树》也是属于禁歌之一; 在台湾,罗大佑的《鹿港小镇》, 歌词原词为“台北不是我的家”,不还被迫改成“这里不是我的家”吗。

每次听《鹿港小镇》,都颇有点儿感慨。

2017/10/01

鹿港小镇伴奏

这个吉他谱下面有,罗大佑的演唱和伴奏,彭佳慧的演唱和伴奏都有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