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五九是什么意思?
首先,我们得先说一下“九”在中国民俗节气里的内涵。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数九的风俗。至于说其最早源于何时,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答案,但可以知道的是,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民间的节气。数九,即从每年农历24节气的“冬至”开始算起。我们的老祖宗,在当时那个没有天气预报的年代,用数九来推算冬季严寒的情况。(对应的有《数九歌》)
在古人的推理中,从冬至日开始数,数到九九八十一天,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天到了,是时候春耕播种了。
而在这九九八十一天里,人们用“数九”的方式来加以强记,在便于好记的同时,也便于区分。
“数法”:一共分为九个“九”,共81天,每9天为一个“九”,数完九个“九”,寒冬将尽,春意盎然。
如老人经常念叨的“七九河开,八九燕来”,这里的“七九”、“八九”就是九个“九”中的倒数第二,第三个“数九”,由此可推算,寒冬将去,春天将要到来。
02 为什么会出现“数九”习俗呢?
其一,众所周知,在古代是没有高科技预测天气的,人们总能凭经验总结,大体预测天气的基本状况。为了便于耕种,为了合理安排时间,人们只能在劳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概括出谚语,用以指导生产。
其二,古代气候寒冷而漫长,当时又没有空调、暖气,人们的防寒保暖条件比较简陋、局限。为了提早做好预防,人们就发明了“数九”的口诀来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寒冬情况。
其三,在过去,人们对未知的寒冬充满了恐惧,因为寒冬这不仅意味着寒冷,没有收成,还意味着更多的死亡。在漫长的恐慌和等待寒冬过去之时,人们为了打发时间,聊以慰藉内心的空虚,便总结想出了这么一个周期性的“数九”的东西。
03 与立春相关的“数九”谚语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个重要的节气,因为这是一年中新的开始,是全年播种的关键时刻。
在古代,立春的时候,朝廷还会派人到民间报春,提醒农民是时候播种了,以免影响秋收。由此可见,立春时节的重要性。
在民间,与立春相关的“数九”谚语还有许多。比如:
“春打五九末,五谷往下缩”:这句话,和前面开头的“春打五九尾,要饭跑断腿”谚语是一个意思,均是表示立春如果是“五九”的最后一天的话,这一年的农业可能会面临各种自然灾害,导致庄稼长势不好,粮食产量减少。
与之相对,还有一句是“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用愁”,意思是如果立春是在“六九”的开头,预示着农作物长势良好,粮食丰收,农民不用担心饿肚子,所以吃穿不愁。
五九是什么日子
“五九”是我国“数九”中的节气之一,“五九”通常指是一月份至二月份之间的某几天。民间对“数九”还有专门的俗语:“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这里的“三九”、“四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河面结冰,江河封流;进入“五九”、“六九”,气候开始逐渐转暖,沿河的柳树就发新芽了。
数九简介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一般“三九、四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当数到九个“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万物生机盎然,是春耕的时候了。
数九方法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有历史但缺乏记载,至于起源何时,没有确切的资料。在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为“至阳”之数,又是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已深矣”了。
数九计算寒暖的方法,适用于我国冬至前后冷暖变化明显的地区,冷暖变化计算精确到天数,从冬至逢壬日数起,最冷时段在“三九、四九”,数至“九九八十一天”便是春深日暖。
五九是什么意思?比如“过了五九分钟后”,“五九天”之类
五九的意思是:四十五的意思。
五九天,就是一个九是9天,2个九是18天;到九九的时候,就是81天,出了九了,冬天结束了。
五九天是什么意思?
“五九”是五九天气”,即冬至后的第三十七天到第四十五天。
我国阴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曰算起(从冬至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