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咏石灰的古诗
- 2、于谦的《石灰吟》的全诗是什么?
- 3、描写石灰的古诗有哪几首
- 4、石灰吟全诗的诗意
- 5、的每句意思?
咏石灰的古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的《石灰吟》的全诗是什么?
于谦的《石灰吟》全诗如下: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如下: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写下了此诗。据说此时于谦的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作品赏析
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此诗通篇用象征手法,以物比人,把物的性格和人的性格熔铸成一体。言在物,而意在人,不言人而人在其中,似呼之即出。风格豪迈,气势坦荡、铿锵有力。
作者简介
于谦(1389~1457),明代大臣。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初任御史,历官兵部尚书。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为瓦剌俘去,于谦拥立明景帝,击退瓦剌的侵扰,捍卫了北京,功炳史册。后徐有贞、石亨等迎明英宗复位,将他杀害。明孝宗追谥肃愍,明神宗改谥忠肃。其诗多以忧国爱民和表达坚贞节操的内容为主。有《于忠肃公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灰吟
描写石灰的古诗有哪几首
1、《咏石灰》年代: 明 作者: 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2、《石灰》年代: 宋 作者: 释绍昙炉鞴亲从锻炼来,十分确硬亦心灰。盖空王殿承渠力,合水和泥做一回。
3、《出岭题石灰铺》年代: 宋 作者: 陶弼马度严关口,生归喜复嗟。天文离卷舌,人影背含沙。江势一雨曲,梅梢三四花。登高休问路,云下是吾家。
4、《黄冈道中》年代: 宋 作者: 孔武仲悠悠驱马历山川,石灰光中又度年。狼籍冷梅初著地,玲珑幽涧已通泉。静思客子万里道,那及山人一觉眠。香饭可添茶可试,回头乡国两茫然。
5、《偈颂六十七首》年代: 宋 作者: 释原妙咄哉老贼,偷心未息。石灰布袋,到处成迹。若谓子为父隐,毕竟曲不藏直。今日因斋庆赞,未免乘时拈出。
6、《赠尤检正四首》年代: 宋 作者: 赵蕃往焉石灰桥,粲粲方秘书。近者南浦亭,皇皇乃轺车。遄归今几年,人望益以储。俱期白兽省,共徯玉堂庐。
7、《送光禄寺丞李德远得请奉祠》年代: 宋 作者: 周必大君家临川我庐陵,两郡相望宜相亲。长安城中初结绶,石灰桥畔还卜邻。扣门问道日不足,篝灯照夜论心曲。寸莛那许撞洪钟,跛鳖逝将随骥騄。闻君上书苦求归,君今岂是当归时。满朝留君君不顾,我虽叹息何能为。莫攀杨柳涛江岸,莫唱阳关动凄断。行行但祝加餐饭,潮落风生牢击缆。
石灰吟全诗的诗意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全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的每句意思?
【翻译】: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原诗】:《咏石灰》
作者: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顾,
要留清白在人间。
【赏析】:《咏石灰》也称《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作者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作者简介】: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