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形而上者谓之道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不存在于时间、空间的现象,自身即是超自然的存在,以理性的思维,或是与生俱来的第六感才能感觉到的究极之物。
拓展资料:
出自《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指的是可感的世界背后的原因,是抽象的,是不可感的,并且是作为可感世界的根据存在的。
形而上是指思维和宏观的属于虚的范畴;形而上学则是指认识事物走到了极端,是僵化的。老子有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为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活动。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啊?
1、“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意思是:
道,宇宙的本源,形而上的本体,超越一切世间存在,包括时空能量因果这些存在。器,有形的存在,大器者,名也,即文字文理真理公理,是道之载体。
2、此内容出自《易经·系辞》,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儒家哲学中指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与表示有形的或已成形的东西的“形而下” 对称。用来说明“道” (形而上)与 “器”(形而下) 的关系,即本源、本体和器物、现象的关系。
释义: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 “形”而下谓之“器”,“器”在“地”上,而“器”再“上”面是“道”,因此,所谓“形而上”的具体意思是指“道”。
中国人很重视这个“道”,认为它是起主导作用的,它支配着“地”上的一切“形”、“器”、“象”。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不可道,可道之道非“常道”,可名之名非“常名”,其中“常”是恒的意思,《老子》原文中为“恒道”,在汉代为避文帝(刘恒)的讳,才改为“常”,“常”即永恒。
可以说出来的道不是真正的道,可以说出来的名不是真正的名。(大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扩展资料:
一、易经的辨证法则: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系辞》中说的,也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解析:
1、天道运行的规律:[唯变所适]。事物有变就有常,有常就有变。《易经》就在这种[变动不居]中、显示了[恒常通久]的不变法则,又在这种“恒常通久”中、表现了“唯变所适”的可变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所谓的[天行],即天道运行的规律。
2、事物变化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3、所以《易经》认为既然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那么人就应该效法天道,不违天逆常,顺时适变,如此才可以保持长久。
4、《易经》的两个指导人行为的概念,即[时]与[中]: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时]指与时势一致:也就是说和谐、与时俱进。
二、易经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一部宝典。
易经是中国儒家千年总结的哲理和经验,它包罗万象涉及的范围很广,几乎所有的知识都包括在内的一部百科全书。易经给人类带来三把金钥匙。
1、第一把金钥匙是“阴阳”,世上任何事情阴阳平衡就达到了和谐,和谐就能发展进步。
2、第二把金钥匙是“五行”,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五行的身影,风水的命理学和位理学都从它而起。
3、第三把金钥匙是“八卦”,由八卦延伸为“文王六十四卦”。他告诉我们宇宙的六十四个密码,大千世界都逃脱不了这个秘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形而上
百度百科-易经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怎么理解这句话?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意思是形而上者是属灵的,形而下者就是属肉体的。
出自于《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通常的理解是,大道无形,故旧形而上,器用之物为有形,是为形而下。“形而上”也作“自上而下”,常用来指从抽象到具体的、以思辨方式为主的研究思路。“形而下”也作“自下而上”,常用来指从具体到抽象的、以实证分析为主的研究思路。
“形”就是指具体有形状、有相貌,说白了就是有物质形态的东西,就是构成物质世界的这些元素。从物质的角度出发,人们通过对物质形态的研究,然后总结出了其中的性质、规律、原理、变化规则等等,像这样通过人类思维总结出来的东西,就可以称之为道。
因为它不是直接从物质形态上表现出来的东西,但是它又同时存在于物质形态之中,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这就是通常意义的道。当然,这还不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说的“大道”,而是广义上的道。
器是形而下,它的概念就是有形之物按照人的要求、按照人的意志而改变了它的原貌,使之获得一定的使用价值,这样的东西就称之为器。还是以五行举例来说明,为了人们的需要而使之发生变化,比如金,把它做成锅碗瓢盆,就变成了具体的器;木,做成桌椅板凳,也变成了具体的器。此外水、火、土,都可以变成具体的器。
人们既可以使用某种单一的物质变成具体的器,也可以将几种不同的物质综合在一起,而成一个具体的器。比所说捏泥巴烧成陶罐,首先土里面就要加水,捏好后还要用火烧制,这就是借助了几种物质,最后形成的东西,还是形而下的东西,就是器。
扩展资料
这是《易传·系辞上》中提出的一种本体论命题。《易传》认为“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序卦》),而万物都可以分属阴阳。如“阴阳之义配日月”(《系辞上》),“乾,阳物也;坤,阴物也”(《系辞上》)等等。阴阳是宇宙大化流行的根本。
古人认知世界的方法论,在于把世界分为两个相互依存的逻辑关系,一为“无形之世界”,一为“有形之世界”。“无形之世界”包括中医中的概念精、气、神、魂、魄、意、志等等;而“有形之世界”主要指我们的肉身,包括五脏六腑、肌肉、骨骼、血管、神经、淋巴、筋膜、肌腱等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形而上与形而下
百度百科-形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