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问答 » 国有疑难可问谁(国有疑难可问谁,强国一代有我在)

国有疑难可问谁(国有疑难可问谁,强国一代有我在)

东毅 2022-12-16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本文目录一览:

国有疑难可问谁

罗荣桓。

该句出自毛泽东的《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罗荣桓参加了秋收暴动,是毛泽东的老部下。罗逝世时,政治局常委正在开会,消息传来,毛泽东带头起立默哀,并讲:罗荣桓是很有原则性的人,他对敌狠,不肯背后议论人,党内要有原则性,原则精神。会议结束后,毛到医院向罗遗体告别。

毛泽东一代诗人,作品甚多,但真正意义上的悼亡诗仅此一首,这是毛泽东唯一的悼念元帅、直接标明“吊罗荣桓同志”的吊唁诗。这是毛泽东对罗荣桓一生高度的概括和评价,也寄托了毛泽东对他痛切的哀思。

国有凝难可问谁,出自哪里啊?

出自毛泽东七律 悼念罗荣桓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作者:毛泽东

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

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国有大事可问谁是说哪个历史人物

周瑜 孙策死前对孙权说“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毛主席《七律·吊罗荣桓同志》(1963年12月):“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晏每闻欺大鸟,昆鸡常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国有难事可问谁原文是出自三国演义吗

原文出自:《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原文: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译文:

那鷃雀欺戏我大鹏屡为世闻,它非难中国完全是昆鸡嘲笑老鹰。

此时此刻你却不幸辞世,今后国家大事的商讨可问计于谁?

赏析:

尾联“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对如此卓越英才不幸离世直抒哀思,尤其是结句以问语写出,更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罗荣桓的深切怀念。

这首悼亡诗,“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且以诉诸各种感官的立体形象美和“沁人心脾的言情”以及“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的语言,成为颇具“大家之作”风范的作者诗词中的精品,且将永为世人所传诵。

记得当年草上飞---是哪首诗里的句子?

出自唐代诗人黄巢的《自题像》。

自题像

唐代:黄巢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译文

曾经的一代枭雄,终为僧侣。年迈之时,只能在明州的望春桥上独倚栏杆,细细品味着风云岁月,冷眼旁观着纷乱的天下。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而今布衫木鱼,晨钟暮鼓,英雄暮年,无人问津。

扩展资料:

从铁衣到僧衣

黄巢(公元820年-884年),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878年至公元884年,由黄巢领导的反抗唐朝政府黑暗腐朽残酷统治的农民起义运动,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公元880年12月13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史料记载公元884年6月15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有说黄巢失败后侥幸逃脱,潜心修习佛法,成为一代高僧,出家为僧。

由于历史原因,黄巢一生流下来的诗只有三首。这三首诗,分别代表了他人生的三个不同时期,可以说高度概括了他的一生。

据说黄巢本人后来战死疆场了,但也有传说黄巢起义失败后在洛阳做了和尚。从这首诗来看,他没有战死,后来削发为僧了。如果真像民间传说那样,这些叱咤风云的农民领袖遁入空门,其人生感触一定非寻常人所能及。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既表明了黄巢曾经历过的那些不平凡的戎马倥偬岁月,又显示了他后来静如止水的僧侣生涯,其鲜明的对比,令人感慨。

“天津桥上无人识”这一句,生动地描述了英雄迟暮那种无可奈何的苍凉和悲哀,令人叹息。

“独倚栏干看落晖”一句,又悠然刻画了一种“人生韶华短,江河日月长”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巢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推荐