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是什么意思
意思: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出自:战国 屈原《离骚》
原文选段: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释义:
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
扩展资料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长顑颔亦何伤。”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
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循绳墨而不颇”),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陈辞一段可见)。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带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
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
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什么意思
释义:光阴似箭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人心慌。
这句话出自屈原的《离骚》。
部分原文如下: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白话译文: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做灵均。
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扩展资料:
《离骚》的题义与诗旨:
古今学人关于《离骚》题义的解释,众说纷纭,有不下数十种之多。但是,其中最具胜义者,当属司马迁的“离忧”之说。司马迁定义《离骚》的题旨为:“离骚者,犹离忧也。”他认为,“离骚”,就是“离忧”,就是要“离去”忧患,解脱痛苦。这既是屈原的创作动因,也是《离骚》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由于司马迁既没有说明“离忧”的具体意涵,也没有对“离”字下注脚,从而使“离忧”之说不断遭到后世学者的误解,其本来意义因各种误读而隐晦不明,这不仅给“离骚”题义的解读留下了很大的争论空间,而且也影响到了对于《离骚》题义和诗旨的正确理解。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离骚
人民网-《离骚》的题义与诗旨
恐年岁之不吾与句式是怎么样的?
恐年岁之不吾与句式是宾语前置句。“吾”是“与”的宾语。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翻译为: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出处:《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原文节选: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译文: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
《离骚》的作品赏析:
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什么意思?
意思是: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出自战国屈原《离骚》,原文选段: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译文:
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体逐渐衰老。
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呀我在前面引导开路!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离骚》当作于屈原放逐之后。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思想主题:
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