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雨带位置
- 2、雨带的我国雨带推移的基本规律
- 3、我国雨带的分布地域及对应的时间
- 4、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
- 5、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
- 6、中国雨带分布规律及时间
雨带位置
(1)据图分析,雨带位于华南地区,根据我国锋面雨带移动规律可判断此时为5月份,此时夏季风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
(2)据图分析,雨带主要位于东北、华北地区,根据我国锋面雨带移动规律可判断此时为7、8月份,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高控制,常出现伏旱天气.
(3)我国东部是季风气候,水汽主要是暖湿的夏季风从太平洋带来,所以我国东部地区雨季的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有夏季风(东南风)的进退决定的.
(4)我国东部是季风气候,受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形式主要是锋面雨为主,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常出现旱涝灾害.
故答案为:
(1)5 南部沿海
(2)7、8 东北 华北 长江中下游 伏旱
(3)夏季风
(4)锋面 旱涝
雨带的我国雨带推移的基本规律
我国是以季风气候为主的国家,在夏季,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夏秋季节最重要的天气系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影响着整个东南亚地区水汽输送状况;同时,西太平洋副高北侧是北上暖湿气流与中纬度南下冷气流的交绥地带,气旋和锋面系统活动频繁,常常形成大范围阴雨和暴雨天气,成为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降水带,即锋面雨带(见下一级目录)。该降水带由夏季风主导,即位于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距,并随副高作季节性移动。平均而言,每年2-5月,主要雨带位于华南沿海地区,并随着季节的转暖缓慢向北移动;6月中旬或下旬,雨带北移至长江流域,使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这种连续性的阴雨一直会持续到7月上旬末;到了7月上旬或7月中旬,雨带北移至黄河流域,而江淮地区则处于副高的控制之下,进入伏旱期。如果副高强大、持续时间长,则会出现长时间的酷热、少雨天气,造成严重干旱。副高南侧为东风带,常有东风波、热带风暴甚至台风活动。因此7月中旬以后,华南地区又一次出现了雨区;7月底至8月初,雨带北移至华北、东北一带达到一年中最北位置,如果副高稳定,江淮地区则持续高温酷暑的伏旱天气;从8月底到9月上旬开始,雨带随着北方冷空气的活跃而开始迅速南撤,华北、东北地区雨季最早结束;到了10月上旬,雨带退至江南华南地区,随后退出大陆,结束了以一年为周期的雨带推移活动。
从上述基本规律我们可以看出,华北东北地区雨季开始的较晚(7月),结束的较早(8-9月),雨季持续时间短;而江南华南地区雨季开始的较早(4月),结束的较晚(10月),雨季持续时间长。而雨带向北推移的持续时间长,速度慢;向南撤退的持续时间短,速度快。同时雨带的南北推移与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变动也是基本吻合的。然而上述情况仅仅是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实际上锋面雨区的位置会随着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经常出现异常。
我国雨带的分布地域及对应的时间
雨带指有明显降雨的范围,由云和降水所结构。
五月份雨带:赤道低气压带还未北移,该雨带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可能是夏季风刚刚登陆,正常年份时间大约应是3-5月份
六月份雨带:赤道低气压带北移,中国除非季风区的大部份地区均有降水,主要集中在秦岭以南地区,主要雨区在江淮地区。
七八月份雨带:我国东部雨带主要位于东北和华北地区,此时我国的降水范围较大;我国东部季风区只有江淮地区降水少,是由于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增强,位置西伸北进,控制江淮地区,使江淮地区盛行下沉气流,从而形成炎热干旱的伏旱天气。
九月雨带:太阳直射点逐渐向赤道靠近,至9月23日以后太阳直射到南半球,北半球大陆以降温为主。
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
我国雨带推移的基本规律:
每年2-5月,主要雨带位于华南沿海地区,并随着季节的转暖缓慢向北移动;
6月中旬或下旬,雨带北移至长江流域,使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 这种连续性的阴雨一-直会持续到7月 上旬末;
7月上旬或7月中旬,雨带北移至黄河流域,而江淮地区则处于副高的控制之下,进入伏早期。如果副高强大、持续时间长,则会出现长时间的酷热。少雨天气,造成严重干旱。副高南侧为东风带,常有东风波、热带风暴甚至台风活动。因此7月中旬以后,华南地区又一次出现了雨区;
7月底至8月初,雨带北移至华北、东北一带达到年中最北位置,如果副高稳定,江淮地区则持续高温酷暑的伏早天气;
从8月底到9月上旬开始,雨带随着北方冷空气的活跃而开始迅速南撤,华北东北地区雨季最早结束;到了10月上旬,雨带退至江南华南地区,随后退出大陆,结束了以一年为周期的雨带推移活动。
雨带推移及影响:
(1)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以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2)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九月南撤,十月退出大陆。(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
1、雨带大致于四、五月在我国华南地区登陆,我国雨季开始;
2、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
3、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至华北、东北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
4、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雨带主要分布在华南和西南地区;
5、直至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
中国雨带分布规律及时间
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的变化对我国东部的雨季,旱涝以及台风路径等产生重大影响。
西太平洋副高北侧是北上范围阴雨和暴雨天气,成为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降水带,通常该降水带位于西北太平洋副高兴线以北5~8个纬距,并随着旧中国高季节性移动。 平均而言,每年2~5月,主要雨带位于华南,称江南雨带,6月份,当副高脊线徘徊在20~25N时,雨带位于华南,称为江南雨带,6月份,当副高脊线徘徊在20~25度时,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使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7月中旬,副高脊线越过25度,稳定于25~30度时雨带北推到黄河流域,称黄淮雨季,而长江流域此时牌副高控制下,进入伏旱期,天气酷热,少雨,如果副高强大,持续时间长,将造成严重干旱,副高南侧为东风波,热带气旋甚至台风活动,产生大量降水,因此7月中旬以后,华南又出现一次雨期,从7月下旬到8月初,主要雨带移到华北,东北地区,从9月份上旬起副高脊线开始南撤,副高脊线又回到30度以南 ,这时雨区也退到黄兴流域,而长江流域及江南一带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华西则了有名的秋雨,10月以后,副高脊线撤到20度以南,中国开始出现冬季天气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