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咏柳古诗的意思全解
- 2、咏柳的解释是什么?
- 3、咏柳的意思是
- 4、咏柳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 5、咏柳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咏柳古诗的意思全解
咏柳古诗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咏柳古诗的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柳树的生动描绘,赞美了春天带给大地的勃勃生机。诗的前两句把柳树刚刚长出的嫩绿的柳叶比作碧玉,把千万缕的柳条比作绿丝带,豫地描绘了柳树枝条细柔、修长、摇摆于春风之 中的迷人姿态。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叨。”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比喻成剪刀,显示了春风的神奇和灵巧,想象丰富,构思精巧。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柳树、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碧玉妆成一树高,垂下绿丝绦”这是四明狂客的咏柳名句,在这当中我们便可以感受到许多的情谊。柳,在中国古代便是一样令人歌咏的对象,所以,在那时,无论是山乡村野,还是宫廷御苑,无一不是种植着柳树,无一不是葱若一片。
于是,春天, .当春风刚刚扫去了白雪,柳树便嫩绿了枝丫,吐出了粉嫩粉嫩的新芽。夏日的阐明伴着热浪人们就坐在柳树底下歇凉。那时柳树已是长出了细细的枝叶,紧紧地贴着柳枝。秋天,羽的秋风吹落了一片片枯黄的叶子,叶子纷纷扬扬地落到了那扎根着挺拔。
咏柳的解释是什么?
咏柳就是吟咏柳树的意思。
咏柳的诗文解释: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如同一位婀娜美人,垂下来的万缕垂丝好像是绿色的裙带。不知这绿叶是谁剪裁出来,原来是二月的春风细细剪裁。
《咏柳》简介: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
咏柳的意思是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的字面意思: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堆成,柔美的枝条好似万千条飘垂的绿丝带。不知道这绿叶是谁的巧手裁出,二月的春风好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全诗如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柳树给人的总体印象。柳树的形象美在于它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
“万条垂下绿丝绦”,具体描写那茂密并轻柔下垂的柳枝,它是柳树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有了上句的铺垫,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变成了美人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肢”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进一步细描细绘,刻画柳树的嫩叶。每一片树叶都造型别致,纹理细腻,仿佛都是精心裁剪而出。诗人由于惊叹不禁发问:这满树的细叶到底出自哪位高明的裁缝之手?接着找到了答案:原来是大自然的杰作,她手持二月春风这把大剪刀裁出了满树春色。
咏柳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咏柳古诗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整首诗译文的意思为: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咏柳》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是唐代贺知章所写,诗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
咏柳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这首《咏柳》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那么咏柳古诗的意思是什么?跟着我一起了解下吧。
【原文】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诗意】
像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像垂下来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那如同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
【赏析1】
这是一首咏物小诗,诗人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内心深处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集中笔墨描写那高高亭亭玉立、婀娜妩媚飘逸的柳树。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扮起来的,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了柳树的颜色*美。俨然妙龄少女,亭亭玉立,妩媚婀娜,魅力无限。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写柳枝,诗人将垂挂披拂的柳枝比喻为少女盛装垂挂的万千条精美的丝带,巧妙地写出了柳树的轻柔婀娜的盛装之美。
在第三句中,诗人以疑问的形式巧妙地写了柳叶儿。“不知细叶谁裁出”,从形态上突出了柳叶精巧细致的美。这一句同时又与第四句构成一种设问关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自问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再加上一句形象化的比喻,将诗作由描写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描写春风。春风是大自然力量的象征,也是大自然创造力的象征。它既然能裁剪出细致匀称碧绿的柳叶,自然也就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裁出繁花似锦的整个春天,这就为读者想象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拂堤杨柳醉春烟”那万紫千红的烂漫春天提一供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
从整体上看,诗的前二句诗分别描写了柳树的整体形象和万千条垂挂的枝条,第三句在设问问题提出的同时,又从均匀细致碧绿的嫩叶,三个句子分别写了柳树的不同方面,句句有内容,笔笔有特点。另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咏唱了柳树,赞美了春天,讴歌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的无限创造力。
【赏析2】
《咏柳》作者贺知章(659—744年),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唐代著名诗人,也是李白的好友。武则天证圣元年进士,考取超拔群类科,授国子监四门博士,后被任用为太常博士。唐玄宗开元年间,历任太常少卿、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太子右庶子充侍读、工部侍郎、秘书监员外,官终太子宾客、秘书监等职。晚年告老还乡隐居,做了道士,不久因病故去。贺知章的诗文成就很高,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咏物诗、抒怀诗的风格非常独特,可谓描写细腻、感情充沛、语言通俗、空灵潇洒,因此备受世人赞赏。
诗题“咏柳”。咏:歌唱、赞美的意思。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深绿色的宝石,是形容柳树枝叶那种可爱的颜色。妆:装饰、打扮的意思。这里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意指如碧玉般的深绿色好像不是柳树长出来的颜色,而是有人给柳树梳妆打扮成的一样。那么,是谁如此打扮柳树呢?是春天。一树:指整棵树,就是满树。高:指树的高度。“高”字本应放在“树”前作定语,但为了押韵,诗人将之放到了末尾。这句诗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好像全都是用碧玉装饰而成的。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指柳树垂下的枝条之多。“万”是个概数,指数目多,不是确指。丝绦:是一种丝织的带子,可以用来装饰衣服等,这里是用来形容长长的柳条非常柔嫩、轻盈。这句诗的意思是:这棵高高的柳树上,有千万个柳条像丝带子一样垂下来。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指柳枝上细嫩的叶子。裁:是裁剪的意思。句尾用问号,表示发问,引人思考。这句诗的意思是:不知道是谁的巧手裁剪出这些细细的柳叶?“裁”字用的是拟人手法,把春天喻人,令其人格化,使读者感到好像是春姑娘在那儿用巧手裁剪出来似的。第四句“二月春风似剪刀”。似:好像的意思。这句是对上句的疑问所做出的答复。意思是说:是二月柔和的春风吹拂,像剪刀那样裁剪出这满树的柳叶。
《咏柳》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柳树欣欣向荣的姿态,读来令人有春风送暖之感。前两句明写的是柳树的形状,暗写的是春天的实景;后两句是诗人的想象,用自问自答的句式,巧妙地把“二月春风”喻作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是它把柳树裁剪得如此美丽动人。这种借柳树歌咏春风的高超手法,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无比热爱,歌颂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勃勃生机。
纵观全诗,通俗而新颖,独具匠心,形象而新奇,流畅自然。在教学过程中,教者要指导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歌咏柳树、赞美早春的思想感情,如此才能正确朗读和讲解这首诗。笔者认为,关于《咏柳》的朗读应该如下进行。
作者简介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